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陆宝凤 《成才之路》2012,(25):57-57
正"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与血肉。"离开了词汇,语言便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大量的词汇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读、写。现今,在大部分英语课堂上,教师像对待成人一样直白地用母语讲授词汇知识,然后布置大量的作业习题巩固教学。在这种老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成人化的教学倾向  相似文献   

3.
兰希 《考试周刊》2011,(74):134-134
听歌曲学英语是时下非常流行、快捷、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改变了枯燥的传统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听、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记住有关的歌词,纠正自己的发音,并记住可以使用的新单词和短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给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学生边学英文歌曲边表演,这样更能加强记忆。音乐给人以智慧,悦耳的音乐对神经系统起良好的刺激作用。用英语歌曲教学符合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相对稳定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在无意识状态下可以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本着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原则,灵活使用英文歌曲和表演,就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境就是心理环境。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基础和依托。它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某种情绪色彩,或兴奋、或愉悦、或忧郁、或焦虑……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使学生处于积极、愉悦的歌唱心境,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让"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5.
情绪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只有调节好课堂情绪,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情绪的调动,就很容易陷入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学生也无法将知识融入到深度记忆中去,更无法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英语歌曲在英语基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所重视。但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英语歌曲的应用未能得到有效地推广和普及。一、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英文歌曲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调节学生大脑的兴奋程度,进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当学生接收到富有节奏及优美旋律的音乐之后,心里紧张焦躁的负面情绪便会随着音乐的感染而消除,使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而且,当学生以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对所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神奇的音乐用它那美妙的旋律来刺激大脑,从而唤起听赏者相应的情绪体验,使其激发和释放内心积极的情感,宣泄消极的情感,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地发展、释放。音乐还能吸引和转移人的注意力,改变或抑制现有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音乐能减轻内心的压力,缓解心中的烦恼,抚慰浮躁的心情,增强竞争的自信,增添奋斗的力量。在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小学生本来就比较好动,如果没有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他们,他们的注意力一般集中不会太久。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烦心理。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很难确保课堂上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谈不上教学任务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学生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最初担任音乐教师时最怕上欣赏课,因为音乐欣赏需要引导学生"听"。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我常常因为欣赏课"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听"或"不知学生喜欢听什么"而烦恼,常常想:"如何才能让音乐把孩子们的耳朵叫醒,让孩子们对音乐能主  相似文献   

11.
刘豆豆 《河南教育》2009,(7):120-120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和知识面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音乐作品都感兴趣,喜欢的则听,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这样一来,音乐欣赏课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芳 《今日教育》2007,(9S):53-53
为了使健美操的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我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特点作初步地探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出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以欣赏为主线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相似文献   

14.
朱锡群 《成才之路》2012,(10):64-64
正"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心灵,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与激发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  相似文献   

15.
王美娟 《考试周刊》2014,(41):179-180
正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复制全部的生活现象。情感性是音乐的主要旋律,音乐刻画的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反应,它表达人在某种情景下的情绪活动,而不是刻画现实生活本身,据此,音乐听唱教学必须依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使学生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以帮助学生体会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心境。在以小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听唱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认为,以听唱为切入口,可以有效实施(多角  相似文献   

16.
田洪文 《教育艺术》2011,(11):16-17
学生学习素质的构成有许多方面,笼统地说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众所周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多元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学生情绪对学习效率的作用"是一个很现实且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因此,结合我校现有的"情趣作文教学法",我们对"调控学生情绪,提高作文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学生的心态健康,是素质教育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秋极。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绪问题,注重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本文阐述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听"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听"音乐的欲望,教会学生有效地欣赏,在欣赏中"听"懂音乐。经过每一节课锲而不舍地坚持,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席娟 《宁夏教育》2005,(7):50-50
作为幼儿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自己无法把握幼儿的情绪。活动中,幼儿要么表现为过于兴奋,不听指挥,要么表现为过于冷漠,机械被动地应付教师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使自己在音乐活动中游刃有余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