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敏 《编辑之友》2012,(7):112-114
《良友》画报作为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文化记忆的文本载体,呈现了上海时尚现代性的都市生活图景,同时建构了上海阴性妩媚的城市文化记忆特征,并成为都市现代性消费主义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媒体对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良友》画报作为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份大型综合画报,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画报立体的构造着这座大都会的语境与空间。本文以都市符号、女性叙事、消费文化为关键词对《良友》画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吴朝虎 《新闻世界》2010,(6):111-112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良友》画报不仅是上海现代都市生活的记录者和呈现者,更是现代生活观念的倡导者和都市图像的建构者。本文从《良友》创办时的社会背景和受众分析入手,阐释其在当时上海都市图像建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刊于上世纪20年代的《良友》画报,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之一。起初,它记录上海都市生活,构建都市图像,是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抗日战争爆发后,《良友》画报迅速调整刊物风格,全力配合抗战宣传工作。在抗战时期,《良友》画报的新闻活动历经四年余,它以服务抗战为准则,以图说新闻的方式宣传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5.
畅销于上世纪20——40年代的《良友》画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及栏目,女性是《良友》画报畅销的重要主题词之一,《良友》画报的女性文化特征不仅局限于封面,还通过妇女界、妇女之页等女性专栏构建了上海20世纪20——40年代的摩登女郎在文化消费品位等精神空间的现代性。同时,《良友》画报更是广泛地从都市到乡村、从本国到世界来探究女性生活。专栏中的女性既有中上层的摩登女性,又有与之生活状态截然相反的下层女性,这样更体现  相似文献   

6.
提到老上海的风情,就会想到旗袍、百乐门、霞飞路、月份牌广告……这一切都可以在一本《良友》画报中寻踪觅迹。《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有人说它是一本时尚刊物,也有人说它是一本新闻画报,其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它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销量仅次于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良友》画报的发行经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也是意识超前的,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对时代的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解读《良友》画报的封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春晓 《新闻大学》2004,10(4):52-55
一提起综合类图片杂志,人们很容易想起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殊不知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份以图片为主的大型杂志,而且创办时间比《生活》整整,早了10年,这就是《良友》画报。《良友》画报(TheYoungCompanion,后来改作TheCompanionPictorial)由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在上海创办,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乃至全中国富有影响的大型综合类画报。伍先生创办《良友》的目的是以出版  相似文献   

8.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个出版企业,直至今日人们还怀念着它,因为它出版的《良友画报》开世界画报之先河,行销国内和世界有华人的地区,达十五年之久;它出版的《良友文学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库》等书籍,收集了当代的名家名著,已成为今天研究当时文化的必读教材。  相似文献   

9.
吴果中 《现代传播》2007,(3):165-167
一《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2月15日,至今已八十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画报之一,比《苏联建设画报》早出版四年,比美国《生活》画报早出版十年,也是中国画报史上第一份大型综合性画报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惟一拥有八十高龄的画报。因此,考察其历史文化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杂志界,四开大小的单张画报颇为流行,而整本成册的画报却未曾出现。在此文化生态下,《良友》一洗上海当时盛行的单张画报的陈腐幼稚,八开本、月刊、整本成册,图文并茂地报道中外时事,介绍美术名作、体育活动和摩登时尚等方面的潮流,销数从创刊的…  相似文献   

10.
《良友》画报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本大型综合性彩色画报,1926年创刊于上海(比美国《生活》画报早了10年),1945年10月在中国内地出版最后一期。该画报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文化、体育、时尚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为我们留下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图卷,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相似文献   

11.
<正>1930年代,父亲赵家璧是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良友图书公司位于虹口区北四川路851号(现在四川北路溏沽路口)。那里的剧场、影院、茶楼和酒家林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许多文化出版企业也在虹口经营。良友公司被迫停业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良友公司内的设备、存书,两日之内被盗窃一空。爱文义路(现北京东路)泥城桥一带地摊上《良友文学丛书》只卖一角一本,精装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十卷,花三四块钱也能买到。总经理余汉生(此时公  相似文献   

12.
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座充满诱惑、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也是当时远东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在这个标志着中国时尚生活诞生的大都市,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彩色大型画报"的<良友>画报应运而生,并以其高品位的内涵、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民国时期承担起了向中国普通民众传播时尚文化信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良友》在1926到1937年7月期间,包括"九一八事变"、济南惨案以及"七七事变"等事关民族命运的大事件中时事新闻报道。探寻《良友》从早期的拥护国民党的统治,到后来其民族意识开始自觉和自醒,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事迹时有报道,显示民国时期都市商业杂志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的变化,《良友》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匹配。结果表明,作为一份立足都市时尚的大型综合性画报在民族危急之际展现出媒体的民族意识,记录动乱时代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风起云涌,发挥着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张顒 《今传媒》2013,(2):42-44
本文通过透析田子坊中的构成元素、形成特性,看田子坊在上海都市文化消费中所构成的独特消费环境与文化优势。田子坊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窗口,其本身成为一种城市传播的媒介,聚合上海都市文化因子,打通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的文化沟通路径,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消费路径与文化感观,成为了上海都市的一种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5.
从《文坛故旧录》看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璧先生(1908—1997)于20世纪20年代末进入以出版《良友》画报闻名海内外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9年起先后在上海、桂林、重庆主持良友复兴图书公司;1946年末与老舍合  相似文献   

16.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良友》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这一时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旅行家》杂志的前身是1927年创刊于上海的《旅行杂志》。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拥入,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职能的完善,加速了都市化的进程;以西方时尚消费为主体的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市民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形成了所谓的“上海生活”。中国旅行社创办的《旅行杂志》正是这种消费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探讨曾经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赞誉的《良友》的成功经验就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对于上海这座现代国际大都市而言,不仅需要回顾当年旧海派文化的繁华,还需要紧密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为新海派都市文化注入时代新质。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是建筑、时装、美食、艺术和财富的总汇,作为城市重要传媒之一的都市广播一向以全情反映时尚潮流、关注城市民生、贴近城市生活为己任。随着2004年“广播产业发展年”的确立,都市广播的时尚化路线变得愈发清晰.都市广播只有具备驾驭多元时尚文化潜质的能力。把握时代脉搏,才能使文化的光环与商业的浪潮合力.从而成为对城市主流人群具有影响力的媒体。  相似文献   

20.
黄思捷 《新闻世界》2014,(11):172-173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