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平叔教授受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嘱托,搜集、整理蔡元培的著作,继八卷(蔡元培全集)、九种《选集》及十四卷《文集》出版之后,更以耄耋之年撰著了180万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上册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2.
一、蔡元培生平思想研究蔡元培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后,1943年商务印书馆便出版了高乃同(高平叔)编辑的《蔡元培先生传略》。全国解放后,1950年出版了蔡尚思的《蔡元培学术思想传记》,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蔡元培选集》,选录了蔡元培论著六十余篇。“文革”前发表的学述论文不太多,值得  相似文献   

3.
北大是我的母校,蔡先生是我很钦敬的一位先师。老北大人,不论师生员工,都称蔡元培先生为“蔡先生”。  相似文献   

4.
可贵者,执着与坚持——读高平叔《蔡元培年谱长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头放着一部厚厚的四大本《蔡元培年谱长编》,这是一部洋洋洒洒长达200万字的巨著,是望九高龄、耄耋老人高平叔教授的传世之作,是他60年来目不窥园、手不停挥、体大思精、巨细靡遗的心血结晶,是国家教委“九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它不仅详尽地阐述了蔡先生...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特别在教育界享有盛名。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但是,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研究一度处于沉寂状态。1979年以后,学术界对于蔡元培的研究大为改观。高平叔的《蔡元培年谱》,周天度、唐振常分别编撰的《蔡元培传》,梁柱的《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和聂振斌的《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等专著相继问世;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蔡元培的文章也已达百余篇。本文拟分几个方面,对1979年以来蔡元培研究的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高平叔先生的名字,对我早已如雷灌耳,但一直没有机会谋面,因为他是我国研究蔡元培的权威,我父亲又是蔡元培先生的老友,因而每读他的作品,总是倍感亲切。改革开放以后,高先生在南开大学任教,1994年10月,南开母校如周年校庆,我去天津参加活动,决定趁这个机会拜访这位前辈。在电话中,我自报家门,说我父亲是北京大学已故谭熙鸿教授,不料他马上就问:“是不是谭仲逵先生?……”对这突如其来的讯息,当时已82岁的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先生有着"新文化运动之父,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美誉。在近代中国人物中,生前死后一直被广大精英阶层心悦而诚服者,恐怕只有蔡先生一人。蔡先生能够享此殊荣,更多的得益于他"器局大,识见远"的领袖风范和"随遇皆然,始终一贯"的伟大人格。《蔡元培与近代中国》一书在展现蔡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之时,也时刻在告诉我们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上个世纪初,中国有一个坐集千古、折中中西的伟人,则非蔡元培先生莫属。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蔡元培已经成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并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人格象征,一种教育理想的化身。蔡先生对中国现代语文的贡献,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的作为既非胡适的“文学改良”吁倡,也非鲁迅身体力行的文本实践,而是表现在更为重要的话语制度的建设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胡、鲁两位先生言信行果的功绩,实赖于蔡先生的提倡诱掖和导其先路。先生掌北大之初,即迎胡先生加  相似文献   

9.
谢小燕  马千里 《江苏高教》2004,3(5):105-108
文章重温了蔡元培先生当年在北京大学的一系列出色的办学理念和改革举措,认为蔡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确立引领时代的办学理念、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树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等方面是值得当代大学校长们学习的。提出当代大学校长要树立理想,提高修养,成为像蔡元培先生那样的教育家和改革家,为我国的大学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凡认识蔡元培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特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人地。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二十五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相似文献   

