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台湾记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温总理饱含深情地说:“说起台湾我就是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接着,他背诵了于右任著名的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这首深切思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游子哀歌,再次勾起了人们对这位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的回忆。众所周知,民…  相似文献   

2.
于右任老先生以书法闻名于世。今年五月北京举行于右任书法真迹展览,名震京师,许多报刊发表了于右任的墨迹和他写字的轶事。这位1964年在台湾逝世前赋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相似文献   

3.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电视社教专题《望大陆》那雄浑壮美而又深情的诗句,扣人心弦,使人荡气回肠,这是于佑任先生的思想绝唱。这是2004年度“陕西广播电视奖”社教类节目评选中,给人留下久久难忘的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晓明 《视听界》2010,(2):120-120
载着江苏广电集团报刊同仁一行10人的大巴,穿行在花莲到台东的东西横贯公路上。一侧是险峻的山崖,一侧是无垠的大海。海风劲舞,掀起一波一波的巨浪。浪涛撞击山崖,发出哗哗的惊天回响。大海的彼端,望不到的尽头,就.是我们的来时路,就是60年前数百万国民党军人溃败退却的战场,就是余光中先生吟咏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思乡之魂所系,就是于右任老先生怅叹“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相似文献   

5.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此情深而意浓的爱国之声,悲不能见中华统一、叶落不得归根之抱恨心声,传遍台湾全岛,引起海峡两岸强烈的反响。对于右任先生这样一位辛亥革命老人、真诚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我辈乡党学子无不为之自豪,无不为先生之拳拳报国之心感动,无不为先生之诗、书大成而崇敬仰慕。为了真实地反映于老先生风云中华大地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也为了将反映其革命思想、爱国之心的文章公诸于世、启迪后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李秀谭和朱凯合著的《于右任传》和刘永平编的《于右任集》两本书。两本书,一《传》一《集》,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然而贯穿两书的,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条主线。无论是作《传》还是编《集》,都注重实证。  相似文献   

6.
于右任先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生于1879年(清光绪5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逝f迁,终年86岁。于右任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师和爱国诗人,他同时还是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早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就在上海办过《神州日报>  相似文献   

7.
1943年,周恩来同志曾指示我去访问于右任先生,专谈他清末在上海办报的经验,不谈国内政治问题。那次访问很顺利,对方乐于谈报界往事,但当我把谈话稿写好送给他审定并征求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时,他却面有难色,一再说以不发表为好。我回去向恩来同志汇报实情。恩来同志即指示:“我们就尊重于先生的意见,暂不发表吧,不要勉强人家为难。以后你要切记:在采访活动中要善于为对方的处境着想。”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这篇未发表的旧稿还保留着。时过境迁,于右任先生勉励我们要以“苟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来办报,这点还是值得学习的。下面是当时整理出来的谈话稿。  相似文献   

8.
于右任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二月宣誓就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时发表的演说中,把他一生事业分为三个时期:一为办报时期,一为带兵时期,一为政治时期。他的办报时期从一九○四年为筹办《神州日报》东渡日本考察新闻事业开始,到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为《民立报》社赠《旌义状》止,短短不过七、八年时间,但于右任对他这短暂的办报时期是深有留恋,极为珍惜的。他的办报正是清廷政府黑暗腐败,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昏庸专制,有识之士忧国忧民,怒不可遏而又横遭蹂躏的时期。于右任不畏艰险,在《苏报》、《警钟日  相似文献   

9.
于右任先生既是国民党元老,也是一位元老记者。民初,于右任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于1918年1月25日在三原成立陕西靖国军,同年8月8日,陕西靖国军各路代表在三原会事,推选于右任为总司令。现将陕西靖国军时期创办的几种报纸简介如下: 一、《战事日刊》。1918年由于鹤九(淳化县人)主编,编辑有姚养吾、李春堂、成柏仁、李健堂等。宗旨是:灵通国内外消息,介绍新思想学说,欲促醒献身革命诸人知有国家,知有世界,为革命事业作贡献,以克服扩充个人势力之野心。因该刊持论严正,引起军人的憎恨与反对。主编于鹤九1920年被岳维峻部属暗杀于三原  相似文献   

10.
1907年4月2日,元老记者于右任在上海创办了报纸《神州日报》。不到一年,因隔壁广智书局失火而遭殃及。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又创办《民呼日报》,他说:政府不能保护人民,则政府之资格失;人民而不能监督其政府者,则人民主权利亡。”由于《民  相似文献   

