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实验原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杂合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当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会使得由这一对基因所决定的相对性状在下一代呈现3:1的分离比例。而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  相似文献   

2.
一、孟德尔定律中性状分离比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分离规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杂交,其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l.但是,这种性状分离比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1)双亲必须是纯合的2倍体;(2)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属于完全显性;(3)F1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其数目相等,活力一样;(4)F1自交时,两种类型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5)F1自交后代全部处于相同的发育条件下,各种基因的个体成活率相同;(6)实验群体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孟德尔通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1∶1.  相似文献   

4.
在孟德尔遗传实验中,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由于完全显性,F1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独立分配和随机组合,这样就会形成4种类型数目相当的配子。同时,由于雌雄配子受精时的随机结合、合子存活率几乎相同等原因,F2表现出特定的分离比,即9∶3∶3∶1。但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控制某一性状的表现上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孟德尔分离比出现诸多变式,如9∶7、15∶1、9∶6:1、9∶3∶4等。这种变式在近几年高考及各地的模拟卷中屡有出现,值得引起注意。下面例举…  相似文献   

5.
等位基因是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核心概念之一。人教版新教材必修Ⅱ《遗传和进化》模块中将其表述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这与旧版教材所提及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表述相比要客观而且合理得多,原因有二。1尊重了等位基因的源自背景,赋予了概念内涵可塑性延展的空间孟德尔以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对七对"相对性状"逐一展开了遗传杂交试验研究,并通过假说演绎论证了成对遗传因子控制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发现了分离定律。后人将孟德尔假设存在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遗传因子改称"基因",而"成对  相似文献   

6.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中师《生物学》中的遗传三大规律。本文略谈三大规律题解归类。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用分离规律: 1、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例:有芒水稻(A A)与无芒水稻(aa)杂交,其F1的基因型?F2的纯合有芒水稻占全部个体的多少?解:由题意知:纯合的有芒(AA)与无芒(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杂合有芒(A a)。F1自交分别产生2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雌雄配子结合,F2的基因型为:A A 2 A a as,纯合  相似文献   

7.
一、相关知识链接 1.分离定律有关结论.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共有6种情况如下表(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相似文献   

8.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时,常把多对相对性状拆分为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来分析,再把它们组合起来,从而简化问题,快速求解.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拆分法".现举例分析如下: 1.求配子的种类 技巧:具有多对独立遗传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相似文献   

9.
“三大遗传规律”是指基因的分高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值得推广的方面.以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1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分高规律主要用于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多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这一规律是学好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规律时发现:1.1显性约合体X显性纯合体-全为显性纯合体1.2隐性约合体X隐性纯合作-全为隐性纯合体1.3显性约合体X隐性纯合作-显性条合作1.4显性纯合体X显性杂合体-显性纯合体:显性杂合作=1:1I…  相似文献   

10.
孟德尔选用豌豆为主要材料,经过仔细观察,从中选取了具有七对相对性状的一些植株进行杂交。他最初进行杂交时,所选用的两个亲本部只差一个性状,在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后,就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析到综合进一步研究了两对相对性状和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孟德尔所研究的七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彼此间都是自由组合的,这种情况在其它生物的其它性状间也常常看到。后人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孟德尔第二定律,或称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规律可以表达为“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两者是…  相似文献   

11.
正一、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1.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完全显性.在生物界中,遗传的完全显性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例题1(2010.浙江五校联考)菜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是白色花的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  相似文献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比分离定律复杂,但如果只考虑其中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它同样遵循分离定津。根据这一基本规律,把多对相对性状(基因)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基因)来分析,就能轻松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3.
例,豚鼠的黑毛(A)对白毛(a)为显性,毛粗糙(B)对毛光滑(b)是显性,根据下表中不同杂交组合情况,推知亲代基因型。 题目中已知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反推亲代基因型的题型,题中虽有二对相对性状,但对每对相对性状来说(黑对白、粗对光),它仍然符合基因分离规律,指以首先应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即①凡是子代(F)表现型只有一种的(?)亲代(P)一定是纯合体(AA×aa、AA×AA、aa×aa);②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3:1的(?)P一定为杂合自交(Aa×Aa);③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1:1(?)P一定为测交(Aa×aa)。然后组合成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下就是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所得F1代自交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性状分离比为1:1。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代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这些性状分离比只是在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情况下成立的。自交或测交如果符合这些比例就可以判断遵循相应定律,如果不符合则是否能得出不遵循相应定律呢?例1: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  相似文献   

15.
狭义的测交指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亲本的杂交,而实际上,测交可以泛指隐性个体与各种相应基因型个体的杂交,在中学生物遗传规律的教学中,测交可谓点睛之笔,不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 一、测交的性质 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与被测交者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均相同。致使“三个相同”的原因是:隐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中,不带有显性基因,从而对被测交者配子中基因的表达没有遮盖作用。 2.测交后代表现型已知,则可确定其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1/2基因来自于隐性亲本,如果表现出隐性性状,当然是隐性纯合体,如果表现出显性性状,则一定是杂合体。 二、测交的应用 1.测交可测知生物未知的基因型 生物的基因型、配子的基因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能肉眼看到的只是生物的表现型,测交却能使我们透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看”到测交生物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谁知生物未知的基因型。 例:在蕃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B控制缺刻叶,基因型bb是马铃薯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是绿茎。现有表现型均为紫茎缺刻叶的三个蕃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高考理综卷(全国Ⅱ)中,下面的一道遗传题是中学教学中常常令学生、教师头疼的问题,耐人寻味,值得思考一番.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相似文献   

17.
黄子容 《广西教育》2012,(18):87-88
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一般来说,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许多高考遗传题中,F2的表现型和比例出现了很多变更,如表现型为两种或三种,比例为15:1或9:4:3等,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基因与性状之间不全是一对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孟德尔定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性状与基因、相对性状与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完全显性、杂交、自交与测交、正交与反交,进行了简单的辨析。通过辨析,可以促进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孟德尔定律的本质,理解生命遗传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在解自由组合规律题时,有些同学由于方法不当,东拼西凑,结果是劳而无功。有的同学一见自由组合规律题目,就试图运用自由组合规律的分离比(如自交:9:3:3:1,测交:1:1:1:1等)解决问题。如果套用不上,就望题兴叹,无从入手。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分离规律的基础上的。有些题目,若将各对相对性状分开,分别用基因分离规律去分析,便可化繁为简,迎韧而解。本文拟就几个代表性题目作一简析。一、以子代性状分离入手,判断亲代墓因型由基因分离规律可知,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对a为显性),在遗传时,如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亲代必为  相似文献   

20.
"基因的分离定律"涉及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发育、遗传的物质基础等,它以减数分裂为细胞学基础,是学习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基础。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运用演绎推理方法揭示了杂合子内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性和随机结合性等一系列连续的遗传行为。它是由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