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阐述了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针对不同VLAN之间通信问题,设计出了通过单臂路由、路由接口和三层交换路由功能实现不同VLAN之间通信的3种实验方案,让学生能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好地掌握VLAN技术。  相似文献   

2.
VLAN技术在交换式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组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VLAN配置中,接口VLAN设置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多个案例分析了PVID在VLAN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基于eNSP进行了模拟实验验证。分析得出不同VLAN间实现2层互通的关键在于PVID的设置。在CAPWAP组建无线局域网、智能变电站VLAN应用等场景中,利用了trunk链路类型上PVID特性,实现了特殊的接入功能和不同VLAN间的二层数据交换。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VLAN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中小型企业组网为背景,设计了融合网络规划、VLAN技术、VLAN间路由、OSPF原理、IS-IS协议以及BGP配置等知识的综合性实验.分析了需求背景,设计了网络结构和地址规划,通过eNSP平台,对主要网络设备配置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实验对加深学生对于各类网络协议的理解、增强网络分析与配置综合能力具有积极...  相似文献   

4.
基于二层VLAN的仿真实验,阐述了VLAN的概念、划分方式和接口类型。针对局域网内缺乏三层路由设备的场景下,从二层VLAN传统教学实验出发,设计了跨交换机VLAN、Mux VLAN、非对称VLAN模型3个实验。利用e NSP软件仿真二层VLAN 3个实验,实验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法、配置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通过实验证明,在没有三层路由设备的情况下,二层VLAN之间也可以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相互通信与隔离,可以运用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让学生能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好地掌握VLAN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特点,首先介绍了现有的基础实验,然后以一个工程项目为实例,综合运用VLAN配置、路由器配置和IP访问控制技术,设计并组建一个局域网,同时给出详细的设计内容、配置命令和验收方法。实验证明,通过组网综合实验的设计与配置,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并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独臂路由"与三层交换机VLAN间通信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常技术条件下,两台计算机即使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只要所属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跨虚拟局域网)不同就不能直接通信。如何实现跨VLAN间的数据通讯呢?本文将采用两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即"独臂路由"结构和三层交换结构,分别分析跨VLAN间的路由的实现技术,分析分属不同VLAN的主机互相通信的机制和原理。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的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教材或文章中,对如何实现SSL的具体操作的描述过于简单,甚至没有述及,因而不便于理解和掌握SSL及其应用方法。针对此情况。设计了一个在局域网中实现的完整实验。实验包括数字证书颁发、SSL使用以及在SSL使用前后对通信监听结果的对比等内容。实验准确模拟了在Internet商务中使用SSL进行安全通信的全过程,有助于初学网络安全或者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者理解和掌握SSL协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和Boson Netsim模拟软件,利用Boson Netsim软件构建虚拟网络实验环境,设计了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列举了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使学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教学更好地理解网络结构,深入地掌握交换设备的配置命令。  相似文献   

9.
高可靠性是企业园区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和技术难点。提出一种基于eNSP的高可靠性企业园区网设计方案,通过eNSP模拟企业园区网中的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并在网络设备上采用VLAN虚拟局域网、MSTP多生成树协议、LACP链路聚合和VLAN聚合等多种协议配置,使构建的网络不仅具有较高的通信可靠性,并且能够满足企业的多业务需求。详细的仿真结果及分析表明,该方案有效提升了企业园区网的通信可靠性和IP编址灵活性,并很好的满足了企业多业务需求,能够为实际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eNSP仿真软件,融合网络逻辑规划设计、WLAN技术、VLAN间路由、ACL简化流策略配置技术以及NAT配置等知识点,设计一种仿真企业网的综合组网实验方案。该实验给出了设备的主要配置方法,并进行了结果验证。通过该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于综合组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