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0,(4):21-24
近年来关于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印度。这与印度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及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有直接联系。以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和《厕所英雄》为例,通过梳理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从而探究印度电影中女性主义的出现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强调女性经验来质疑文学传统,评判男性权威意识,对西方女性生活起到了实践指导意义,但这种女性主义趋势的演化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本文从英美文学的历时性发展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反映文学创作对女性生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者”与“解构”作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关键词,是受拉康精神分析学和德里迭“解构”哲学的启发。前者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了参照视角,而后者则使其获得了方法论的启示,二者是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核心概念。同时,从“他者”到“解构”的过程,昭示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在寻求女性自觉意识路途中的思考足迹,即从形象揭示到文化颠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出发,联系李金发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复杂思想,结合李金发的作品,分析他思想上的女性主义意识。他的女性主义意识主要表现为女性存在意识的关注,自由爱情的追求,男女平等的倡导,婚姻自由的呼唤四个方面。同时由于其诗风的晦涩及其研究者的不够重视,使他的这种女性主义意识以一种边缘性的姿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通过劳伦斯在《马贩子的女儿》中对梅宝形象的细腻刻画和描写,去解读劳伦斯的女性意识。劳伦斯希望打破男尊女卑性别不平等的现状,拥有推翻父权制思想对女性的压制的现代女性主义意识。但是他仍然无法超越主流意识,更无法摆脱父权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劳伦斯在这篇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仍然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父权文化笼罩下的矛盾产物。  相似文献   

6.
荷兰女导演玛琳·格里斯执导的《安东妮娅家族》塑造了一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女性群像,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以及对女性生存境遇、生存方式的独特思考。影片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成为女性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7.
迪士尼出品的音乐动画《冰雪奇缘》系列电影自2013年上映以来,在全球影响巨大。这两部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影片中,女性和自然的价值先是被异化、被排斥;但以艾莎和安娜为代表的女性肩负起历史重任,成功保护了人类和自然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和自然的力量被重新认识和肯定。女性和自然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背景走到了前台。《冰雪奇缘》系列影片表达了一种尊重差异,男性与女性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大地》的女主角阿兰,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带有的女性意识。阿兰并非具有反抗男权制的意识,她并没有从沉默顺从走向觉醒成熟,她没有把自己看成主体,她丧失了自我意识,成为"他者",她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于将自己置于"他者"地位的意识,至死都未改变。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1):49-52
《相爱相亲》是女性导演张艾嘉的最新力作。作为一部女性电影,它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挖掘和探索展现了该影片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关注和思考。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学检视该影片的女性主义表达,会发现《相爱相亲》伦理叙事下三代女性的成长轨迹展示了女性的困境以及女性自觉意识的进步。从总体来看,影片采用了平静细腻的电影语言,用一种温和且内敛的方式展现了女性在面对婚姻、家庭和爱情时的困惑与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影片《钢琴课》以"女性觉醒"为出发点,透过哑女艾达冲破道德伦理的"钢琴别恋",揭示了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重生"主题,展示了男权社会中一个柔弱女性固执而又坚定的反叛力量,被誉为"女性觉醒"意识的范本。通过对影片中女性觉醒三次历程的阐释,以及对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手法的分析,揭示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并结合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现状,探索女性主义电影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复活》中表现出比较成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父权制下男性对自然的统治与女性的统治的一致性。托尔斯泰表达了对女性遭受土地生存权利和爱情婚姻权利的双重剥夺的不满,揭示了沙俄男权社会制度是危害女性生态发展的根源,并对女性自身意识觉醒和生态方向的救赎发展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女性文学的繁荣,关乎女性主体、女性意识、女性主义文学等话题的讨论不绝于耳,女性电影也成为评论界的一个焦点.从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无穷动》着手,对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意识从无到有进行了论述,试图揭示女性电影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电影《乘风破浪》是一部以男性作为表现对象的电影。从表面看《乘风破浪》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女性关怀,实际上,电影中对女性角色的关怀与呵护其实是一种性别化和边缘化的女性立场。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电影分析的角度来对该电影进行具体解读,剖析电影欲望化的性别话语表达和叙事中女性意识的缺席,从而揭示电影背后隐藏着的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的作品《生为女人》,将女性作为一个中心话题来叙述,他作为一个男性叙事者在叙述角度中有其男性本位思想的表现,但《生为女人》这部作品中,作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都体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理论对川端康成《生为女人》这部作品的解读,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先行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要真正成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成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就必须具备现代女性意识。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女性主义视野下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缺失,并主张培养当代女大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丈夫的玩偶,生活习惯和思想意志都要受到丈夫的控制,在家庭中处于从属的地位,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家庭地位。通过对娜拉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一个追求女性主义思想的新型女性。本文对《玩偶之家》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并简明地阐述了《玩偶之家》中女性主义意识对现代女性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向警予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以《向警予文集》为分析文本,认为向警予思想中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在对女性特殊的利益的强调和维护,以及她阐述妇女问题的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向警予不是一个狭隘的女性主义者,而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追求人类普遍幸福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8.
卡勒德·胡塞尼在《灿烂千阳》中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叙述了阿富汗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困境中女性的成长。拥有话语权威的阿富汗男性在物理暴力的帮助下将女性置于内囿性的生存困境中。女性间相似的生活境遇,相同的生命体验使女性在性别认同与怜悯本能的共同作用下,冲破父权制文化的藩篱,从敌对走向团结。缔结的姐妹情谊不仅缓解了女性在性别压迫下生存的艰难,也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女性在身体与意志的统一中走向主体性的成长与成熟。  相似文献   

19.
韩国电影异军突起,如同韩国美女一样令人瞩目。有着“大男人主义”传统的韩国在战后一直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在韩国有了长足发展,这方面的内容已在电影中有相当的表现。总的来说,今日韩国正在反思男尊女卑的道德传统,韩国电影已经渗透着对女性地位、女性角色、女性气质及两性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文学史上,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对人类灵魂具有卓越洞察力的大师。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其出版以来对《红字》中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的探析一直吸引着众多批评家的兴趣。在其生活经历和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影响下,霍桑孕育了女性主义意识。正是他的女性主义意识促使他在书中塑造了海斯特这样一位反叛女性。海斯特转换了字母"A"的含义并塑造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构造和男女主人公的描写,霍桑谴责了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而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在《红字》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