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生态高峰会与全球高峰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如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30-333,262
"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于2007年5月22-27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主题为"生态复杂性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生态学的机遇和挑战"。1400余名世界生态精英和30多个生态学相关国际组织的首脑参加了这次峰会,会议发表了推进全球生态建设、弘扬可持续生态科学的《北京生态宣言》,认为生态学是认识世界、改善环境、美化生活和决策管理的强力工具。峰会的极大成功标志着面向人与地球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生态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混合学习,则是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一种学习理念。文章将两者结合,站在生态学的角度,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混合学习,期望能为课改环境下的公共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人与环境的话题,如今已经从科学研究的论坛迅速扩展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危及人们的生活与生存;所以,“生态”这个学术名词,也不再像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创立“生态学”时那样令人感到陌生;它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用语中的关键词语了。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开始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开始深入人心。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应当是一种共存关系,一种持续协调发展关系,从而开始以生态学思想来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即走生态园林道路。上海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长春市提出建设“森林城市”,北京市提出“城乡绿化系统一体化”口号,哈尔滨市也自2002年7月明确提出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5.
福斯特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脆弱的星球》《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其中《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这本著作涵盖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概况,本书的主旨是揭露资本主义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导因。著作从对生态危机严重程度状况的精确定位出发,到揭示资本主义内在无限扩张与生态有限的相矛盾,再最后回归我们人类自身如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4,(7):43-43
蒋高明教授1964年9月16日出生于山东平邑县。1995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侯学煜院士、张新时院士,侯先生为中国近代植物生态学创始人。现任中国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植物学通报》副主编、《生命世界》编委、北京知识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计划与科研财务处咨询委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多伦农牧交错区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站学术召集人。  相似文献   

7.
古代有句名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意思是说:人与鱼一样,要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其乐融融,以致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构成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心理学家证实,环境的优劣对人一生的影响极为深刻。《晏子春秋》中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人也是如此,生活在高雅文明的环境中,人的气质会变得高贵典雅;生活在粗俗的环境中,人会变得粗鲁野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科学美国人》与世界经济论坛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联合发布了2017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这份榜单由《科学美国人》杂志、《科学美国人》全球顾问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专家网络、世界未来委员会共同选出,涵盖了在医疗、计算机、环保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它们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产业转型、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具有无限潜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电子政务与发展环境的互动:一个行政生态学描述》报告,从行政生态学的新颖角度对电子政务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报告提出: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策略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从政府管理信息化向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转变.将是我国电子政务未来最主要的可选空间。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互惠共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环境”与“经济发展”并立,为子孙后代谋取长远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21世纪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世纪,而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生态学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6年提出来的,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00多年来,生态学在联结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结人与自然方面取得了进展。生态学的原理很多,但它有三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2.
《受戒》这篇小说从语言、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诠释了佛教中的关于“受”与“戒”的真义,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人、环境符合人的生态学、生理学、心里学方面的特性,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小人物的庸常生活--评池莉的小说《烦恼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作家池莉的小说《烦恼人生》曾经被人称为“黑色写实小说”,这部小说一反传统价值观,不以发现生活、描写生活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为取向,不寻求揭示生活的本质,只是像摄像机投向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闲看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以及平庸琐屑的生存状态。小说中的主人公印家厚成为新写实小说一派的典型人物之一,直到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烦恼人生》的基调,给人的印象是灰色的,带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哀愁。透过字里行间,印家厚的形象逐渐向我们走来。他在下放农村时与漂亮大方的女知青聂玲相爱,两人回城后分手。印家厚婚后住在一间被老婆称…  相似文献   

15.
盐湖作为湖泊的极端类型,是含盐量极高的咸化水体.是多因素、多物源和极端环境下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种综合性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盐湖生物学是研究盐湖生物的分类、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化特点、与外界环境关系等的科学.主要包括盐湖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质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他,是23项专利(其中18项授权,5项公开)的发明人,已在国内外重要核心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和全国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动物饲料配方》、《健康养殖生物技术》、《动物微生态学》等多部专著。他,是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委员、动植物微生态学组主任  相似文献   

17.
知识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探讨有关知识生态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包括知识生态学的含义、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其次给出本文研究的内容,认为知识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特别是生态哲学、人类生态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探讨知识与环境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知识工作者、知识型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由此重点研究:知识工作者生态学、知识型组织生态学、知识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与它们相互关联的知识环境。最后是知识生态学研究及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魏晓慧 《科教文汇》2009,(14):266-266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一种关于人的生活和经验的符号,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及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是人的一种文化和精神的需要的意识形态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体现。真正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杨柳 《科教文汇》2010,(4):82-84
本文通过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我孤独地游荡》及多萝茜·华兹华斯的一首自然诗《浮岛》的对比解读,分析男性自然书写与女性自然书写的不同特征,自然在不同的再现方式中的不同地位和形象,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两性在面对自然、自然价值、自然与人的关系等命题时不同的思考和观点。笔者认为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游荡》反映出的水仙的价值是它之于人的审美和精神愉悦的价值,即自然的“为我”价值。而《浮岛》这首诗则展示了大自然造化于无形的"自为"的价值,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内在秩序和规律的敬畏,从而表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我孤独地游荡》及多萝茜·华兹华斯的一首自然诗《浮岛》的对比解读,分析男性自然书写与女性自然书写的不同特征,自然在不同的再现方式中的不同地位和形象,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两性在面对自然、自然价值、自然与人的关系等命题时不同的思考和观点。笔者认为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游荡》反映出的水仙的价值是它之于人的审美和精神愉悦的价值,即自然的为我价值。而《浮岛》这首诗则展示了大自然造化于无形的自为的价值,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内在秩序和规律的敬畏,从而表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