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禹贡》与《山海经》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都记载了湖北古地理的许多山川、河流、物产。相比之下,《山海经》所载山水、物产较为《禹贡》详细。从《禹贡》和《山经》里的植被、矿产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湖北的植被覆盖率不错,矿产丰富,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分布带。  相似文献   

2.
《禹贡》是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中《夏书》的第一篇。从内容上看,它实际上是一篇综合性的地理志。主要包括九州、导山导水、五服等几部分。虽然全篇只有1193个字,内容广泛涉猎了行政区域(实为自然区或经济区)、山岳、河流、湖泊、土壤、物产、交通、民族等方面。与同时期的地理文献相比,它不象《山海经》那样渗杂神话色彩,也不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那样仅仅罗列地名;相反,《禹贡》的内容翔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地理课程,除高中《地理》外,基本上都属区域地理范畴。现仅就与区域地理有关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关于区域地理的发展趋向地理学从形成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历史阶段。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标志是记述地理。不论中外,流传到现在的古代地理学著作,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成书的《山经》、《禹贡》,二十四史中  相似文献   

4.
方志和史书一样,同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种学科,它是统治人民,巩固政权的工具之一.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方志已有萌芽,树立了封建社会方志的雏型.《尚书·禹贡篇》和《山海经》即是这时典型著作.《禹贡》记载方域、地质、物产之外,兼记贡赋、政治,是古代一部人文地理.《山海经》记山川、形势、土性、物怪、古迹以及道里的远近、物产的大概,是古代一  相似文献   

5.
田晓岫在《西藏载入中国版图始见于(夏书·禹贡》(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禹贡》所记“九州”包括今日西藏。《夏书·禹贡》是第一部记载中国版图行政区划的地理著作。《禹贡》作为我眼一部地理志经典,其科学性权威性是不可否认的。俄今存(十三经注疏》中(禹贡》将所记,九州之中,就包括了今日之西藏。今日的西藏在当时属于九州中的梁、雍二州。粱、雍二州皆以黑水为界。关于黑水的位置,《禹贡》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危”(围、卫)在藏语里意为中心。三危(围)意指三个中心地区。清康…  相似文献   

6.
汉魏敦煌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今天的河西广大地域,属于雍州。因此,秦以前,敦煌为“禹贡雍州之域”。可是,因为《禹贡》里有“三危既宅,三苗丕叙”的记载,《尧典》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左传》有“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的记载,而自汉以后,人们知道了敦煌,也知道了敦煌的东南有座山叫做“三危山”,所以,后来集注典籍,往往把三危、三苗和敦煌、瓜州联系起来,代代相因,几成定论。其实,“三危远不在敦煌”(注1),秦以前的敦煌情况,还有待于今后的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一书保存了我国上古社会最丰富、最珍贵的社会信息和历史资料,是研究上古文化的重要文献。其《山经》部分记述了我国上古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中有大量关于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记载。以《山海经》的相关记载为主,结合其它古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研究成果,可说明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古地理,并明确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禹贡》研究概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禹贡》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地理、社会性质的重要文献 ,特别是一部我国上古时代地理知识的结集性著作。历代学者们对《禹贡》本身的研究从宋代开始渐入佳境 ,至近现代则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9.
《禹贡》是最早记录我国先秦时期山川地理和经济、政治制度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田赋贡纳制度的一把钥匙。其中贡和赋之间的关系是认识当时田赋贡纳制度的关键。《禹贡》中的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即有任土作贡的贡和九州之贡的贡的区别。任土作贡的贡是包括赋税制度和贡纳制度的财政制度的总称,九州之贡的贡仅代表贡纳制度。赋则指的是赋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有关民间传说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经西汉刘秀(软)校书,才形成现在的样子。《山海经》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的不少…  相似文献   

11.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12.
早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2年),钓鱼岛列屿已被中国先民发现,与海山列岛一起称作“列姑射”。古地理文献《山海经》记载,“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相似文献   

13.
汉魏敦煌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今天的河西广大地域,属于雍州。因此,秦以前,敦煌为“禹贡雍州之域”。可是,因为《禹贡》里有“三危既宅,三苗丕叙”的记载,《尧典》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左传》有“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的记载,而自汉以后,人们知道了敦煌,也知道了敦煌的东南有座山叫做“三危山”,所以,后来集注典籍,往往把三危、三苗和敦煌、瓜州联系起来,代代相因,几成定论。其实,“三危远不在敦煌”(注1),秦以前的敦煌情况,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现。秦统一六国,筑长城,西不过临洮。这时的河西为月氏所居。汉初,月氏受匈奴侵掠,被迫西迁,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驻牧于月氏故地。公元前121年,浑邪王杀休屠王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为上古大禹治水的见闻录。它与《禹本记》(已佚)、《禹贡》一起,记载了禹治水的全过程.《山海经》究竟是禹治水的见闻录,还是“神话之渊府”、“巫书”?这是研究《山海经》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被一些学者扭曲、歪曲了.尤其是《山海经全译》,越来越离题.因此,有必要正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但关于该书的作者、成书年代、成书过程,学界一直未取得共识。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认定今《山海经》前十三篇实为经过刘歆析理改作后的伪本,并在此基础上,对《山海经》古今本的篇目次第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文字:上古时的口头文字。最早的神话:保存在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最早的小说集:魏晋人所作的志怪小说集《列异传》。最早的笔记小说集:南朝宋代刘义庆撰的《世说新语》。最早的小说总集:成书于宋太宗时期的《太平广记》,共500卷。最早的古代小说:清代李桂玉的《榴花梦》,全书360卷,483万字。最短的古代小说:陶渊明的《陨盗》全篇仅25个字。最长的历史小说:蔡东藩编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共1040回,600万字。第一部小说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最著名的四部古代小说:《三国演…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之一。西汉后期,刘向和刘歆父子相继担任“秘书”之职,在校阅宫庭古藉时发现此书,大为赞尝。汉衰帝时,刘歆(为避免帝讳,改名为刘秀,不是东汉的刘秀)上表,称校“山海经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从此,山海经才有抄本流传于世。《山海经》全书有三万另八百二十五字(据郝懿行注本之说),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18.
黄帝擒蚩尤     
背景链接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以前,人们大都习惯于把《山海经》当作古代神州的地理书看待。但是,近年来海内外的一些学者,例如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发现成果不少都能同《山海经》挂上钩。把这些新的成果系统化起来,一些学者又渐渐发现,《山海经》是一部记载距今约五千年前后的世界地理文化的“奇书”和“天书”。胡远鹏在《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上发表的《<山海经>:揭开中国及世界文化之谜》一文,综合介绍了这方面的资料和情况。笔者有感于此说的新奇性,特予以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黄帝擒蚩尤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