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国贵族从中世纪的热衷狩猎和战争,鄙视书本知识,到近代早期,改变对文化知识的传统观念,纷纷拥入各类学校接受文化教育。英国贵族对文化知识态度的转变主要归因于以下两方面: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建立、教育的世俗化发展等近代早期的社会变化,二、英国贵族顺应社会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晚清士绅精英阶层与传统文化的代表,面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即使很难摆脱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情结,还是表现出与一般传统士大夫不一般的见识,不仅对传统经典内容产生了一些“认同危机”,在把阅读视野投向建国安邦策略的同时,并于晚年非常重视西学图书阅读与传播——认识到西学图书的重要性,进行西学图书阅读,接受当时著名科学家徐寿的建议,在江南制造局内附设翻译馆和印书处,开启了近代西学图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图书出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属于文化,又承载、升华、创造、传播文化。它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图书出版与母系统的文化一样,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其传播过程也必须遵照美的规律。因此,两者大都经历了古代的和谐、近代的崇高、现代的辩证和谐三个阶段,其审美趣味也都经历了由单纯向复杂、由一元向多元的发展过程。图书出版的审美文化与现实态、整体态的审美文化构成了紧密的系统关系,形成了同构对应、良性循环、耦合发展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伴随着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学堂、书坊、官方等新式教科书的编撰出版,教科书成为清末民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它传播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推动中国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变革;宣扬现代民主自由思想,促进中国现代政治的觉醒和敞亮;提倡新的社会伦理观念,鼓吹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凸现生活生产建设之实用,呼吁社会民众求强和求富;弘扬爱国民族精神,激励国家独立和自主.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刊是近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变革力量。近代知识分子的几个主流群体在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历史地递进地认识到报刊的重要性,他们群起办报刊,使之成为手中撬动历史的有力杠杆,既推动了社会现实的改造,实现了报刊的变革,带来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群体力量的凝聚和壮大,催生了新的文化群落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受所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英国远程开放教育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优异的质量保证制度和方式为其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也为众多的国家所学习和效仿.英国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深受英国的人文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绅士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弘扬先进思想、发现新知识、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担负着开展科学研究、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给予大学校园"养分",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8.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4):70-73,90
本文以马尾船政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马尾船政局的历史考察,探讨福建船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重组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尾船政局的创立,本身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马尾船政局创立后,在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中国造船技术,培养社会专门人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思想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与并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组。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媒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载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文化传播媒介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众传播媒介如新闻、出版、报刊逐步向近代化转变;教育从科学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成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活动的主体;知识分子从传统的帝师王佐的官僚阶层转变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一切,都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文化、知识传播工具,也是传给后人的根本所在.流人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综合体,又构成了与当地土著民族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体,共同书写了地域文化,推动了地域经济、文化和民俗的发展与进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大多数学仅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论述,笔认为还应从法律和宗教两个角度论述,表明法制进步和宗教改革,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两种化氛围,对欧洲走出中世纪,步入资本主义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和“化倒退”在原因完全归处于基督教会。事实上,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教会的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西欧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督教是古典化的主要继承,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向近代转向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近代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8世纪8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学的根基除了希腊-罗马、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外,还应该包括日耳曼文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界对日耳曼文化的特点及其与西方文化构成的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状态势必影响到对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文化特质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的张之洞,经历了中世纪的"欧风美雨",希冀用"中体西用"的理念来挽救日薄西山的清朝。他一生除积极创办近代企业之外,其文教事业上的成就也为人所共识。特别在学前教育上,张之洞亲自参与拟定了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推动了学前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原点”,从文化的视角对中世纪大学及其运作进行了分析。基督教文化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主线,基督教的影响也贯穿于中世纪大学组织运作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与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世纪基督教的主要活动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是基督教促成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城市中行会组织的起源也有一部分的基督教教因素,而9—14世纪的教俗之争给城市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但中世纪的反基督教、反教廷教会的异端运动也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并最终酝酿成为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向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古西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由神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嬗变而有了科学文化的萌芽于其哲学中的时期。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体现了神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激烈拼搏,其间诞生了为现代科学产生所需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思维文化所促进的先验性思辩科学文化走向现代实证性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阅读图书,可从认知、欲望和意志、情感和审美等角度,推动大学生人格经由趋真、趋善、趋美的途径,获得全面、均衡、统一的发展。要有效引导大学生读书,大学就必须提供一种以读书为社会准则的文化环境。校园读书文化,通过社会遗传和行为控制深刻影响主体心理结构,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格模塑。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一种文化实践的过程。深刻认识阅读教学文化的意蕴,明了阅读教学文化的表现形态,明确阅读教学文化构建的方向,阅读教学才能富有活力,才能肩负起其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