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旨在翻译过程中强调女性地位,呈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不仅突破了传统翻译实践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且也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观。本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内涵与功能价值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理论补充,同时也希望借此促进我国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并发展为一大思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从一些重译例子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的忠实,回答了是谁,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为哪些读者而重写的这样一个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主要是指以女性经验为源泉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研究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翻译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翻译理论文化转向的环境中女性主义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观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理论。女性和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所提倡的"文化转向"使女性和译者的地位及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从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的两个汉译本着手,从中可以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与女性在自身等级结构中的地位形成了某种同构,这是从性别视角对翻译现象、翻译标准、译者地位等翻译活动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基础。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内涵运用于中国语境,有助于创立女性主义影响下的语言观、丰富对译本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关键在于放弃女性主义的理论前提,回到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之初的女性历史经验描述和分析上来。清末民初是中国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实践是中国女性话语建构和实践建构的主要形式。因此,对翻译实践与女性的经验的描述构成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父权的压迫,女性长期丧失话语权处于劣势地位;而在语言学中,新学科翻译也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女性主义将其理论植入翻译,旨在关注女性本身,为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主义译者在语言层面上利用改写、挪用等策略来重塑自身,由此可以证实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彰显女性身份的政治行为,把翻译作为争取译者和女性地位的工具:为了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译者采用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翻译过程进行文化介入,操纵译本。但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方激进的翻译策略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热切的回应。中国女性主义译者选用了较为温和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随着女权主义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传统的女性翻译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结合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方式来进行,使翻译作品更具有中国韵味,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女性翻译理论的发展能够拓展人们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当代翻译理论,为翻译者提供更多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渠道。通过与中国传统译论的结合,可以让作品更加中国化,促进我国女性主义的理论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女性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译论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翻译理论注入更为新鲜的血液,使我国女性翻译理论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语言问题逐渐引起女性主义的重视并得到系统的研究,女性主义译者意识到只有破除父权语言才能消除女性和翻译的弱势地位,因而在翻译中实施"语言操控"策略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话语的女性主义重写--兼比较《简·爱》的两个中译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日益关联,如何在翻译中体现女性话语成为女性主义翻译和体现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权力和话语的关系,强调了女性话语权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探讨了凸显女性话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男权的压制,女性处于受压迫的地位,丧失了话语权,而翻译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居于第二位的,相同的地位将女性与翻译连在一起。女性主义译者希望通过翻译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她们利用改写和挪用来使文本符合女性主义的要求,重塑自身。女性主义翻译符合相应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其矫枉过正的翻译策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译者地位,原作与译作关系,翻译标准等方面对传统译论提出质疑,并且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叛逆”争取女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主张以"女性价值"介入翻译文本而重塑女性形象,从而彰显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质特征——主体性、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框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理论的文化流派,通过语言的性别角色研究与转换,将翻译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畴中。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提倡把女性主义观念移植入译本,解构男性菲勒斯文化,强调翻译的政治性,让语言替女性说话以突出女性主体身份和女性意识。同时,女性主义译论也受到多方的质疑。从翻译思想研究的认识论、对策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可以看到该译论存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翻译哲学思想基础比较薄弱;一些翻译主张有偏颇、极端之嫌;“话语霸权”势头的出现;在实验性作品的翻译实践中方法单一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男权的压制,女性处于受压迫的地位,丧失了话语权,而翻译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居于第二位的,相同的地位将女性与翻译连在一起。女性主义译者希望通过翻译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她们利用改写和挪用来使文本符合女性主义的要求,重塑自身。女性主义翻译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符合相应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其矫枉过正的翻译策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在女权主义运动影响下,女性主义开始进入翻译研究领域,随后形成了独特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且使用补偿、脚注和挪用等方法来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以此对文本进行操控.翻译的女性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20.
张亮平 《培训与研究》2010,27(3):126-128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