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1998,(11)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绝不能超过17亿。目前的中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中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材料二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材料三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口与人力资源数量众多并持续增长,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65亿,人力资源数量已近8亿,这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也对我国的就业增加了巨大压力。从目前到可预见的20~30年,我国的人口和人力资源供给数量还会有较大增加,人口峰值在2030年代将达到16亿,人力资源在2010年将达到8.7亿,2020年将达到9亿,比现在净增1亿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已使人们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意识到计划生育应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当前,我国人口的状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增长速度快。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是相当快的,超过历史上的任何年代,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1962年至1965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达28.4‰,70年代以后才开始下降。我国大陆现有的11.3亿人口中,70%左右也就是7亿多人是在建国后出生的。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已下降至14左右,但比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仍然较高。二、人口基数大。11亿多的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在世界占第一位。由于人口  相似文献   

5.
明代人口变动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阶段。史书记载明代人口始终徘徊在6千万左右,根据近年来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观察,这个数字并不真实。本文对明代人口的探索,初步确认明初人口为7千万左右,嘉隆之际人口已增至1亿2千万左右,这样雄厚的人力资源,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万历之后,由于天灾人祸交加,使人口大减。但到明清之际仍能保持1亿左右,毫无疑问,这给清代人口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1995年2月15日,中国大陆人口突破12亿大关。中国人口数已超过全世界所有工业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等于欧洲与非洲两大洲人口总和,占全球人口总数22%。现在,我国每年约出生2100万以上人口,这相当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人口之和。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2‰左右。每年人口净增1500万以上。预计半个世纪之后的公元2050年,中华民族的后代数量将剧增到16亿~20亿,这将给未来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因此,我国人口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960万千方公里的土地还能不能承载这巨大的人口重负? 人口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面对中国严峻的人口形势,人们往往只会把目光关注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的前半部份,即人口数量方面,人们是有深切的体会和清醒的认识;但对人口政策的后半部分即“提高人口素质”,则一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并且,在人口政策教育宣传工作中,也由于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已使人们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意识到计划生育应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当前,我国人口的状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增长速度快。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是相当快的,超过历史上的任何年代,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1962年至1965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达28.4‰,70年代以后才开始下降。我国大陆现有的11.3亿人口中,70%左右也就赴7亿多人是在建国后出生的。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已下降至14左右,但比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仍然较高。二、人口基数大。11亿多的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在世界占第一位。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的人口绝对量也就大。从1963年至1973年,几乎每年增加2000万左右的  相似文献   

8.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亿增加到1964年的7亿,每增加1亿人平均用7年半时间;1964年到1974年,是我国人口高速增长阶段,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仅用5年时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多。1981年我国人口达到10亿,1988年超过11亿,1995年突破12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北京妇产医院,一个体重3660克、身高52厘米的男婴在此诞生。至此,中国人口已达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也因此各推迟了4年。  相似文献   

10.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繁,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1000万左右。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人口增殖较快。表一列出了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见之于正史的人口资料。自秦迄清初的近2000年中,人口峰值总在6000万的上限徘徊。但从清乾隆时起,人口数量开始猛增,在首次过亿后,又迅速膨胀到4亿。庞大的人口,对于中国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的兴衰,对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 21世纪怎样养活中国16亿人口◆ “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决定我们只能是“土里抠食”◆ 创建微生物工业型的白色农业,已是当今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很低,特别是可耕地少,淡水匮乏,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21世纪怎样养活16亿人口?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所长提出“谁将养活中国?”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一时成为国际媒体的宣传热点,甚至影响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价格。跳出传统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只有采取十分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到2050年前后人口增长到16亿左右时,才能实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许多专家认为这恰巧达到我国国土的人口承载极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国土的承载能力将处于临界状态。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国土的承载能力,就必须开拓思路,增加收入,着眼于利用各种国土资源,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消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长快,是未来半个世纪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为3.1亿,到2000年将达7.75亿。进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有人口12亿,86%为1949年之后出生的。 △世界发达国家人口之总和为11.7亿,》少于中国人口。 △中国人口列车重载,高速,预计2000年时有13亿“乘客”,2050年时有15—16亿“乘客”2050年之后中国人口数才可能逐步回落。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 1 .2005年1月6日是“中国13亿人口即’。我国由n亿人口到12亿人口用了 6年时间,而由12亿人口到13亿人口则用一了10年时间。使“13亿人口日”推迟了4 年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口基数的缩小B.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C实行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D.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2.从2005年到2007年,国家财政将安排227亿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即 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和杂 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体现了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 A.国家责任B.社会责任C学校责任D家庭责任 3.建设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6.
人口与教育,至今仍是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问题,也是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主要根据陈翰笙等老一辈学者的第一手调查资料①,回顾与分析民国时期,特别是三四十年代冀中乃至华北地区的人口和教育状况,从历史的角度深化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以裨益于中国农村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一清代是中国有史以来人口剧增时期。明代人口只有6000万上下②,清代康熙以来人口大幅度增长,1700年人口首次达1亿左右③,18世纪突破3亿,19世纪已达4亿④。自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时有浮动,但在总量上变化不大。本文所研究的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未来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张孟银印度是从古到今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1550年前后,首次成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大国。在这以前的一段时间,虽说人口增长速度不算快,但大起大落不多。我国同其相比,在中世纪1000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人口曾多次减少过半,发...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人口的几个数字中国每年出生人口2000万以上。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400万左右。中国大陆人口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接近13亿。(孙摘)关于中国人口的几个数字...  相似文献   

19.
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着眼未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它对我们顺利完成“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它符合中国国情。我国有12亿人口,本世纪末将达13亿,到达2050年约有16亿人口。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人均有效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只有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1/10—1/15。况且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有人口12亿,86%为1949年之后出生的。 世界发达国家人口之总和为11.7亿,少于中国人口。 中国人口列车重载、高速,预计2000年时有13亿“乘客”;2050年时有15—16亿“乘客”,2050年之后中国人口数才可能逐步回落。 中国目前仍有8500万人的年平均收入不足250元人民币,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