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华章》2008,(2)
美育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广泛开展,渗透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教育中,当然语文也不例外。最优化的语言教学是德育、智育、美育的以智育为中心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大美育综合课程促进智育同时目标达成的实验报告刘云艳,虞礼贤,郑锦文,阳小红美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早有“以美启真、以美启智,始于蒙童”的精典论述。最近数年也有从理论上系统探讨美育的智力开发功能的著述。但有关以美促智的实验研究并不多见,比较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美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美育尤为重要。党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历来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事实上德、智、体、美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互为渗透,互为补充,又各有自身的特点。当前在强调注重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美育就更为重要了。一、关于美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苏联教育家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培养高素质现代工匠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美育协同"四育"(德智劳体)培养工匠的显性历史渊源和隐性内在关联,得出美育协同"四育"的价值底色表现为工匠内心观照的精神保障,滋养工匠精神的文化保障以及个体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在此认识基础上,积极探索出美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以美润"德",涵育匠心;以美启"智",化育匠技;以美健"体",培育匠人;以美促"劳",训育匠学.  相似文献   

5.
不要忽视美育淮南市十七中张庆丰我是一名从教30多年的美术老师,看到学生有啃不完的书本,做不完的作业,望之有一种无法明状的痛楚。这种现状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严重地脱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轨道。为此,向两眼只盯在“智育”的人们高喊一声:让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迻译马克思关于教育的一些语词需要辨析。人的发展包涵身、心两方面;“心”的发展包涵智、德或智、德、美。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为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极其重要。然而,对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来说,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的教育、另一个层次的教育,它不能、也不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中专课堂,除了应专门开设美育课外,在中专写作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诚然,中专写作课主要是以传播写作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已任。但是,智育课与美育课在哲学的最高涵义上并不冲突,即同样贯彻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的原则,只不过二者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所处的角度和方位不同罢了。智育是从促进主体智力发展的角度出发,美育是从促进主体审美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智育是单方位的,美育是全方位的。从广义上讲,在智的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同样要体现美的准则,智育的标准仍是以审美为尺度,  相似文献   

9.
当自己还是孩童时.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重和忽视任何一方面。这其中尤以德育为首.因为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它对其他各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起着方向调控和动力支持的作用。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隐性文化实践美育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目前高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种种误区。其一就是认为美育就是德育,或者有一种"从属论"认为美育是为德育和智育服务的。而实质上美育无论在形式、内容、特征和功能上都完全不同于德育,其特立独行,自成一派,也不是德育和智育的附属。其二是认为美育就是教学生学些美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应该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其中“美育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突破口的趋势”。美育的作用渗透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之中。体育和美育都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体育主  相似文献   

12.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是与德、智、体、劳并提的五育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人格美、意境美和"丑"中之美进行教学,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是美化生命的事业,让学校成为美丽的学校,让教师成为美丽的教师,让学生成为美丽的学生,让教育成为美丽的教育",这是我校"以美育美"的不懈追求。2011年,我校诚邀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对学校办学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把办学理念定位为"以美育美,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三年来,侯寨一中人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形成了"以美育美"的发展框架,构建了"自主、合作、生本、生态"的"以美启智"课堂文化,同时也形成了我校独特的"以美弘艺"的美术学科课程体系。一、"以美修德"培育学生多彩人格梁启超说过:"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学校在教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朱光潜曾说过:"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于是就有德育、智育、美育三节目。追求真善美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即智  相似文献   

15.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一贯方针,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整体素质的要求。美学教育在人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部分和功能。“以美育完善德育,以美育提升智育,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劳动潜能”的教学原则将成为一个新的教育人和培养人的认识点。可见美育在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总理在关于“七五”计划的报告中,明确地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到入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的重要地位.美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还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固此,它是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代替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坚定地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国学大师王国维看来,身体能力之获得靠的是体育,精神上真善美"三德"之获得,则离不开智育、德育和美育,教育之宗旨就在于通过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以"使人为完全之人物"。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对智育、德育、体育都较为注重,唯有美育渐行渐远,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必要重新认识美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方敏 《湖北教育》2003,(24):51-52
长期以来,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学校育人根本目的,也是最终目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是青少年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在实现其德育、智育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发掘各种美育因素,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谈学校美育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德育、智育、体育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培养人的目标概括。但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培养,美育教育是始终贯穿在德、智、体的教育之中的。 怎样来辨别美与丑?为什么对同一事物,有些人觉得很美,而有些人却觉得很丑?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正在于人的心灵不同,即所谓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所以我认为:心灵是划分美丑的界线。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嘛!这好象是一句俗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美首先应是心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