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沛篁 《新闻界》2001,(1):38-39
许川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作为一位党的宣传工作战线领导干部、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热情关心和支持新闻教育事业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二十年前,我参与筹建的四川大学新闻专业首次招生了。 1981年 10月 5日,我带领刚刚考入川大新闻专业学习的 80多名学生到四川日报参观访问,时任四川日报副总编辑的许川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先请报社的李策同志陪同我们到各个编辑室和排字、印刷车间参观,了解一张报纸诞生的各个环节,然后在报社编辑部二楼会议室与大家亲切座谈。他向大家讲述了四川日报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主要是来看望大家。我们各驻地记者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远离本部,比较辛苦。借此机会,特向你们以及河北日报全体同志表示慰问和感谢! 过去的一年,大家为办好《河北日报》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从去年8月份来到河北,看到《河北日报》不断有所进步,心里很高兴。的确,《河北日报》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维高同志在总结去年工作时说,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这与新闻单位包括河北日报社的同志们的努力分不开的。去年我省的宣传舆论工作做得是相当不错的,使河北人民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上下齐心,精神状态也进一步振奋,所以在大灾之年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里有新闻单位的功劳,我再次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3.
王中、甘惜分、何微,都是我国当代新闻大师。我曾就读于甘、何二位门下,是他们的学生,自然对老师的新闻学术观点有所了解。对于王中先生,只知他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历经坎坷,终不辍学术研究,其它知之甚少。半年前,我到《陕西日报》看望老报人陈  相似文献   

4.
我作了近四十年的新闻工作。在这社庆50周年到来之际,我思绪万千,觉得要写点什么。当年进报社时,我才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五十年代的思想和编采工作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当时的《群众日报》和后来大区撤销1954年改为的《陕西日报》,都把组织通讯员写稿作为重要方针。记得丁济沧同志任总编辑时,就曾倡导过“每日一信”活动,即要求编辑部每人每天必须写一封信,组织通讯员和群众向党报写稿。总编辑亲自抓读者来信工作,既使党报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又培养了一批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写作队伍。据1986年9月召开的本报  相似文献   

5.
邓拓同志是党的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卓越的领导人,笔走龙蛇,文论纵横,二十几年如一日。在战争年代的晋察冀日报,我曾经有幸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三年。当时我刚到报社,对于办报完全是外行。三年中间,邓拓同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使我受益良多。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但飞驰的岁月却卷不走他的优秀品格在我心头留下的印记;每当和报社同志们一起忆起有关他的往事,反觉得更加鲜  相似文献   

6.
《新闻知识》2007,(12):F0004
宝鸡日报是中共宝鸡市委机关报,于1985年元旦正式复刊,现为周六刊。对开八版。报社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稳步提高报纸质量.在新闻宣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宝鸡日报社两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昨日直击》栏目被中国记协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在全省和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奖中屡获佳绩,特别是在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作品评比中。宝鸡日报连续多年以数量多和奖次高而名列前茅;报纸连续两次被评为陕西一级报纸,省上有关部门先后两次召开现场会.推介了宝鸡日报的办报和经营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7.
邓拓同志是党的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卓越的领导人,笔走龙蛇,文论纵横,二十几年如一日.在战争年代的晋察冀日报,我曾经有幸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三年。当时我刚到报社,对于办报完全是外行。三年中间,邓拓同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使我受益良多。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但飞驰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9.
春节过后,驻站记者纷纷登程。中央新闻单位及省级报台每年都有一批同志驻站,有中老年同志,更多的是年轻同志。陕西日报已形成了一个制度,凡新来报社的年轻人,先要下记者站。这实在是一个好制度,是培养锻炼新闻队伍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当记者谁不想写出有影响的新闻,但有的人恋守着编辑部不愿往下走,久之编辑部成了象牙塔,总也写不出  相似文献   

