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太生病     
太太经常突如其来地“生病”,是“病来如山倒”的忠诚实践者。白天,太太生不生病,取决于我下班回家的早晚。如果我比她下班早,将饭菜做好端上桌,太太回来后会精神百倍地坐到桌前吃饭,谈笑风生地讲这天的轶闻趣事。如果我下班比她晚,我十有八九会接到她  相似文献   

2.
1.忌讳称丈夫或妻子为“爱人”。因“爱人”在英语中是指“情人”,俗称“相好的”。所以,香港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别人相识人,总是说:“他是我的先生”或“她是我的太太”;称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时,也是“您的先生”,“您的太太”。  相似文献   

3.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0):52-52
到底谁聋 老张怀疑我太太耳朵渐聋.决定考验一下她的听觉。我轻手轻脚地走到她身后十米的地方。“惠芬.”我说,“你听得见我吗?”  相似文献   

4.
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把自己和男人嘻嘻哈哈地看着的一本书,塞给一个好奇的孩子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朝花夕拾·琐记》)而孩子持图迟疑、尴尬异常之际,也正是衍太太和她的男人哄然大笑、十分得意之时。自然,衍太太塞给孩子看的正是《红楼梦》中傻大姐拾到的绣春囊之类的东西。鲁迅之所以把童年所见的衍太太的言行示之于众,显然是为了说明成年人不应教唆青少年干坏事,而  相似文献   

5.
对我们,妈妈把读书看成第一要紧的事,她心中对“发”的定义,我想不是发财,是我们几个孩子能够把书读好吧!她口里埋怨我什么都不会,其实她什么都没让我做啊。  相似文献   

6.
婆婆     
婆婆在她儿子8岁时守了寡,她靠捡破烂把儿子拉扯成人。我和她儿子结了婚,由我们供养她。可她“恶习”难改,看到易拉罐、塑料瓶都捡起来。那天我下班去幼儿园带孩子,看见她在校门口把  相似文献   

7.
我觉得“河底”类型(思想太丰富)的女人不一定是多数成熟中国男人的理想太太,起码现阶段不是。男人内心的秘密是希望太太在家小鸟依人。据我所知,那位近两年红遍中国的中央台女主持人XXX不到40岁已经结过好几次婚了。她是许多中年男性的梦中情人。因为央视主持人不能拍广告赚钱,只能靠出席社会活动赚钱(还不能在活动中上电视镜头)。大型活动不用说了,就是和王XX吃一次饭,也要付10万元的出席费,还不一定能请得来,可这是现在的行情。据说那些老板们和她同桌吃饭时,饭都顾不上吃,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正所谓“美色可餐”呀!:)你说当她的老公该开心呢,还是不开心?  相似文献   

8.
为了孩子     
孩子马上就要5岁了,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开始懂事。属于她自己的资料也越来越多,有出生证,托儿所毕业照,幼儿园入学通知,家园联系册,各种兴趣培训的报名表,旅游门券;参观门券,甚至病历卡等等。多年来,这些资料我都完好给她保存着,我有这样一个念头,帮孩子整理一份记录她学龄前成长轨迹的档案,等她长大了作为礼物送给她,或许会对她有所用处吧。至少,让她知道自打她来到这世界上每一步成长都留下了一些怎样的足迹。 结婚5年后,确信自己已怀上孩子时我已过30周岁,而且是在异国他乡,理智上,很清楚该考虑孩子的教养问题,感情上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不宠爱这个仿佛是上苍恩赐给我们的孩子,然而狂喜、兴奋过后,孩子的教养问题还是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如傅聪般在棍棒下成名的钢琴家,也有如陈景润般常常以馒头充饥,在草稿纸山中,破“纸”而出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9.
我太太今年参加高考阅卷时被“封”为小组长。一日,一摄影记者匆匆走进阅卷点对她及小组成员说,“请小组长用手指着试卷,其他人靠近点,大家的眼神都往试卷看。”听太太回家聊及此事,心中有点不快。 几天后更不快的是看到7月16日某报A3版右下角的一幅新闻照片。因为其改版“动作”之一就是给新闻照片以更大的刊载空间,故这张大照片的视觉效果奇好。从照片上看,两位涂口红着盛装的女孩正蹲在菜地里笑。文字说明是:“百色革命老区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彝族农民在地里管理蔬菜。”可是,我对这两位穿崭新民族服装(衣袖上新褶痕清晰可见)下地干活的“农民”越看越感到别扭。按生活逻辑推理,这种装束与其  相似文献   

10.
“珠江通四海,经济第一台。”这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将近一年了。自从珠江经济台开播后,她就成了我每天不离的朋友。早晨,我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拧开收音机,边听广播,边去完成每天早晨的“例行公事”。早晨的《一盅两件》,是我全家人都欢迎的节目,特别是我那八岁的孩子,更是不易放过。这孩子  相似文献   

