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城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我国城镇化在实施过程中受制度、法律、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影响,存在很多弊端。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由20世纪80年代“积极发展小城镇”转移到20 世纪90年代至今大、中城市的建设,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雨 《中国科技纵横》2014,(11):239-240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小城镇的发展构成了农村城镇化的主旋律。近些年,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差距甚大,东密西疏,发展极不平衡。江苏省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先行者,其区域间的差距折射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不平衡。赣榆县地处苏北,一定程度上具有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特征。本文运用SWOT模式对赣榆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优势、劣势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其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小城镇的建设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一些在城镇建设规划和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水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基本社会学理论对小城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叶阿忠  陈婷 《软科学》2017,(7):54-59
利用2005~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和时空脉冲响应分析,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有正的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先抑制后促进,对周边地区则相反;②工业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分别有抑制和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则相反;③农业现代化对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长期促进作用,对工业化建设有短期抑制而长期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短期促进长期抑制作用;④财政支出对三化的影响因其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创新型经济发展大局,按照"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河南振兴"的总体部署,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等工作,不断探索着适合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新模式。一组数据,展示了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起投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足迹:2012年,河南省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城镇化发展轨道。这种“急速城镇化”表现为:城市人口虚高;建设布局在空间上出现无序化乃至失控;耕地、水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城镇化特征为切入点,重点探讨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机制,总结新型城镇化对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并结合河南省金融发展实际,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基建城镇化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金融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西北五省中的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四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制约这四个省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5日,河南省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上,省科协主席、党组书记李建中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以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推动科协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确立了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明确了“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五大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世贸规则下河南省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充分利用我国入世后的良好机遇,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加之工业基础薄弱,河南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本文首先对世贸规则下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农业、化工工业和第三产业面临的威胁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河南省不仅应依靠政府的有力支持和保护,同时还应该积极应对倾销/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培育河南省产业集群、建立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尽快实现符合世贸规则的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目前正逐步成为成为海内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房地产经济作为本地的一项支柱产业,其发展势头一直是经济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理论结合实际,重点论述了河南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政策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孙黄初 《今日科苑》2006,(10):73-74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资源大省,城镇化发展相对落后,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黑龙江城乡经济发展应该选择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资源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最近,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全国最热议的话题。中国问题动力机制在于城镇化,中国城镇化问题是世界罕见的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大变迁,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可以预言,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中的城镇化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将要投身于城镇化建设之中!这就给科协工作提出了一个任务:如何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城镇化建设之中,为城镇化建设作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贡献?本文撇开城镇化建设中的大中城市建设中的技术问题,根据小城镇技术政策和要求,结合科协职责,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意见。一、组建城镇化或小城镇工程技术促进会或中心。一个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城乡统筹工作的体会和认识,通过对外省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河南省下一步统筹城乡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春霞  张子方 《学会》2017,(4):37-39
<正>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日益明显。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郑州举办,河南省政府分别与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配以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科技合作工作,开启了河南省院地科技合作新阶段(本文称为"省院合作")。近年来,中国工程院与河南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13,(4):42
城镇化的实质,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要素向农村地区延伸。城镇化建设,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动力。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城镇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集约度,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般而言,城市资源配置效率高于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应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城镇化:我国的城市化之路》认为"城镇化的目的是为农村人口增加福利、是为人民的幸福而考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河南省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耕地的问题,分析了2003-2008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总结出河南省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时期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指出只有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并严格执行,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等措施才能更好地协调工业化、城镇化与耕地数量减少的矛盾,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1026亿斤,成为中国继河南省之后的第二个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与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密不可分。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笔者由此提出了通过采取加强宣传,引导农产品企业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机制,加强品牌服务与管理等手段,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口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活新型城镇化、管理新型城镇化、景观新型城镇化等六个方面阐述宿迁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同时基于对大数据的理解,提出大数据促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思维创新,大数据思维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巩固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