10.
近闻《老年日报》招募300多名通讯员,这是新闻。因为很多报社都不重视通讯员工作,很多报社都实行“记者办报”,都要求投稿发电子邮件。我想,《老年日报》招募的这300多名通讯员,未必都会电脑,未必都有网络设备,报社也未必有此要求,我只觉得《老年日报》是非常重视通讯员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于11月13日到15日在陕西日报召开报纸群众工作的现场会议.由陕西日报总编辑丁济沧同志介绍了全党办报的新体会,袁良同志介绍了把一部分版面交给各地委,县委和各单位党委的前后情况,并由董俊祥,李世秀二同志分别介绍了他们组织工农写评论的体会.会议结合各地报刊的经验,进行了小组讨论.大家认为陕西日报交出一部分版面、组织工农写言论是全党办报方针的新发展,这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底,本刊给35家报社去信,了解评定新闻干部业务职称的情况。到7月20日止,收到了33家报社的复信。在这33家报社中,有24家正在酝酿或开始着手进行这项工作。天津日报、云南日报、甘肃日报、黑龙江日板、内蒙古日报、解放日报都正在酝酿评职称。其中甘肃日报订于8月份进行业务考核;云南日报计划第三季度搞试点;内蒙古日报初步决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争取年底前评完,解放日报作为上海市新闻单位评职称的试点,大体要求在年内完成。其他一些报社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长江日报从1949年5月23日创刊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报社编委会为了通过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把报纸工作推上—个新的阶段,特邀请湖北省、武汉市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以及当地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请他们对报纸宣传工作提出意见;同时,又讲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李尔重同志就新闻工作者怎样走又红又专的道路问题,作了专题报告。目前全报社工作人员正在热烈地学习和讨论座谈会上的意见和李尔重同志的报告。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朋友们: 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正在勃勃兴起之时,我们迎来了《陕西日报》创刊60周年,这是我省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今天,新闻界的诸位同仁和关心支持陕西省新闻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庆这一大喜的日子,我谨代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向陕西日报社的全体同志,向几十年来为报社发展献出自己宝贵的年华和毕生精力的报社历届领导、报社全体离退休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陕西日报》是历史最悠久的全国省级党报之一,有着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60年来,《陕西日报》坚持正确的办报思想和办报方针,坚…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各新闻单位和新闻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金华日报》从1982年复刊以来,一直比较注重队伍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抓好新成员的入门教育。随着报社事业的发展,新成员一批又一批地进来。这些同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进取心也比较强,这是他们的长处,但大多是非“科班”出身,对新闻的了解是很有限的。他们中不少原是报社的通讯员,会写一些稿件,但进报社办报又是另一回事。对他们进行新闻基础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每批进人,我们都要花一周左右时间,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由报社领  相似文献   

16.
报社的新闻研究室,历来被称为“养老部”,请几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坐坐,作为离退休之前的一个过渡。 1994年初,杭州日报新闻研究室的几位老同志相继离退休,新闻研究室几乎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我就从采编第一线调到了新闻研究室工作。 当时,新闻研究室是编辑部最不起眼的小部门,与采编一线相比,这里属于二线,显得“低人一等”;与后勤部门相比,这里又是一个没钱没权的单位。因此,没有同志主动要求到新闻研究室来工作。 开始,我思想上压力也很大。但我又想,如果一  相似文献   

17.
安孚麟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90年3月11日下午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使我陷入极大的悲痛,难以自已。10日下午,我同报社几位同志,还到医院看望过他,虽明知他病已不起,却万没有想到竟走得这样急促。孚麟同志是党的忠贞儿女,优秀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在1948年春,参加了同党有密切联系的进步报纸——开封《中国时报·前锋报联合版》的工作,开始了漫长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由甘肃日报、陕西日报、青海日报、新疆日报、宁夏日报共同发起的西北五报新闻学术讨论会,于五月五日至十二日在兰州举行。应邀参加的,有四川、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广东、湖南九省省报和其他五家报纸的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吉林、陕西省等四个新闻研究单位的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新闻系等六个新闻教学单位以及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三省(区)广播事业管理局的同志,共四十个单位、八十三人。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出席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提起席选民,在省内外报刊经常见到他的大名,他负责银川矿务局宣传报道工作,该局连年被《陕西日报》等新闻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连续四次被《陕西日报》、顺川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有24篇稿件在全国各类报刊获奖c在煤城铜川,人们称席选民是活跃在本市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出色的新闻人物。铜川矿务局是~个衰老矿区.职工生活困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焦点,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都不愿涉足铜川局的问题,一是因为阴暗面太多,怕写出去把握不好新闻导向,引火烧身,二是衰老矿井,对国家贡献少,新闻素材少。可席选民却常年累…  相似文献   

20.
商恺谈成才     
一头乌发,一副茶色眼镜,一张随时带着微笑的面容。这就是我在承德全国地市报研究会见到的商恺同志。那天,我正要去他的住室拜见,他却先来到我们的住室。“应当我们去看望您,您倒先来了!”“为什么只许你们看望我,就不许我看望你们?”商老爽朗的笑语,平易近人的作风,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向他讲了《安阳日报》的情况,当听到报社百分之六七十的采编人员都是30岁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