11.
《师道》2004,(11):47-47
1916年冬季,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那时的交通工具很简单,走马上任还需要坐马车,当蔡元培先生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见学校门口,有许多人在夹道迎接。原来,这是学校的规矩,工友们必须遵循礼仪表示欢迎,随行人员对蔡先生说了声:“您请。”蔡元培先生一边往前走,一边脱帽向两边欢迎他的工友们致意,并和颜悦色地对工友们点头致谢,不住地说道:“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工友们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1998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的百年华诞,也是我国教育界、学术界、文化界的盛大节日。在这次规模空前的百年校庆纪念活动中,举行了十几个影响深远的国际学术会议。我校刘宗棠教授应邀参加北大校庆,出席“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宣读论文《蔡元培先生与新思潮》。本刊及时发表这篇论文,以纪念我国近代最杰出的伟大教育家、中国新型教育的开拓者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一位卓越代表,是融汇古今,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是既平易近人又伟大而崇高的“人世楷模”。蔡先生曾说过…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20周年,缅怀先贤,不胜仰慕钦迟。近读高平叔先生编《蔡元培史学论集》,更加深了我对这位一代宗师的崇敬与了解。论集共收长短文章65篇,内容包括:学术专著、为别人著作写的序或跋、为当代名人作传或墓表,与时贤往来书札、会议演说词及纪录、为史料作考订与诠释、刊物发刊词、编书义例、呈报上级之呈文等,内容精审,涉猎而亦广。众所周知,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但他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巨大贡献却鲜为人  相似文献   

14.
北大之大,首先是蔡元培之“大”。蔡元培之“大”,是胸怀之大、目光之大、品格之大、思想之大,是“有容乃大”之“大”。于是,蔡元培生前就获得东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予的尊称:蔡先生。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早在赴任之前,医专校长汤尔和和沈伊默就向他举荐过陈独秀。汤尔和说,陈独秀“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并拿出十多本《新青年》给他看。蔡先生对陈独秀“本有一种不忘的印象”,那个印象起始于蔡先生创办《警钟日报》。当时刘师培曾对他说:“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陈仲甫一人支持了…  相似文献   

15.
魏剑美 《教师博览》2006,(11):34-35
蔡元培(1868-1940)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治学严谨,谦恭待人,与同时期的名流比起来,是最低调、最温和的一个了。也正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蔡先生也有极为性情、卓尔不群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上个世纪初,中国有一个坐集千古、折中中西的伟人,则非蔡元培先生莫属。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蔡元培已经成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并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人格象征,一种教育理想的化身。蔡先生对中国现代语文的贡献,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的作为既非胡适的“文学改良”吁倡,也非鲁迅身体力行的文本实践,而是表现在更为重要的话语制度的建设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胡、鲁两位先生言信行果的功绩,实赖于蔡先生的提倡诱掖和导其先路。先生掌北大之初,即迎胡先生加盟哲学系,主持英文系;大学院成立伊始,则延周先生作特约著作员,月给补助费,听其自由著作即可为证。  相似文献   

17.
《陕西教育》2014,(11):41-41
当年蔡元培先生主持中国教育工作时,提出教育有五大维度——除德智体这三大教育维度之外,还有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这两大维度。但后来,就只剩下了德智体三大维度,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这两大维度没有得到贯彻。而在蔡先生这里,审美教育维度是至关重要的,他甚至将审美教育这一维度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在蔡先生这里,美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一个与其他概念相关的基础性概念,也就是说,一个学校无论哪一学科、无论哪一方面,都得贯彻审美教育的理念。但后来在广大中小学的所谓审美教育,逐步演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音乐课和图画课了,这种过于窄化的理解离蔡元培先生的审美定义已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科技救国,美育救国"这样令人深思的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可以把蔡先生的话理解为"科技建国,美育兴国".这对于我们提高对美育的认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他力主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以培养国民之完全人格,坚持"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派,大力推行"教授治校",以体现教育之民主.时至今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仍如淙淙溪水滋润着人们,可惜蔡先生在教育民主探索与实践之路上走得并不远,最后还成了悲剧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赵恺 《教师博览》2002,(6):44-45
北大之大,首先是蔡元培之“大”。蔡元培之“大”.是胸怀之大、目光之大、品格之大、思想之大,是“有容乃大”之“大”。 于是,蔡元培生前就获得东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予的尊称:蔡先生。 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先生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主政北大之初他就设计校旗。蔡先生说:“我们现在所定的校旗,右边是横列的红蓝黄三色、左边是纵列的白色,又于白色中间缀黑色的北大两篆文并环一黑圈,这是借作科学、哲学、玄学的符号。……科学的范围最广,哲学窄一点儿,玄学更窄一点。就分门研究说,研究科学的人最多,其次是哲学,其次玄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