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7-27
发球的旋转与球拍接触球时的发力方向有必然的关系。一般来说动作向下发力,就是下旋,如果球拍触球的瞬间动作是往上钩,那就是侧上旋。无论是发侧上旋还是侧下旋,关键是要给人造成发上、下旋两种动作一致的错觉。因此,在发侧上旋时,触球时往上的发力是真的,而发完球后向下发力的动作是假象。这样会给人造成发下旋的错觉。 这一组图片是施拉格正手发侧上旋的动作解析。抛球前的基本姿势是站在侧身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图1~3)球抛起后,身体重心随之提高,开始引拍(图4~5)发球时,左脚抬起,身体重心放在右脚,执拍手的肘关…  相似文献   

2.
低而准的控制,让对手无法抢攻两组连续图中分别展现了张继科的顺侧发球和逆侧发球,从他的发球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想要给球增加强烈旋转的意向。他的手腕像一支鞭子一样在击球时爆发出充分的力量。如下图4,他的后四根手指几乎呈团形状,使板形完全改变,就是因为他在触球前一支保持着非常放松的状态,所以才能做出紧凑而高质量的动作.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6,(10):83-83
接发球时侧身用正手晃挑,已是现代乒乓球竞技必不可缺的技术。马林在E组图中作出了示范:侧身到位晃挑成功的前提是侧身到位。图1-5中,马林先是右脚向左脚(同时向前)并半步(图1-2),这半步的意义在于,为上前回接短球做好准备;随后左脚向斜前垫半步(图2-3),意在为接发球初步找点(确定站位),这时来  相似文献   

4.
蒋澎龙发球抢攻的失败案例 发完正手发球之后的蒋澎龙.基本成正面球台的姿势.等待着对方的接发球(图5).这是无遮挡发球规则下具有代表性的还原状态。接着,他判断出对手(埃洛瓦)的接发球后侧身.重心从右脚大幅度地移向左脚,发力冲球,打算一板得分(图7-9)。可是.用与旧规则时同样的击球节奏  相似文献   

5.
要点5 击球前观察对手的动向 提高发球抢攻的成功率 初级水平的选手发球时,为了防止触球击空,从抛球至 触球都必须盯住运动中的球。对于已经完全掌握了发球节奏 感的选手,就不能自始至终光盯着球了,在击球前的一瞬间, 要用眼睛余光注意对手的动向。 发球前先观察好对手的动向,如果对方已经开始步法移 动,可以把球发到对方跑动的相反方向:即使无法改变发球 线路,也可以从对方的动作中预测其接发球的方式和线路。 掌握这个技巧,是提高发球抢攻成功率的秘诀。  相似文献   

6.
石小娟 《乒乓世界》2005,(12):88-90
初级水平的选手发球时,为了防止触球击空,从抛球至触球都必须盯住运动中的球。对于已经完全掌握了发球节奏感的选手,就不能自始至终光盯着球了,在击球前的一瞬间,要用眼睛余光注意对手的动向。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技术教学1.正手下旋发球技术(1)教学要点两脚开立,右脚稍后;持拍手引拍向身体右后上方,拍面适当后仰。同时抛球,挥拍迎球时,拍向前下方挥,球拍触及球的中下部,以手腕迅速发力为主,触球后随势挥拍。(2)注意事项①身体动作要协调放松,手腕用力要清晰。②台球点与网同高,以利于降低球的弧线。2反手侧(上、下)旋发球技术(互)教学要点两脚开立,左脚稍后;持拍手向左后方引挥,拍面后仰,同时抛球;挥拍迎球时,球拍向前下上方挥动,发侧下旋球时拍触球的中下部,发侧上旋球时拍触球的中部,触球后随势挥拍。匕)注意…  相似文献   

8.
赵晖 《乒乓世界》2005,(5):68-69
马林发转不转球,注意他在触球瞬间身体紧凑,这是发力集中的表现。波尔接发球的站位,也并不过分偏向反手位.以免自己的正手漏出太大空档,尤其是面对马林这样的控球高手时。  相似文献   

9.
发球的重心转动和还原 蔡伟发球时将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上(图2—3),随后以左脚为支撑腿,完成蹬转动作,在蹬转中左腿带动全身弹起后还原取位站好。在这个过程中,发球的重心转换帮助击球动作连贯完成,弹起的动作帮助下板球能够更好的起动,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52j_本组图片取自马林与希腊名将格林卡的对局,全过程由四个部分组成jj马林发哦i格林卡接发球(图1_5);马林反面抢攻、格林卡第四板招架(图一6—8)i马林侧身大力冲杀斜线I图g-:il分)∥马林准备连续进攻,~但格林卡回球已出界0图14—16 h i。。 , …一 。r-…。这是现代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在自己发球轮典型的抢攻套路孑 j÷ 一, · 。 一马林发球后反手抢攻结合侧身杀板@李晓东  相似文献   

