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百年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方面故事本身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另一方面也与作者成功地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无关系。正因为作者成功的人物描写。才使得三顾茅庐中的每个人物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奴摩西在《野草在歌唱》中的文本隐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殖民地的画卷,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勤劳、勇敢、善良的人物——黑奴摩西。作者莱辛对摩西这样一个普通黑人的刻意塑造是别有用意的,作为小说中最值得读者同情和尊敬的一个人物,摩西在作品中有着不容读者忽视的文本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3.
影视艺术不是象诗、散文、小说那样仅仅把作者的心留驻在个人的情感世界中,将作品中人物塑造为自己或自身情感、愿望的化身。而应该让作品中人物成为千万个影视艺术的主人——观众,以及观众的情感和愿望的化身。在这一方面,港台影视人物塑造上确有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起点。精心打造人物的出场,能塑造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使读者一见钟情。所以,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在人物出场的处理上无一不是呕心沥血、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42-144
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往往都决定着一台话剧的表演的高度和质量,只有将人物塑造的更加生动形象那么才会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借我一个男高音》是美国著名剧作家肯·路德维格代表喜剧作品,讲述了在一家歌剧院一位男高音歌唱家突然"死亡",然后由剧院小杂役冒充大明星所引出的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对《借我一个男高音》话剧中主要角色桑德斯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阐述话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规定情境、舞台交流、情感表现的重要性和运用。人物角色的塑造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从潜台词和语言动作两个方面对桑德斯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于深入理解《借我一个男高音》这部戏剧所表现的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80后青春文学一般具有一定的自恋特质,作者常常运用大量形容词和比喻,并采用多种视角和话语表达方式来反映青春期的迷茫和感情的早熟,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进行着个人化表达。在翻译此类作品时,应把握这些特点,力图原汁原味地传达原文作者对于人物话语的处理方式,挖掘作者的隐藏意图,从而成功还原出作者用心良苦塑造的人物形象,成功再现作者投射在作品中的强烈的自我风格。  相似文献   

7.
小说创作最基本的任务是探索人物心灵的奥秘,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作者在小说创作中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作者通过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刻地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来正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8.
曹禺剧作中塑造的许多生动逼真、丰满深刻的人物形象 ,长久地吸引并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形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 ,在于曹禺准确自如地驾驭戏剧语言 ,即人物的台词 ,塑造各式各样人物。《北京人》中 ,曹禺即运用了含有动作性的对话刻画人物 ,展示其性格 ,又运用个性化的台词透露人物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9.
郭雷  王旭 《文教资料》2010,(14):31-32
《理发》是林·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拉德纳成功塑造了,小说人物,使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用福斯特的小说扁平、圆形人物理论分析《理发》中人物塑造的形象性与艺术性。并从《理发》中独特的叙事观点挖掘拉德纳塑造人物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寇丽莉 《文教资料》2008,(22):24-2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短篇小说家,她在短篇小说创作技巧领域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对现代短篇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物塑造是其作品的显著特色之一,曼斯菲尔德在人物塑造上巧妙地采用了间接人物塑造的方法.本文旨在研究曼斯菲尔德在人物塑造上运用的写作技巧,以及这些独特的写作技巧在成功塑造人物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比较了直接人物塑造与间接人物塑造两种手法的优点及局限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曼斯菲尔德问接人物塑造的写作技巧,包括:细节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和多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者,他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独白和旁白。莎士比亚对独白、旁白手法的运用,表明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以及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塑造典型性格中重要意义的认识。莎士比亚对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早期的喜剧和历史剧中,这种手法的运用较少,也较单纯,即使少有的内心矛盾,也不需经过曲折的斗争道路就迎刃而解了。随后,由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尖锐,他的悲剧,在揭露黑暗现实的同时,笔锋更往前伸,探幽入微地触及人物灵魂深处,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斗争,表现悲剧因素的外部冲突如何引起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这时的独白无不回荡着尖锐的思想斗争和撕心裂肺的痛苦,深深地触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变色龙》是一篇讽刺性极强的小说。作者契诃夫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然而在这篇小说中,还有一个易为读者忽略的人物——巡警叶尔德林。他虽然不是小说重点描写的对象,作者对他的描写简单到只作三言两语的交代,但他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许许多姿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茅盾先生说:“《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读(水浒)的结构和人物》)。《水浒传》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作者不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之中,紧扣人物的身份和经历,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人物的性格,而且给人物加上一定的绰号和赞语,使人物在读者的心目中活起来,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凡读过《水浒传》的人,决不会忘记作者给他笔下人物所取的绰号。所谓绰号,就是指抓住人物的某些特征,给人物取的名号,是一种近于诙谐戏谊的…  相似文献   

15.
尤勇 《现代语文》2009,(2):111-112
人物是小说里的关键因素,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塑造的成败,而人物的出场在人物的塑造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巧妙而艺术的人物出场对于展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吸引读者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合传体的<海上花列传>,短短六十四回的篇幅内,时间跨度限定为九个月,展开了三十多位烟花女子的生活画面,共涉及到一百多人的完整故事片段,可贵的是,虽然很多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角色相同,但小说中没有类型化的人物;尽管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却善始善终地叙述每一个故事,交代每个人物的结局;为充分展现人物性格,释放人物感情,总是将人物置于各类矛盾冲突中,并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无庸置疑,<海上花列传>中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来自于作者为自己制定的塑造人物的"三无"标准:"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相似文献   

18.
塑造人物性格是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主要手段。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优劣与否取决于创作手法的运用。《创业史》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成功地运用了对照理论,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形象各异的人物,形成了系列人物的对照系统,为我们呈现了一群真实、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这在十七年小说创造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合传体的《海上花列传》,短短六十四回的篇幅内,时间跨度限定为九个月,展开了三十多位烟花女子的生活画面,共涉及到一百多人的完整故事片段,可贵的是,虽然很多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角色相同,但小说中没有类型化的人物;尽管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却善始善终地叙述每一个故事,交代每个人物的结局;为充分展现人物性格,释放人物感情,总是将人物置于各类矛盾冲突中,并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无庸置疑,《海上花列传》中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来自于作者为自己制定的塑造人物的“三无”标准:“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相似文献   

20.
《冰与火之歌》一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读者在读此作品的时候始终无法猜测人物命运下一步的变化。本文以书中人物姗莎为例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命运的时候,如何让读者始终无法把握人物命运走势,使读者始终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