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说观念是文人在小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小说观是文学研究会所提倡的"为人生"的小说观,它要求小说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内含着对启蒙现代性的诉求。创造社所信奉的"为艺术"小说观注重艺术的"美"和"真",追求艺术的主体性和自律性,显示了小说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鸳鸯蝴蝶派"所主张的"游戏消遣"小说观则重视小说"大众化"和"平民化"的审美品位,表达了小说对世俗现代性的追求。三者既互制又互补,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三边对峙,才相对完整地构筑起"五四"小说的现代性空间,彰显了"五四"时期小说对现代性的多维度诉求。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且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3.
左拉的《实验小说论》围绕"实验"展开,主张小说家运用实验方法,以科学的方式对小说进行实验,通过类比的方式构建实验小说。"实验小说"实际上是"小说的实验",是对小说在创作观念、叙事方式、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更新。"实验小说"实现了科学理性与文学诗性的融合,其核心理念在于寻求文学创作与客观现实之间新的契合点。《实验小说论》作为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但"实验小说"作为一种新的小说观念,为当时及以后的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9-115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池莉小说是当代"新市民"小说的代表性文本。通过对"新市民"小说这一概念的阐述,论述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发展过程、创作理念和基本风貌。利用看似平常却很传奇的故事慰藉"新市民"日益萎缩的精神世界,寻找他们在喧嚣生活中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阿城认为:中国小说的性格是世俗,中国小说是随着世俗一路下来的,只是在"五四"以后小说被拔得很高,转成了反世俗;"五四"以来,中国小说一直为"载道"所累,中国小说被"道"压得半蹲着.1968年,阿城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试图以小说的世俗性和营造虚实相生的诗境消除载道文学的语法的权力化、内容的严肃性和意义的确定性,让小说还原本真、回归世俗,叙述民风之盛衰,预示中国人无法逃脱的宿命,字里行间饱蘸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性.阿城的小说无疑把八十年代的小说带入了新的审美纬度.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借用了音乐术语中的"复调",来阐释小说创作中"多声部"、"全面对话"现象。他认为,"复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复调小说"取代"独白小说"是文学发展进步的标志。本文仅就什么是"复调"小说理论和理论的特征而谈。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小说扬名于1980年代中国文坛,其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脉,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因而被有识之士称作"中国士大夫文化培养起来的最后一位作家"。汪曾祺将"文气""逸品"说引进小说创作领域,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境界和小说美学的新视野。他的小说无愧为"逸品小说",同时也标志着"汪曾祺小说美学"之确立。  相似文献   

14.
从"人"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历久弥新的话题。黄伟林的《人:小说的聚焦》在关注"人"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人"纳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中考察,连接起新时期中国不同形态的小说,切入了当前小说研究的核心。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人:小说的聚焦》挖掘出新时期小说的深层共性,将之升华到理论高度,既有深度又有内容,对当前"浮化"和"泛化"的小说研究是一种反拨,别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型小说,顾名思义,它就是指篇幅很短的小说。微型小说也常被叫做"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千字小说"、"掌篇小说"、"瞬间小说"等等、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必须具备小说的特点,字数在千字左右,很短时间即可读完。微型小说要求在1500 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  相似文献   

16.
欧洲小说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至文艺复兴初期为"前小说时代",是欧洲小说的孕育生成时期,此时的神话、史诗、戏剧、骑士传奇以及原始小说等叙事文体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对后世欧洲小说的孕育生成产生重要影响;文学复兴初期至18世纪为"客观小说时代"之初级阶段,是欧洲小说的诞生、发展时期,以"故事为中心"的游历小说是此时小说的主流类型;19世纪为"客观小说时代"之高级阶段,是欧洲小说的高峰时期,其主流小说类型为"人物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为"主观小说时代",是欧洲小说的嬗变转型时期,以"思想、意绪为中心"的种种现代、后现代主义小说是这一时期小说的主流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成长小说已有200年的历史,是文学中的重要一极。其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风生水起。由于对成长小说理论认知的苍白,许多论者将"成长小说"和"成长主题"混为一谈。本文尝试厘清"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儿童文学"之间的姻亲关系,以期为成长小说的书写、阅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为成长小说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方方是"新写实"小说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她的小说主要分为市民题材小说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纵观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会发现方方作品中体现着"伤害"的叙事模式,即小说情节几乎都离不开"伤害"这个主题。在她的小说中,社会意识形态、他人和生存者自身三者构成了人的生存世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生存于中的人们,从而文本便出现了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五四"及20年代的小说理论主要是在破除旧的小说观念,确立新的小说观念,对小说的性质、功能作了明确界说,那么发展到30年代,中国小说"现代性意识"的深化,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小说现在与将来的关注;二是对小说内容社会化的强调以及现实主义典型化理论的探讨;三是对小说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探索,这其中包括除主流理论家和小说家以外的小说理论家和小说家们对小说背景、故事以及叙事方法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天台记忆     
王爽 《当代学生》2011,(6):52-56
"写作轩"又增新成员啦!相信,喜欢"小说连载"的朋友,一定也将喜欢"小说驿站"!她将与"小说连载"交互出现,延伸小说的原创平台,扩展小说的悦目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