11.
本组图片取自马林与中国台北选手蒋澎龙的对局,全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马林发球、蒋澎龙接发球(图1—9);马林反控制、蒋澎龙勉强上手(图10—16);马林直板横拉进攻得手(图17—20)。 无论从蒋澎龙本人看,还是就直板反胶这种打法而言,正手大角都应是其软肋,而马林在第三板和第五板中始终以此落点为突破口,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在此,马林充分显示出清晰的头脑、超强的意识和精湛的技术,集中体现了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在紧张对抗中,通过控制与反控制赢得上  相似文献   

12.
李晋  赵军 《乒乓世界》2007,(10):92-93
王皓的身体协调性十分出色,他之所以能够全方位地进攻,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步法也十分灵活。只有把身体移动到最佳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射的技术。进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来球的最高点或上升期击球,而是要根据当时的站位,找到最合理的击球点。组图中,王皓正手发侧下旋"钩子球"(1-5),这种发球在触球时,由于拍形内收(图4),使对方不容易判断发球的旋转。王皓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6,(9):86-87
虽然王励勤的晃撇对吴尚垠奏了效,但要论这种搓球衍生出来的"假动作",当今乒坛首推马林,他那灵活的手腕、百变的花样,每每令对手蹙眉徒奈何。I 组图中,面对梅兹的搓球,马林没有平淡地回搓,而选择了主动发起变化,用正手晃搓到梅兹中路追身(I12→I15),迫使梅兹侧身抢拉下网(I16→I19)。注意对比图 I12和 I13中马林触球前手上的变化:手腕打开,拍形稍立,这样更有助于在较短的出球线路(近乎直线)中给球加速加转。再对比图 I13和 I14,不难发现,马林整个击球动作是以横向为主,由于梅兹搓过来的球带有下旋,马林这样接触球的侧面横向发力,能够避开来球的强转区(球体正面),从而主动改变旋转轴,而且利于控制向前的力量,避免出界。  相似文献   

14.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戴资颖和马林两名运动员在2018—2019年四场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进行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结论显示:(1)从发球技术和发球区域上看,戴资颖会针对马林的打法特点,调整发球方式。而马林在比赛中主要就是以网前小球为主。(2)从接发球和前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接发球主要以防守为主,而马林主要以进攻为主。前场戴资颖主要是以搓放和勾对角技术来控制网前,而马林更多的是采用高质量的搓放使对手回球直接失误或挑高球从而发起下压进攻。(3)从中场技术上看,戴资颖与马林均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更多的是控制落点,调动对手,找准机会下压进攻,而马林以杀球为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发球的训练方法(一)非球台练习:无需球台,在床上、书桌上或其它场地进行发球练习。这在学习某一发球或提高某一发球质量时(仅限解决抛球与挥拍触球的配合,提高发球的旋转方面;不能解决发球的速度和落点问题)很实用。60年代初,吉林省的刘玉成就是运用此法发明的高抛抖动式发球,后拿到球台上试验果然奏效!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7,(2):83-83,85,87
[反攻正手位大角度来球]在比赛中,当对方拉球至自己的正手位大角度时,可以采用反带、反拉的方式回球,这种回球方式具有较大的威胁性。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必须要保证回球的稳定性,击球前左脚侧蹬,右脚向右大步跨出,手臂和身体尽量向右侧伸出,找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时要注意球拍拍面朝下,以肘部为支点,收缩前臂(图1-4),并且要注意在触球瞬间加强对球的摩擦。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一)左右脚后拖球动作要领和图解说明: 图11—1球顶部的黑色部分是后拖球时,脚与球接触的部位。图11—2右脚前脚掌踩拖球。图11—3虚线是支撑脚,在球的侧后方约30厘米处。左脚踩拖球。图11—4左支撑脚向后跳跃时,右脚将球后拖。图11—5右支撑脚向后跳跃时,左脚将球后拖。六、七岁的初学者,先做无球的原地跳跃动作,待动作协调了再做原地触球动作,然后逐渐过渡行进间的后拖球动作。动作掌握后,眼睛离开球,挺胸注视后方。该动作可以帮助提高球感,是控制球技术的基础动作。  相似文献   

19.
马林不仅发球好,接发球技术也很出色。图片G1—6是马林对瓦尔德内尔的比赛(没有显示瓦尔德内尔的图像)。马林充分利用直拍台内球的挑、撇、摆短等技术,让对方不好判断,为自己下一板上手创造机会。马林接发球的主导思想是能上手则上手,上不了手时控制对方,看好旋转摆短,这样就控制了瓦尔德内尔变化多端的发球,也使瓦尔德内尔的前三板技术受到了抑制,即使对方上手也拉不出质量,自己还可以争取下一板的主动。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2,(9):104-105
站在正手位发钩子球是王皓经常采用的发球套路,它主要是为了将对手的回球引到自己的反手位,继而利用直板横拉在左半台实施抢攻。这项发球技术更注重食指和中指在触球瞬间,将力道充分传到球体上的感觉,而且手腕抬拱的幅度要比站在侧身位发球时更大。在实战中,通过左右侧旋与转不转发球的配合,可以加大对方调整拍形和控制旋转的难度。一旦对方回球质量不高,就会陷入两条线路被抢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