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提升结构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生成过程中的基本句法操作是相似的,扩充投射原则作为普遍语法原则促使英汉提升结构的生成。在英语中,TP的EPP特征为强特征,而汉语中CP的EPP特征为强特征,由此造成了两种提升结构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决定了其语篇构建的不同特征。通过大学英语作文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英汉思维的几大差异分别对语篇的篇章结构、句式类型和句法结构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英汉思维差异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语言输入等方式,形成相应的英语思维能力、篇章意识和语篇图式,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并对两种语言被动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出两种语言动词概念化方式的系统差异,证实了英汉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差别是由两种语言的动词概念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本文把英语里"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与汉语中"v 着"类存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其结构形式,动词特点及语法意义等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人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委婉语加以比较。从其表现手段、构成原则、使用范围和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之间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而分析得出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上的异同之处,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两种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英汉翻译要符合汉语语言的逻辑思维和习惯,但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反映到语言里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英汉句子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英汉基本句型的比较,从英汉句子建构法则与拓展模式以及从句法特征、语法特征和整体安排上分析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并且给予了大量的实例进一步剖析了英汉翻译时句子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语言和思维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方式也各异。通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站在更高的哲学角度上探讨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可以使译者重视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而译出准确性更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饮食词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拥有大量丰富多彩的隐喻饮食词汇,它们从不同层面映射出时代的特征和民族的社会文化意义。从认知隐喻理论的角度,探讨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及其深层形成机制,分析英汉饮食词汇中隐喻的共性,并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喻体内涵的文化差异及其喻体的意象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此研究可以为饮食词汇的积累与习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论述了英汉翻译中调整句子长度的两种方法——分句法、合句法。  相似文献   

10.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中,通过对生活经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成分在意义上的不对应或不全对应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对句法结构的要求不同,所以会产生篇章衔接手段方面的细微差异。笔者从可及性理论入手,分析了处于主语/主题和宾语两个位置上的指称用法it在汉语篇章中实现为零回指的条件,说明从事英汉互译实践时,一定要了解并尊重目的语的篇章结构特点,对译文做形式上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形合和意合是任何语言所共有的两方面的特征;但在各种语言中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而汉语则重意合,这种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及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质的差异.本文拟就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差异及其与翻译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中西方语言结构的基本差异及其根源,并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积淀中的特殊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上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例证说明“ntimesmore/lessthan…”这一差等比较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理解上的差异 ,追根溯源 ,分辨是非 ,旨在指导英语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语序是句子结构成分的线性排列规则,它体现词语(符号)之间的关系,是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对于正确表达和理解属于不同语系的英汉两种语言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语序差异,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建构和句子内各小句顺序的安排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从英语的突显语序和汉语的时序统御两方面分析英汉语言句子中的语序差异,使学习者对英汉语言语序差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其遣词造句,生成地道的英汉语句式很有益处,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人们翻译时,在选择一些英汉词汇方面有着不一致的看法。本文从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就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词汇的语义特征来对英汉词汇的偶合、空缺和相互对立三个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们的英语教学和翻译的水平,也可以提高跨文化间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归纳、提炼,通过调整不同负荷因素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对比方案,选取U19、U17年龄段俱乐部足球运动员进行测试,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观察了解身体机能的变化,为高水平青少年教练员提出正确合理的建议。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得出如下结果:在套路练习中,两种形式在乳酸值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增加练习持续时间(形式2)训练强度明显增加;1v1小场比赛中两种形式在心率和乳酸值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4 min的间歇时间能使运动员恢复更加充分;4v4区域转换中,形式1的心率和血乳酸值均高于形式2。最终得出结论:套路练习2种形式均适合于最大乳酸生成训练,但形式2的训练强度高于形式1,同时更有利于建立队员快速回防的意识;1v1小场比赛中,1:4的间歇比率(形式1)能使队员在间歇时能够更加充分的恢复,更有利于进行无氧速度耐力的最大生成性训练;4v4转换区域传抢中,1:2的间歇时间(形式1)适合于无氧速度耐力最大乳酸生成性训练,1:1的间歇比率(形式2)适合于乳酸耐受性训练。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本文将英汉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英汉不同的社会文化,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比分析了英汉"V1+N1(+to)+V2(+N2)"结构,并探讨了英语该结构主动词V1后名词短语N1的句法生成位置及其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汉语兼语句可分析为宾语控制结构和ECM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