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有资本分配受公有生产的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了双重分配模式,即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模式。公有资本生产、流通与分配的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迂回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理论的探索过程与不足,讨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公平含义、分配是否必须出清、公司自身能否成为分配主体以及剩余归属。本文结论如下:(1)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应理解为相对公平,其含义是没有要素所有者感觉到分配过程存在明显不公平。(2)公司自身能够且应该成为分配主体。(3)分配未必出清,只有在公司解散或破产时,真正的出清才会出现。(4)剩余不应为股东独占,应赋予股东之外的其他要素所有者参与剩余分配的权利和转让该分配权利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三次分配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本文以三次分配为视角,寻找在各个分配领域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初次分配领域强调效率、忽略公平,再分配领域财政税收政策调节作用的乏力、失灵以及第三次分配制度的缺失。针对收入差距拉大提出在三次分配领域中分别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当以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关系为依据,以生产的组织形式为基础,划分多种分配方式及其结合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结构可以反映分配的社会性质;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共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分配原则,二者的结合是分配一般与分配特殊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即劳动力、技术、资本、信息和管理等诸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采有效措施推进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经济学教科书中,"国民收入的分配"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专门讲述,但是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里,既说到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更说到再分配要更注重社会公平,并明确指出,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对于老师来说,更全面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是必要的,如第三次分配、最终分配。如果有学生问到,则可以做出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了磁盘分配策略中的连续分配策略和索引分配策略,对两种磁盘分配策略的分配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其各自特点,并通过对比总结了两种外存分配方式对磁盘存储效率的影响。结合两种外存分配策略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以上两种分配策略的混合分配策略,并对该分配策略的分配过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抽取440户居民,对泰州市2003—2012年居民收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泰州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同向却不同步,差异显著;初次分配占GDP比重偏低;居民收入增长严重滞后于快速增长的GDP和财政收入;泰州居民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政府应贴合实际,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提高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是一个以收入的形成为逻辑起点,经过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环节,形成收入在各个社会成员间分布的过程。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收入因生产、流通过程的各种关系、社会过程的各种关系而被不同社会成员所占有、实现、分割并在他们之间转手。在这些关系的作用下,财富由最初简单、抽象形式逐步转化为各种具体的收入范畴,最终形成呈现在社会表面的社会生产成果的最终占有、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社会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分配伦理具有紧密的相关性。目前我国分配不公现象普遍,贫富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如何解决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分配伦理问题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现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渐深入,党中央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而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原则,发挥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是实现"三保"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传统的认识是初次分配有效率,再次分配有公平。从实际意义上看,两次分配均存在公平和效率。微观上,初次分配社会成本低,再次分配社会成本高;宏观上,初次分配社会成本氤再次分配社会成本低。初次分配决定社会总供给,再次分配决定总需求。两次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是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三次分配的特点、价值及伦理缺陷,可以得知:在和谐社会中,完整的分配过程要经历初次分配(经济领域)、再分配(政治领域)、第三次分配(社会领域)三个彼此区别、相互关联的阶段.其中,初次分配是分配过程的起点;政府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矫正;作为“善”的第三次分配是对前两类分配必要的补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分配正义正是在初次分配讲究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促进谐和的持续过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无论是对于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非常重要。当一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时,政府必须通过再分配手段加以调节。然而,从发达国家经验和教训来看,单纯的和深度的政府再分配有其弊端,必须辅之以自愿再分配。自愿再分配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必须通过强化政府再分配和自愿再分配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调整后农村人民公社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人民公社体制下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从公社个人收入分配的构成和分配依据.以及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公社劳动管理制度和工分制几个方面.说明了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后到改革前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实况。由此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以大包干为特征的分配制度创新。并最终取代公社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较多矛盾,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劳动收入不断下降,并严重逼近了社会容忍限度。要解决劳动收入下降问题,一是在调节税制度上规范资本,二是按市场经济原则有偿使用资源,三是加强人力资本的建设,四是建立健全集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劳资谈判制度"。使得资本、资源、社会成员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都取得合理增长,让更多劳动者分享到社会财富增长的好处,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构建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从按劳分配唯一选择到按各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到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比例,从只重视基本收入到完善社会保障,不断发展,顺势而必然。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利益分配书.经济法不仅具有分配功能,也具有再分配功能.经济法在初次分配中,对市场分配和市场自由作出了某些限制,发挥了法律应有的指导作用和预防作用.在再分配过程中,经济法发挥了调节经济的作用,协调了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的关系,保持了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的平衡.经济法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起着其他法律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