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核大中型沼气工程有主要有四个重要指标:1容积产气率;2稳定性;3投入产出比;4工程寿命。通过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目前使用的工艺的分析比较,为正确选择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路线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现场会,现场观摩大通县几个沼气建设点,传达全国农村沼气建设会议精神,安排国债沼气项目建设。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近两年来,我省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在8个县建设“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沼气示范户3000多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沼气具有“四省、三增、两减少、一净化”的综合效应,即:省煤、省劳、省电、省钱,增肥、增效、增产,减少病虫害,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环境。农村沼气建设突破了传统的燃料范畴,与改圈、改厕、改厨、改院结合,实现了家居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沼气发电产业的开发应用现状,生产技术进展,及发展沼气发电的相关政策和质量标准,为我国沼气工程与发电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展望了沼气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农村沼气的研发与利用在我国的南方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经验,既缓解了农村能源紧缺、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节支增收,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但我国北方由于地域气候的关系,农村沼气特别大型沼气工程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总结了我国沼气事业的现状、介绍了基本技术并探索了北方沼气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农房簇新,灶间洁净,畜棚明亮,空气清新。走进西藏自治区“沼气示范村”达孜县塔杰乡巴嘎雪村,新农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今年下半年,我们全村59户村民可以全部住进新房、用上沼气了!”全国劳模、村党支部书记拉巴兴奋地说。今年,西藏将完成3万户沼气池建设,使15万名农牧民用上太阳能沼气。从“十一五”规划开始,西藏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全区适宜地区完成25万户沼气池建设任务,使125万名农牧民用上清洁沼气。  相似文献   

6.
沼气是清洁能源,在我国已有较长发展时间。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大规模应用沼气,目前已有4000万农户使用户用沼气。现在我国正大力发展生物气化技术,即利用秸秆等原料生产沼气,扩展了沼气原料来源,为非养殖农户建设沼气和由于原料短缺造成不能满负荷运行的沼气工程继续使用提供了可能。这些成绩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保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涵盖发酵工程、制糖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和皮革化学与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江南大学以“发酵工程”为主体参加“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获得全国排名并列第一。  相似文献   

8.
“工程”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工程”外延的逐步拓展,“工程”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工程”应当由自然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领域。工程哲学不仅要关注自然工程,而且要关注社会工程。在人们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不可或缺,在反思人们改造世界的认识活动中,“社会工程哲学”与“自然工程哲学”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沼气技术是一项实用的生态农业技术,可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并进行综合利用,通过沼气的纽带作用,农业生产可以实现高效、优质、低能耗、无害化,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各地沼气技术的运用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能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把人类发展方式区分为分散型方式、粗放型方式和工程型方式。后者是采用系统技术进行管理,并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活动的一种方式。工程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工程师。古代分散型的小农经济没有工程师,现代的粗放型企业不需要工程师,因而代表一种落后的发展方式。文中通过对建设工程、工业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分析,说明了工程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作用。文中还对社会工程进行讨论,指出了“系统工程”这一名词的不合理性,建议改称“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历经预研究、一期、二期后,第三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生态链条中,技术向工程转化是一个关键环节.“技术向工程转化”作为工程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必要的.它可定义为:将发明出来的技术变成可供消费者使用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它着眼于技术的存在在前,往往意味着突破性创新以及规模化,具有明显而紧密的社会相关性.它不同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经济学概念,它跟更宽广的世界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高科技发展纲要”、法国“尤里卡”计划、西德“欧洲防御”计划、日本“全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相继提出。在这些计划和战略中,航天技术被各国列为重中之重。面对世界各国在太空高科技领域展开的激烈角逐,我们如何紧跟时代,谋求长远发展,再现“两弹一星”雄风?1986年3月,发展载人航天被列入了“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9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自己的专有代号“921”。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同“神六”航天员乘组实现了天地通话,那一刻,举国欢腾,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汹涌澎湃。“天地通话”,就是我国载人航天七大系统之——测控通信系统的手笔。我国的测控网发展,历经了超短波测控网、C波段测控网,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了S波段测控网,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任务陆海基天地一体的测控网。与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同时成长起来的,是它的主要创建者于志坚,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嫦娥”工程测控系统总设计师。他为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规划、总体设计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获中国科协“求是奖”。新时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被列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现状如何、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带着种种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于志坚所长。  相似文献   

14.
“大科学工程”的语义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明  曾华锋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07-1612
 探讨了大科学的由来、特征和本质,指出其是知识生产方式的一次彻底性转变;考察了传统意义上的大科学工程,认为其反映了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全方位的一体化关系;从“大科学工程”的语义出发,将其分为两类:“大科学-大工程”和“大科学-小工程”,同时还对“小科学-大工程”和“小科学-小工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水平逐步提升,这直接导致我国基础工程项目施工提出了新要求。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属于我国基础设施的范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项国计民生的事业,应该做好施工技术的控制与管理工作,重视施工方技术的应用与发挥,兼顾“质”与“量”,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与实施。本文首先阐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意义,然后分析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现存问题,最后谈谈新时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湛兰  廖平  马振  庄明辉  秦湘阁 《科技风》2023,(22):76-78
应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在对传统工科教育持续改革的过程中,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开设“焊接过程数值模拟”课程,培养学生独立预测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建立、教材的选用、导向性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教学成果的监测等方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焊接过程数值模拟”实践课程,为学生与企业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告别飞行画上休止符,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大幕缓缓落下。可余音缭绕,为航天飞机事业而研发设计的技术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端科学家和工程人员研究出的“阳春白雪”变身为惠及普通百姓的“下里巴人”。  相似文献   

18.
赵佳峰 《科教文汇》2009,(19):200-201
针对“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结合现代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探索构建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双主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沼气技术是一项实用的生态农业技术,可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并进行综合利用,通过沼气的纽带作用,农业生产可以实现高效、优质、低能耗、无害化,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各地沼气技术的运用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能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216公路建设爆破事故”的分析,得出在公路建设中相关施工人员熟练掌握爆破安全技术以及正确认识到爆破工程存在高危险性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