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堂中有师生的互动、生生的讨论、观点的争鸣、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等许多个人自主学习所不具备的学习资源.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然不愿意走进课堂学习?一提到学生不上课,领导、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舆论都会立刻指责学生"不务正业".当听到"'我'不愿意上课并不代表'我'放弃学习"这样掷地有声的回答时,我们会为自己的武断感到愧疚.学生不愿意上课固然与学生自身约束力不强、上进心不足等个人因素有一定关系,但与大学课程与教学管理不完善、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能力有待提升,课堂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得不到有效实施等关系更为密切.大学需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调适课程结构、提升教师素养、规范课堂管理等措施充分彰显课堂教学的独特价值,给学生一些喜欢上课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校本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研究者所从事的关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取舍和修正而形成课堂课程,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校本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实质是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增减、修正,对课程某一点的深入拓展,舍弃一部分课程内容,增补一些内容.这时课程教材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很大流动性,把最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的确,数学的文化内涵往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文化观念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选择和修正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把这种时刻发生着的不自觉的行为引向自觉、自发、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在对课程内容补充、加强的基础上,使隐性的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脱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过渡.研究者所在的湖州二中属于重点高中,学生基础较好,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3.
张生娥 《甘肃教育》2020,(5):124-124
一、初入职教师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初入职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没有任何回应,或者老师根据大纲要求提出一个简单问题,学生却答非所问。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认为学生没有好好听讲,学生显得很茫然。一位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讲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他按照记叙文的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课文内容点出来之后,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显得非常消极,全班没有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在老师的强迫下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吞吞吐吐无法说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认为学生不会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差。课后,老师表示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在老师看来,学生只要把黑板上老师所罗列的各要素用自己的话连接起来就可以了,可是学生却很难给老师回应。站在老师的立场,老师认为问题的设计是符合自己在学校接受的相关教育的: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目标进行问题设计,按时完成课堂设计任务。从学生的立场来说,认为老师的提问很深奥,无法理解,担心回答不到位。这类情况的出现,导致初入职老师的课堂效率很低,无法正常完成课时内本应该解决的问题。同时,老师课前课后心理落差大,打击了新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失去了课堂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方式是老师高高地在讲台上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因为不会回答不敢举手,把头缩到最低,生怕被老师点到名字,愈是不会就愈不敢回答,心里对回答问题的恐惧也越来越深.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和老师交流的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5.
李茂 《今日教育》2012,(Z1):44-47
策略课堂上面对学生沉默的九大策略高中阶段,学生在课堂上越发沉默,大家都不回答问题,也不提问题,不发表意见。面对这样的班级,教师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减弱学生的恐惧感学生不提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惧怕,害怕自己出丑,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笨。他们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不敢提问;对于老师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内容,如果自己没听明白,也不敢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认真对待学  相似文献   

6.
李小茹 《教师》2015,(6):36
肖川教授在教育论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指出:“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能够用从容的态度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然而,等待需要一个过程,谁也无法预知等待之后的结果如何,所以我们大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等待.每种鲜花都有属于她自己开放的最佳时节,我们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恰如这不同品种的鲜花,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不同,接受新知识的快慢当然也会不同,所以,这个“最佳时节”需要老师的耐心等待,谁也不能肯定等待就一定是在浪费时间.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都是提出问题后,看到有几个反应较快的学生举手了,为了不耽误太多的时间,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请他们回答.为什么老师们就不能放慢脚步等一等呢?殊不知,少了这份等待,学生就失去了深入思考的时间,看似节约了时间,其实降低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中国老师为外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教学流程简洁紧凑.  相似文献   

8.
廖新平 《学子》2016,(6):74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作用作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块,语文校本课程大概只占总课程体系的10%左右,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通过课程来获取多种语文资源。语文校本课程紧密结合当地文化,符合学生的口味,涵盖了多种语文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善于向学生传授课堂知识。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仅局限于传统课堂和老师的灌输讲授,而是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课堂与生活互动等。二是提高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黔课堂上很多同 学常不愿意主动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顾虑回答错了,会遭 到老师的批评,同学 们的嘲羌当教师给 予充分鼓励后,学生 就能解除顾虑.大胆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见解。 鬓肇夔7 丫当学生遇到滩 题回答不出问题时 自信心可能会受到 损伤。这时老师给学 生以鼓励,告诉学生 老师充分的相信他 的能力,极易恢复学 生的自信。教师文明用语漫画图解~~  相似文献   

10.
<正>善待学生就是善待教师自己。为人师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师生快乐沟通,彼此都会愉快,教师愿意遇见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彼此愿意遇见,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师生做到心照不宣,课堂上也一定是充满快乐的。课堂上,即使学生没能准确地回答出问题,教师也要平心静气,慢慢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接受出现的问题,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与信任,使他们感受到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  相似文献   

11.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世袭贵族全面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占据了全国25%的土地(世袭贵族仅占全英人口的十万分之一),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时代”,这个时代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但世袭贵族并没衰落。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到1998年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天然议员权被取消,世袭贵族在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A "Silent" Boy     
”叫卜“一卜...+,..叫卜“州卜·刊卜”州卜”叫卜二州卜”州卜.州气”叫卜”州卜”州卜”叫卜“一卜.叫卜一卜一.卜州卜A "Silent" Boy@肖雅琪$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13.
“修辞立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在上古有特殊的涵义,具体一点说也就是它乃是一种假物取类,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不了解“辞”在上古的特殊涵义,我们对《周易》“修辞立其诚”的蕴意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霍桑是19世纪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是最能体现霍桑艺术风格-象征手法的代表作。霍桑的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不拘泥于传统形式。霍桑被誉为19世纪美国的最出色的象征派作家。  相似文献   

15.
16.
戎狄考辨     
本文认为,戎具有本指与转指二义。戎本是先商族,为东夷的一支,后泛指华夏四境之少数民族,逐渐演变成一个文化概念。由于羌、狄在文化上与华夏族的差异,故戎主要用来指西北之羌人与狄人;狄人强大后,则主要用来指西方氐羌系少数民族。狄为犬族,是以犬为图腾的一个民族。狄族强大后,取得与戎并立的地位,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The terms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re consistently differentiated in the literature of engineering and the "hard" sciences. Precision shares a common core of meaning with reliability as used by behavioral scientists. Accuracy and validity have a similar semantic overlap.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reveals an interchangeable usage of accuracy and precision in defining reliability, To help beginning students distinguish between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use of precision, rather than accuracy, in describing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肮髒”与“腌臜”音义演变历史的考察 ,试图说明 :1 表示“不净”义的“肮”与其古代表示“高亢刚直貌”的“肮”当非一词 ;2 表示“不净”义的“肮似当为“腌”的音转与形变。同时本文也指出某些辞书在联绵词立项、释词方面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20.
论述"休"、"闲"二字的原初构形意图,梳理二者意义发展的线索及其与相关字词的意义联系.指出休的字形构意与表示哺乳的乳字有相似之处,人对自然物的依赖犹如小孩对母亲的依赖,是文章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