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以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作为时间节点,对国外7份主流英文报纸在2009-2010两年间有关上海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探讨了世博会这一全球性媒体事件给国外媒体眼中的上海城市形象带来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世博会正式召开后,国外媒体加大了对上海的报道力度,而且对上海城市形象的评价总体有所提升,说明全球性媒体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全球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会开幕至今,国外媒体对世博会报道不断,传达了他们对于世博会的看法和见解,也是西方国家民众了解上海世博的重要信息渠道。本文就世博会开幕前后西方主流网络媒体对世博会的报道进行收集与整理,展示上海世博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构建,并尝试探讨其中的一些缘由。  相似文献   

3.
快速反应和持续关注是报道突发新闻的基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亟待从媒体获取关于事件的各种信息,这时会出现庞大的信息缺口,而率先填补这个缺口的媒体则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暂的信息稀缺时期获得大量的受众关注。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时,地方媒体因其接近事件发生地而更具报道时效的优势,更适合做填补信息缺口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电视媒体第一次在本土对世博会进行直观的报道。电视媒体秉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传承世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报道主题.从“中国元素”和“国际视野”的报道视角出发,充分展示了世博会“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精彩谢幕。184天的会期、超过24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超过7000万人次参观,这届世博会万众瞩目,是我国各级各类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在世博报道中,媒体如何履行社会职责,做到既有新闻宣传,又有新闻服务,实现新闻理念的突破?本刊编发以下两文,可以管窥我国地方媒体做好这种国际性大主题活动的报道实践。  相似文献   

6.
杨慧 《东南传播》2011,(1):38-41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国际大型事件,开幕式作为媒体大战的开始,将在很大程度上为接下来的涉博报道奠定基调,也为那些不了解世博的受众提供了一个大致了解世博的渠道。然而,英美主流媒体怎样呈现世博会的开幕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于世博会的认知。本文通过对英美主流媒体报道的样本分析,总结出了英美主流媒体涉博报道的四大框架。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世博会如约盛大启幕.媒体开幕开园报道高潮迭起,有声有色.如今,世博会开始"转段",进入常态营运阶段.世博会不同于奥运会,没有激烈的竞技项目,时间又长达半年,感官上容易产生倦怠.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 ,新华社上海分社遵照总社抓精品力作的要求 ,紧扣时代脉搏 ,围绕涉及全局的大事 ,抓住报道上的重大机遇 ,组织记者下功夫采写精品 ,从而提高了分社报道的质量 ,使一大批分量重、写作精的稿件在中央和地方的媒体上以显著地位“落地” ,扩大了新华社稿件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也在“实战”中锻炼了队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的上海 ,新闻资源十分丰富。然而 ,上海的新闻事业十分发达 ,新闻竞争强手如林 ,炙手可热。每天有80多种报纸出版 ,中央与外地驻沪新闻机构数十家 ,海外有30多家报纸、通讯社设有分支机构 ,特别是电视台、电…  相似文献   

9.
地方新闻网站,这里主要指地方媒体承办的新闻网站,如本文所涉及的襄樊汉江传媒网、中国三峡传媒网和十堰新闻网(秦楚网)等。鉴于它们已成为地方媒体服务大众的一个新的空间,对于其在时事报道方面的讨论应该是有益的。头条的选择:时事新闻或本土新闻地方新闻网站头条新闻是选择国际国内时事新闻,还是选择本土要闻,似并没有一定之规。以2006年12月26日下午上述三家网站的头条为例,两家选择的是本土新闻:三峡传媒网是《浓雾中警车开启“生命通道”》,写“高速民警警车开道,为患病孩子开启‘生命通道’,将孩子安全送出雾区”(据《三峡商报》),文章不长而内容感  相似文献   

10.
信息的全球流动,扩大了人们关注的视野,国际事件可能瞬间在国内引起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应。从去年以来发生的伊拉克绑架华人人质事件,巴基斯坦袭击、绑架中国工程师事件,中国在阿富汗的施工队遭袭击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引起公众强烈反应的”苏丹红一号”事件,都是典型的国际新闻引起了国内强烈的同步反应。在涉华事件报道方面,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比较起来,有着许多劣势,但如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读者群对涉华国际事件的关注方向,选准自己独特的报道视角,地方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也能出彩  相似文献   

11.
时事新闻是读者了解国内外局势的重要渠道.对地方媒体而言,新华社电稿和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上的新闻是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 新华社稿件渠道的单一性给地方媒体时事报道的个性特色带来挑战.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相同的新闻来源、我们如何避免"千报同文、百报同面"的局面,让时事报道技高一筹,是时事编辑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深度报道已占到了50%以上的新闻版面。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深度报道甚至占到了70%以上的版面。我国的深度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30日,中国继北京奥运会以后主办的又一次全球盛事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动作,温州广播电视台精心准备,创新新闻宣传形式,丰富世博报道内容,在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进行报道中,对媒体议程设置的理论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黄智知 《新闻世界》2011,(6):258-259
在3月11日本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的表现得到了世界的赞许与肯定。在这一类灾难新闻中,对比国内的媒体报道,日本媒体在报道的采访、内容、导向性上有着许多值得国内媒体学习的地方,中国的媒体在对于特大自然灾害的报道中需要对自己报道的标准、方法进行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面对这一全球性的重大事件.各大媒体非常重视此次世博会的报道,将其作为主要的报道议题全力投入。据世博官网消息:已经有超过1-3万中外记者采访上海世博会。2010年5月下旬在上海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52.1%的人选择电视作为了解上海世博会的首选信息渠道,电视上升到此次重大事件报道中的第一媒介位置。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持续时间长、展览内容丰富、多元文化交汇的世界性盛会。中国之声借助世博会平台,通过大时段直播、推出记者组合、设置评论员专栏、加强与网络互动、突出园内园外新闻结合等多种节目样态,展现了中国之声“最新闻”的品牌形象。世博会报道提升了中国之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中国之声报道创新与品牌推广双丰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面对这一全球性的重大事件,各大媒体非常重视此次世博会的报道,将其作为主要的报道议题全力投入.据世博官网消息:已经有超过1.3万中外记者采访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18.
孙文阁 《中国广播》2010,(10):22-23
面对世博会这样的重大新闻事件,地方广播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文通过总结梳理世博会报道实践,提出参与全国性重大事件报道是地方媒体打造影响力竞争力的良好机遇,应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报道形态和表现方式的不断创新,在新闻大战中赢得一席之地,实现更大作为和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和报道工作,是作为世博会举办地的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特殊使命和历史责任。解放日报应当延伸党报职能,主动为全国省市党报媒体提供服务,积极供稿,更好地协同兄弟省市媒体对世博会展开有声有色的报道,提升国内民众对世博会的知晓度、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世博会让上海成为世界的焦点,这场科技的盛会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展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同时,上海世博会也是一场传媒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竞相报道世博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