11.
刚迷上“爬格子”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尤其是到报道组以后,更加勤奋,几乎每晚都要写作到一两点钟。由于我写的稿子没有感动过自己,自然也就打动不了编辑,结果“报道员”的头衔扛了几个月,竟然毫无收获。一次,我听说有个女兵连队的指导员,不顾“小家”顾“大家”,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一天她回到家,替3岁的儿子过生日时,孩子却叫她一阿姨”。于是,每逢周末,战士们便将她“撵”回家。采访到她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回去后顾不上吃饭,连夜动手写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稿子发出没几天,便在《…  相似文献   

12.
陈姿艳老师是一位凡受过她教育的学生都对她怀有十分崇敬之心的老师。这是因为她有一颗高尚而又体贴爱护学生之心,她在执教中无论是教育法或是心理学各方面都是超群的,凡受教于她的学生都深切地感受到她人格的魅力、尊长的慈爱、长者的关怀。有件事我终生难忘:我就读的小学是比较差的一所学校,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不高,自己又是个贪玩的孩子。1949年夏幸运地考入“沪江附中”,当时英语教学采用“直接法”,老师上课如同美国学校的“语文课”———完全用英文,要求学生也是在上课时不讲一句中文,连点名时的回答也不能说“到”。第一学期的英语课…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一个法庭上,一位中年妇女正与丈夫闹离婚,理由是她丈夫有了外遇。法官问道:“尤斯太太,你能不能告诉法庭,与你丈夫私通的‘第三者’是谁吗?”尤斯太太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她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法官听后哭笑不得,只得劝道:“足球非人,你只能控告足球生产  相似文献   

14.
“剖腹产”中国之怪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只生一个”的政策背景下,更加金贵的胎儿,别无选择的母亲,促使“剖腹产”非理性蔓延“2004年农历10月28日11点55分,那是我婆婆找人算好的剖腹产时辰,医生把孩子从我身体里拿出来了,真的一秒都不差。”唐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此时离她的实际预产期还有十几天。唐梅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发现怀孕后,她和丈夫当机立断,马上辞职到安徽农村婆婆家保胎。有过数次流产经历的唐梅为保住孩子朝思暮想,她甚至接受了婆婆为此  相似文献   

15.
《出版经济》2002,(5):56-57
他砰地把门关上,吓得腿都软了。门外的王太太砸着门喊起来:“王小宾,你在干什么?你给我开门!开门呀!” 殷红从后面过来见王小宾吓成这样,很是奇怪,王小宾哆嗦着说:“我太太来了。” “啊?”殷红也惊跳了起来,赶紧手忙脚乱地收拾自己的东西。王小宾还在一旁惨叫着:“天啊!这次我惨了,死定了!……你快躲起来!” 殷红拎着自己的衣物,根本找不到可以躲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人家都说孩子愁生不愁养。才不是呢!生孩子嘛,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生孩子住院的时候,护士再三关照,去洗手问一定要按铃叫她。我向来不愿麻烦人,自己挺着大肚子挪进洗手间的路上,被查房的护士半路拦截,她吓唬我说:“当心生在马桶里!”我一听,反而乐了,原来孩子那么容易生出来呀,心理压力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7.
榴莲之味     
第一次在水果超市见到榴莲,我就产生了恐怖的联想,这家伙太像二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种水雷。导购小姐甜美的声音,也掩不住它的恶臭。她说这是榴莲,号称“水果之王”。我没记错的话,上回我和太太买芒果,她们也说是“水果之王”。看来能称王称霸的绝非什么好东西。  相似文献   

18.
履痕淡淡     
怀抱稚子入农场1995年冬天,我接到采访任务,要赶赴几百公里外的某农场。当时我的孩子还没有断奶,受领任务后,我毅然决定带孩子去。到长途客车站迎接我们的农场政治处韩干事也是位女同志,她一把抱过孩子,心疼地说:“宝宝,妈妈太狠心了,让你这么小就受罪。”我开玩笑说:“谁让他受罪啦,这不是从小就培养他的战斗作风嘛。”带着孩子去采访比我想象的要麻烦多了。我得深入农场的各个班组了解情况,这些班组比较分散,最远的一个养殖班离场部有两公里多,走一个来回需要一小时,而孩子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抱着去班组吧,把孩子冻坏了不说,孩子…  相似文献   

19.
原西德首都波恩一幢豪宅,灯火通明,美酒飘香,二楼传出“玫瑰色的梦掀起蜜月的情潮”吉他曲,波恩市议员培培尔长子正在此举行盛大婚礼。新郎新娘两颊绯红,兴致勃勃地领来宾看洞房:柚木家具、名人油画,象牙台灯,比利时穿衣镜……培培尔指着象牙台灯炫耀:“这是我特意送儿媳的礼品,尤其上面的灯罩,乳白色半透明,上面还有红色玫瑰花图案,精美至极,价值连城。”一位犹太女人安妮太太望着灯罩哭泣尖叫:“罗宾。亲爱的。……”随即昏倒在灯罩下。培培尔派女佣人把她放在一间小屋的床上,安妮太太苏醒后哭叫着:“那灯罩是用我男友的人皮制作的,我认得…  相似文献   

20.
(四)尤二姐的悲剧评论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数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最淋漓痛快。兴儿以“爷的心腹”自居,说家里的这位奶奶“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她”;“估着有好事,她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她还在旁边拨火儿”;还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