11.
三、神州日报卫神州于右任回到上海,立即投入了革命工作,他上午教书,下午、晚上办报,有时竟连续几夜通宵忙碌。在革命党人和师友的支持下,《神州日报》于1907年4月2日正式创刊,于右任自任社长。神州日报出版时,有明确的革命性和阶级倾向性。它大胆废除清廷年号,改用公元和干支纪年,表明了与清王朝势不两立;它以“神州”为报名,在于唤起人们爱国主义情感。于右任当时就说:“顾名可以思义,就是以祖宗缔造之艰难和历史遗产之丰富,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铜像移至中山纪念馆1997年11月14日,台北市的都市发展局邀集于右任文教基金会、中山纪念馆、书法协会等单位,以及文化评论家陆蓉之和付申等,讨论于右任铜像迁移事宜。于右任为陕西省人,国民党元老,1964年以86岁高龄病逝台北。后人发现遗物中有两...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8,(6)
于右任先生祖籍陕西泾阳 ,出生于陕西三原。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爱国诗人、 老记者、书法家。今年是于右任先生诞辰 1 2 0周年 ,本刊发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刘惠文博士的这篇文章 ,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预立遗嘱",即右老在其手创斗口农事试验场亲书刻石的那篇文字(见附图).先生文豪,一生著作不计其数,以"遗嘱"为极著名极有特色的一篇.关于这篇文字的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是1934年.如张文生<怀念于右任先生>(<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马志勤<于右任先生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始末>(政协陕西省委、成阳市委、三原县委<于右任先生>)、佚名<于右任先生在故里二三事>(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集>),及陈四长、播自新<民国奇才于右任>、许有成、徐晓彬<于右任传>等,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2月贵刊所载《名医臧伯庸和他的朋友们》一文,提及祖父臧伯庸与孙中山、章太炎及于右任之间的关系。去岁该文作者夏瑜(笔名老老夏)先生采访时,我将祖父臧伯庸与于右任之间关系介绍较详,惜其文章或受篇幅所限,或受侧重面所致,未能全述。本人欲再补充一些史实。民国成立前,于右任先生与祖父虽同处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阵营内,但二人并无来往。直至辛酉年(1921年)前后,于右任哲嗣于武在上海突罹急病,非常凶险,于十分焦急。其一名下属(惜忘其名)常求医于祖父,对祖父医术颇  相似文献   

16.
陈旭 《陕西档案》2003,(3):30-31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陕西三原人。他不但是杰出的书法家、名诗人,还是一位很有影响的老报人,他创办的“竖三民”报,曾在近现代史上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于右任新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右任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从1907年至1911年,他相继主持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他一生中从事办报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我国早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革新,为我国早期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 于右任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是比较严格的传统教育。但他心有大心,并不以求取功名为人生的奋斗目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极大地刺激了于右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不久,他因“换颈血以太平、爱自由如发妻”的反清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而获罪于清廷,被陕甘总督以“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罪名捉拿。于右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清吏的魔爪,辗转来到了他向往的革命中心——上海。在上海,他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一边为住日本出版的中国留学生报刊写文章,思想逐渐倾向革命。自苏报案后,革命派的报纸《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相继被封,  相似文献   

18.
骆雁 《传媒观察》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骆雁 《新闻通讯》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任溶溶有两个: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我都认识.先说假的一个,是我1946年秋在上海物资供应局与他做同事时相识的,那时他名为任根鎏,后改为任以奇.再说真的一个,她是任以奇的女儿,名叫任溶溶,小时候在任家天井里,我为她拍过照.像我这样真假任溶溶都认识的人,现在不多. 一 任溶溶(即任以奇,下同)是广东鹤山人,与胡蝶同乡.我是广东潮阳人,与郑小秋(和胡蝶同演《啼笑因缘》等影片的男主角)是同乡.任溶溶在广州读过岭南小学,我在香港读过岭南高中,因此我和任溶溶同是岭南校友.在物资供应局,我们两人常用"白话"(广东人对广州话的俗称)交谈,不顾同办公室的他人"识唔识听"(听得懂吗). 我和任溶溶做同事的时间不长.他因父亲年老,辞职去为父亲管理纸行.我常去找他聊天,聊得很投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