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大纲强调: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者。即在使用教材时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放飞学生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还学生一个富于童真和灵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材是非常重点的一个部分,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深化学生教材改革,对学生教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影响着教学的进度,应用合适的学生教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教学的综合水平,如何促使学生教材朝向更加合理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学生教材中应用名著阅读进行了重点研究,并详细地分析了名著阅读在学生教材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给学生教材工作提供帮助,架起学生教材和名著阅读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一、做生本对话的组织者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认识到学生对教  相似文献   

5.
【编辑视角】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读本,研读教材能够帮助教师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因此本期特从三个视角关注教材研读:教材编写者深度解读教材,教师多方面研究教材,学生精读内化教材。  相似文献   

6.
张晓霞 《考试周刊》2014,(90):19-20
本文从基于教材、尊重教材,读懂教材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前提;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依据;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准绳;跳出教材用教材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突破四个方面对创造性处理教材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只有在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如果把教学设备暂搁一边,各要素间的关系因教育理念不一,可构成下列几种模式: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三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四是教师带着学生牵着教材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用好用足用活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二是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是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各种答题技巧;四是通过教材的学习,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学就是教师借助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线.教材、教师、学生构成教学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0.
一、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条件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师生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刘松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他们养成看书的习惯和具有阅读教材的能力,这对他们进一步深造或者就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对学生可以看懂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孙翠英 《文教资料》2005,(20):123-12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提高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部分构成。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因此教师一定要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  相似文献   

13.
贯彻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的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熟练驾驭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 ,提高学生运用教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教材使用的主体,教材要实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考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心理建设问题。当前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存在自主使用教材的主体动力、主体能力和主体效能缺失问题。基于自主学习理论,这些心理缺失问题源于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尚未建立,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缺乏自我目标设定、学习策略指引和有效反馈激励。要使学生成为教材使用的主体,教师应对学生教材使用的完整心理活动进行指引,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反馈练习,提升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主体动力、能力和效能,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这里所说的三种"思维"即指教材思维、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其中教材思维是指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思维是指教师教学时对教材思维的理解和认识,学生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对教材思维或教师思维的理解与认识.章建跃博士提出: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这是对教师思维的三层要求.教材思维是冰冷的,如果教师只做一个教书匠,不钻研教材,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硬生生地把冰冷的教材思维不加修饰直截了当地传给学生,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长期以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数学教学,就是要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内在价值,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处理教材,设计教...  相似文献   

17.
张明 《广西教育》2013,(5):69-69
教材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应该活化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教材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一、把握教材,深究教学目标领会教学目标,抓住教材核心与重点,  相似文献   

18.
贯彻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的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熟练驾双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提高学生运用教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材评价是改进教材质量的重要措施,教材适切性评价是教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适切性是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表达与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需求之间的适合性质及程度,包括教材与学生一般认知规律的适切性、教材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的适切性、教材与具体学科思维培养要求的适切性以及教材与具体学科知识技能学习要求的适切性4个维度,共17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使用。教材的使用面对的是活动的学生,只有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才能使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所学的.学生所学的才会连点成线,结成网络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