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这个学期高小语文第三册大部分还是原来的课文,绝大部分教材我们都教过一遍,所以在这篇文章里,不打算对教材作全面的分析,只准备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就思想教育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这本书的教学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和发展儿童语言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材中的《岳阳楼记》(下称《岳》)是一篇传统课文。我从教多年,多次教过这篇文章。每教一遍,就产生一些新的感受,现将这些年来钻研教材产生的三点困惑书录于此,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是采用单元编排的,编者把几篇文章编在一起.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无论是思想性,还是知识性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以单篇课文孤立地处理教材,而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单元教学.所以采用单元教学,正是编者的用意,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备课《兰亭集序》前,我反复诵读着这一篇文章,一种原发的阅读感受引起我的注意。历来我们习惯把这篇文章的情感脉络概括为乐——痛——悲,将最后一段的今昔一契解读为"千古同悲",以时间的纵横跨度将情感进一步升华为人生终期于尽的痛感。然而,当我们一遍遍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似乎总不至于"满纸辛酸泪".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讲读课文之后都安排有一节自读课文。对待自读课文,有的教师将其当作讲读课文对待,精讲细读;有的将其当成一道作业,说一句“把这一课的课后题做一遍”即告结束。那  相似文献   

6.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原本是高三下册的课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作为略读课文,编入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三课本。新实验教材进行这样的调整,显示出对传统文学和古典文  相似文献   

7.
本教学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文本的特点。 (1)本文是此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写文章素有“凤头、猪腰、豹尾”的结构要求,读一篇文章、一册文章也当如此。那么,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篇文章,该留给学生怎样斑斓的愉悦呢?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的教材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些改动,但《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从我执教之初直到现在就未曾删减。反反复复教了好几回,回回都有些不同。一、第一回教学第一回,简单、干脆,三下五除二就把这篇文章给讲完了。初接触这课时,我还是位新进教师。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我登上了讲台。由于当时对课标的不熟悉,我简单的认为这篇课文只要把握主旨即可,于是我的教学重点就设计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课文,我已教过很多遍,一般都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的。又到了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琢磨着能不能换个方法来教它。猛然想起现在电视上经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现代语文》2013,(9):148-149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从基本理念上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体现的精神,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简称苏教版)。该教材不管是在体例编写、选文内容,还是在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上均有很大突破。为了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突破,本文以《雷雨》这篇文章为例,来对比苏教版与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情况。一、体例编写不管是在人教版的教材中,还是在苏教版的教材中,《雷雨》均被编写到教材的第四册,从这点可看出,对这部戏剧的学习以及鉴赏更加适用于高二学生。在学习和鉴赏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及知识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尽管该篇课文均被编写在高二教材,但在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对这篇文章的体例编写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的叔叔于勒》和《威尼斯商人》都是初三语文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一为小说,一为戏剧。两篇文章都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一、注重读书这里讲的读书不仅仅是读教材上的课文,还要超越文本,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良好的语感,要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如在教《荷花》一课的教学片断时,让学生读了5遍后教师才开讲:第一遍要求学生在网上阅读,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第二遍要求学生读顺课文;第三遍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第四遍要求学生赏析课文;第五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这样,读书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语感才能得到培养。二、注重发现这足以说明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儿;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不少沿用多年的老课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材的变革,老课文的功能、作用乃至编排的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本期选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老课文新教法的问题,期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2,(Z2):80-81
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学科的学生作业中,字词抄写是一项最常见的作业。字词抄写一般又分为两项,一项是生字词抄写;另一项为熟词抄写。所谓熟词,是指教师在课文中挑选的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词语。无论是生字词还是熟词,一般学校都要求学生抄写4遍。以上海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平均抄写量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5.
正一、"能写的"图片是要选的1.课文插图信手来。课文插图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是语言文字形象直观的反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图片,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才更喜欢读这篇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既诱发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也启迪了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图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仔细观察,创设语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可怜的数字: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本教材共有20个单元,但科普类文章仅2个单元(必修三第四单元、必修五第四单元)、6篇文章。而且选修教材中根本没有科普类课文。由此可见科普类课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科普类文章的一块儿田地,为了应考,还是要将就一下。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看了《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版的一个话题讨论——“定时限讲”,枷锁还是指路灯?这一版有六篇文章,我都仔细地看了一遍,个人也有几点想法想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是把优质文章作为课文来学习语言的。多少年来,无论是传统教材还是现代教材都顺承这一编制思路,被称为文选型教材。附于课文后的练习题用于提示、引导学习课文内容,展开相应的语言读写训练,构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材还就儿童必要的基本读写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下半年的阅读(二)与上年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从第五大题到最后都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基础,而这几个部分占了40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对每一篇课文都必须仔细斟酌,切不可走马观花。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