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彩虹 《新闻知识》2007,(11):36-38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会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社会阶层,这种变化将必然引起以反映现实、再现现实、表现现实和服务现实为己任的电视媒体的改革,当今的新闻传播已进入了一个由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人际传播转化的轨道。现在社会里,受众的独立主体意识日渐浓厚,受众在有选择性地接受新闻的同时,还有向外界表达自己感受的心理诉求,这也体现了新闻传播对人性的重视与回归的召唤。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改革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在坚持宣传工作中心地位的同时,大力抓了经营管理,开始由单纯的公益型、宣传型向宣传经营型转变,于是“经营”这一字眼儿出现在我们面前。不仅经济、财务收支有经营问题,广播电视节目也有经营问题。一、如何看待节目经营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传播观念、传播模式和传播方法。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的传统观念、模式、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职业传播者为中心逐渐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由着重理性教育向注重理性教育和感情沟通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受众的…  相似文献   

3.
谭啸 《声屏世界》2003,(11):12-13
关于电视频道专业化,业界和学界人士已经做过多方面的研讨,本文仅从收视率这一方面来看频道专业化。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改进节目质量的重要依据,是电视人、广告商、广告主等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的指标。频道专业化的程度与收视率的高低不成正比当今的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各种媒介都加强了对受众的研究,他们以受众的兴趣和爱好衡量和裁度自己的传播内容。电视观众个体的变化对收视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频道专业化正是对观众日益细分化的结果。进行受众细分的分众化传播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宣传对象;90年代以来,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5.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的大众传媒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各新闻媒介中的受众观念变革。因为它打破了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新闻报道中受众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3):102-103
要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由"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并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其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借助网络平台,树立互动传播观念,加强互动手段,在节目制作互动中提升公交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交受众群体扩大,忠诚度提高,传播内容最大接受,栏目质量提高,形成品牌效益,最大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钟馨 《新闻前哨》2010,(3):58-6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对象”,是“宣传对象”受众观;80年代中后期,“宣传对象”受众观开始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过渡;90年代以来,“信息消费者”受众观日渐增强,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显。  相似文献   

8.
彭军辉  周欢 《青年记者》2006,(16):41-42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的大众传媒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各新闻媒介中的受众观念变革。因为它打破了以往“以传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本试图通过对我国新闻报道中受众观念的演变、传播中心的换位进行观照,并对受众地位强势化在当前新闻传播中的体现加以描述,从而探讨应对这种强势化趋势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心向受众》一书近日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为该书作序。《心向受众》一书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为指导,从受众需求出发,强调以受者为中心,从节目设置到组织生产、从新闻表达到传播抵达,都应贴近受众、顺应受众、服务受众,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阐述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的新的传播理  相似文献   

10.
1.对当前广播界电话参与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直播加电话参与把广播办成了扩大了的人际传播,发挥了广播的最大优势,其功成的基本要素是为受众提供了情感满足。 2.回顾了大众传播学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根据,介绍了“以传者为中心”的三个理论模式,考察了中国受众在传播内容面前由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的历史沿进过程。 3.分析了1986年底开始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改革和目前广播界大规模的电话参与,认为它们体现出中国广播界乃至新闻界改革的大众传播学道路——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道路,这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最大成果,是一条在现实条件下稳妥可靠的改革道路。本文最后就“以受众为中心”的理论与党性原则的关系问题,“以受众为中心”与媒体文化发展战略问题,新形势下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方向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广播电视凭借频道资源稀缺而拥有的垄断被打破,信息传输已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一对多"的大众传播转向"一对一"的分众传播.而技术和制度是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文倩 《青年记者》2016,(30):34-35
“娱乐产品”作为国家形象营销的新载体 互联网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主动性增强,传者应采取以认知主体为中心的服务式传播和对话式传播,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从“宣传”到“营销”,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阅听模式和传受关系对传播者提出的要求. 就国家形象的传播而言,从“宣传”到“营销”实质是将传播行为从政府体系向市场体系转移.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国家形象的传播是将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特殊信息进行输出,对于受众来说是一次以时间、情感和意识为货币的信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3.
旷晓兰 《新闻世界》2011,(5):238-2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出现,传统的传播理论和大众传媒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大众传播理论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受众行为的重要作用变得更加清晰和突出;向认知科学或信息处理思路的转变;传播理论公式化;由强调传播的效果向重视传播的社会影响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呈现出来的特征: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互动化、无限性、时效性等特点。同时呈现出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新闻传播的紧密结合,改变了原来的以传者为中心的局面,已经开始向以受众为中心的方向转移,新闻的传播开始向全球化、跨媒体等趋势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还是文化理念上,今天的传播已经无可否认地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进入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就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带来心理变化的文化动因是电视人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超级新闻场》的改革以及前后收视率对比为例,详细研究了受众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心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亚军 《视听界》2004,(4):69-71
频道化时代的当今电视媒体,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各级电视台都加强了对受众的研究,纷纷以受众的兴趣和爱好来衡量与裁度自己的传播内容及方式,着力以平民的理念、视角去办平民的节目。盐城广播电视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原有的6频道重新定位、包装,创办了法制·生活专业频道。运作五个多月来,我们将频道的形象设计、打造特色栏目、创新采编手法和广纳百姓参与作为“安身立命”的四大支柱对频道节目进行整体建造,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沙笑慧 《新闻世界》2011,(11):61-6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它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新闻传播活动同样经历了由“注射论”到“受众本位”的转变,而受众本位与读者中心有着相似的特点。本文以(《走近科学》为例,浅谈接受美学对于新闻节目制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电业的十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整体转型,中国广电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也启动了自身的转型进程:行业的生存模式由财政供给型向自我积累型转变;行业经营方式由单一广告经营向以广告为主的多种盈利模式转型;行业定位由单一属性、功能向多种属性、功能转型;行业传播理念“传者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型;行业产品(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形态、功能转型;传播策略由“合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型: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国有制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型;传输手段由单一无线传输向无线、有线、卫星传输相结合转型;行业管理由单一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型;行业主体由传统事业体制向现代事业——产业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以受众为中心只是媒体成熟化的一个表现,而并不是说它是不同阶段中的侧重点。事实上,受众作为传播活动的终端,其心理与兴趣的变化从来就影响着传播活动本身,而且受众接受传播成效也成了检验传播活动成果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哈娜 《记者摇篮》2004,(2):58-58,50
所谓“对外电视新闻传播”就是以声音、图像和文字为载体,向全球的受众(包括国内受众)传播新近发生的、重要的客观事实及事实变动。新中国的对外电视传播事业始于5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电视传播大致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