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司空图著的《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哲思美是《诗品》在整体内容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贡献。(二十四诗品》的哲思美主要体现在它对“体”和“用”、“形”和“神”,“真”与“素”等几对关系的探讨上。司空图现实生活中儒家诗美理想的无法实现是他转向追求玄虚诗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论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以自然之"实"写诗品之"虚"的表达形式,使得读者倍感诗意美。而在诗意之后,又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本文主要从《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观、人生观、宇宙观三个方面挖掘其生态智慧,看《二十四诗品》是如何奏响这曲生态牧歌的。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诗品》的风格论建构于诗情画境之中,充满了诗性的通感艺术.《二十四诗品》用以表达风格的方式不是用枯燥直白的理论叙说,而是采用间接构建意境的方式传达,让人只可意会不得言传.这是《二十四诗品》最重要最独特的叙述方式.意境的领会需要由领悟和想象来完成,《二十四诗品》却能将想象和领悟分作视觉、听觉和心觉三层境界付诸于文字,从《二十四诗品》风格的意境构建,视觉听觉等通感的具体分析及通感艺术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便能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领悟《二十四诗品》意境建构背后的风格旨归.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诗品》首“雄浑”品横空出世,统摄全篇而提出诗境创造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理论,与《庄子·齐物论》“道枢”之论遥相呼应,将诗歌审美指向了道家哲学超越与无限的大境界。“枢环”意象是《齐物论》的精粹,也是理解《二十四诗品》一把别具灵犀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唐末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占其第十八品。在“实境”中融有“景”,融有“情”,更融有“理”。因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实境”在诗中可分为三类,即“景处之实境”、“人处之实境”、“心处之实境”。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诗品》的禅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受禅宗的影响很明显。《二十四诗品》本身蕴涵着禅理和禅意 ,体现着对禅宗义理的深切洞察 ;对其解读 ,犹如禅家参得禅机 ,体得禅趣 ;受禅宗“境”论的影响 ,丰富了境界理论 ,同时 ,它是一部独特的论诗诗 ,本身即蕴涵着诗歌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的绝美艺术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占尽风流的理论创作。其文飘逸洒脱、自然流畅、蕴藉深远,成为后世文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理论参照,并且对鉴赏诗歌艺术风格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对比诗品文本与庄子学说,探讨诗品中的神韵之味及其庄学源泉,可以对《二十四诗品》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根 《现代语文》2014,(4):107-109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诗论著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诗性言说方式品评诗歌的体貌风格,不仅描绘了作品本身的诗情画意,也开拓了诗歌理论的艺术境界。《二十四诗品》的诗性言说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修辞格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对《二十四诗品》常用的比兴、重叠、通感和引用等修辞格加以论述,探讨其独具诗性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许多学者就曾关注和探讨过《二十四诗品》结构理论体系问题,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至今日,此问题仍存有较大争议。通过对《二十四诗品》与《周易》及《道德经》关系的考察,分析了《二十四诗品》中诸品之间的关系。认为《二十四诗品》与《周易》的结构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周易》中"阴阳递变"和"易变无穷"的观念,《道德经》中"惟恍惟惚,恍兮惚兮"的思想,在《二十四诗品》中都有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新探讨了《二十四诗品》的主旨。司空图所列举的每类风格针对的不仅是文学艺术,还包括人的精神状态或生命状态。《二十四诗品》是以“道”为核心,呈现的二十四种人生境界和生命状态。与西方的风格论相对照,其目的是凸显我民族古代风格论的特质。《二十四诗品》风格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学态度有关,即把写诗作为严肃的“立言”事业。  相似文献   

12.
诗歌情感是流动的,其流动主要依赖意象、思想和记忆进行;其主要的流动方式有江河奔流式、暗河潜流式、波浪起伏式、火山喷发式。作者在写作中,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选择与作品内容、形式相适应的最佳情感流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描画了中国传统诗学之风格体系,其造境说理之模式显示出一种对诗歌意境追求的自觉。意境说之生成与中唐诗风之转变及禅宗的影响关系甚深,禅宗激发了诗人空灵悠远的诗境追求。《二十四诗品》机锋般的说诗方式也显示禅学理论对司空图诗学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儒道释三教融合在诗学理论领域的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4.
诗体是诗歌的具体承载形式,诗体的差异同时也规定了诗歌内容、功用、风格、技巧的差异,诗体的变化和革新往往反映了诗学思想的变化和革新.初盛唐是各种诗体最终分化、定型的时期,所以受到较多的关注.但在研究中存在着较严重的用后世的诗体观衡量唐朝作品的现象,这难免造成误读.本文力图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复原初盛唐人对诗歌体裁的理解.分别就歌行、绝句、古体诗和律诗这几种重要诗体的初始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5.
苏轼所谓“二十四韵”应解作二十四首诗,那种“唐宋人不以一首为一韵”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谓司空图“《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即指《二十四诗品》。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宜断然剥夺司空图对《二十四诗品》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6.
陆游提出并阐释的“诗外功夫”一说,对于诗创作来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诗外功夫”大抵指作家心灵修养和生活实践两个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诗外功夫”引申理解:“诗穷而后工”;“情真景真,其词必工”;自然天成为工。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el featuring two types of emotion regulation—reactive and deliberate—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both types. We argue that the later-developing capacity for deliberate control builds on and coevolves with earlier-developing reactive control. Findings from the field of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are mapped onto this model. The focus is on specific neural "hubs," such as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nd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which serve as epicenters for the coupling of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processes. We propose that an increas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brain regions during emotional situations subserves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gulation with development. This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expla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athways of regulatory styles that can, for example, lead to aggressive versus anxious modes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ramework can help guide educational policy by supporting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exhibiting difficulties with emotion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8.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诗史"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应该是以叙事为主,带起抒情、议论的长篇巨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就。再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多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中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和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第四,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必然熔铸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及忧国忧民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一般模式及其特点。研究发现:(1)大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使用最频繁的调节方式是积极分心,使用最少的方式是暂时解脱;(2)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消极分心两种调节方式,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认知管理、接受与重构、暂时解脱三种调节方式;(3)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4)文科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的方式,理科生更倾向于使用暂时解脱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诗歌语言是一种变异性的艺术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和发展。它与常规语言相比较,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性。正因为它的变异,使之更具诗性,成为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诗之所以为诗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