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梁金河 《新闻实践》2008,(12):22-2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楼市波澜起伏,牵涉多元利益,媒体怎样客观、科学地解疑释惑,阐释有关政策措施,引导人们理性消费,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是当前报道中亟须解决的课题。为此,本刊组织各地资深媒体人士,结合自身采编实践,笔谈如何破解当前楼市报道中的问题,同时引申经济报道的思考,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为了迎接纸质媒体广告结构的调整和拓展报道领域,进一步为读者服务,2006年6月,浙江日报开设《浙江楼市》周刊。《浙江楼市》周刊是浙江日报房地产新闻报道的补充,侧重房地产新闻深度解读,为读者提供更详尽的房地产信息。房地产报道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类报道,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报道是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关注面广,社会影响大。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各地楼市迎来巨大行情,特别是全国一线和重点二、三线城市,市场陷入狂热局面。本文以此为背景,以《新安晚报》"触摸楼市温度"专题报道为例,分析了都市报房地产报道如何在民生视角下,既客观鲜活反映市场,又在舆论上进行理性引导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一年来房价泡沫的破裂和房地产业的调整,楼市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但总体表现却令人失望。本文试图通过对近期国内媒体房地产报道进行反思,总结其中存在的诸问题并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眼中的房产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楼市目前正处在理性调整时期,一度曾对房市“高烧”推波助澜的大众媒体,也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过去在房产报道方面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6.
程少华 《今传媒》2010,(8):19-21
近年来,房地产的发展和楼市价格的波动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房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房地产报道在媒体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房地产的发展和楼市价格的波动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房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房地产报道在媒体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扬州晚报》"楼市周刊"是一个以广告发布为主体的经营类周刊。2011年,"楼市周刊"创刊8周年。一个地方楼市的发达与否,从当地楼市媒介就可以看出端睨。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扬州晚报》"楼市周刊"已成为扬州地区平面媒介中关于楼市新闻传播、楼市广告发布的第一品牌。总结几年办报经验,"楼市周刊"主要是做足了"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李鲤 《报刊之友》2010,(8):17-19
日前,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地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继续跟进。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4月6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相继跟进.[1]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房地产新闻成为重要的报道领域。楼市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但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如今房地产新闻报道出现了商业利益的强势、平民视角的缺失、统计数据的混乱等困惑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近期国内媒体房地产报道进行反思,多角度思考在房地产报道过程中,如何实现一定的创新与突破,以发挥媒体在房地产报道中的引导作用,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过山车"行情,房地产市场的新闻报道日益成为各媒体争夺读者的重要新闻.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名记者,笔者发现,不少媒体在报道楼市时,常常带有"硬伤".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报道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或缺的话语权主体,如媒体本身、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与房地产市场有着天然联系的购房者——老百姓。当下“楼市迷离、媒体百态”的现状让老百姓在房地产报道中仿佛“失声”,而作为人民公器的媒体,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何发挥应有的社会职能,维护并服务于老百姓,成为房地产报道必须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鲤 《今传媒》2010,(8):17-19
日前,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地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继续跟进。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角度而言,楼市兴衰或房价高低折射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春江水暖鸭先知",寒冷的时候当然也是经常下水的人先感觉到,比如,都市报专职"房记",即报道房地产新闻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从1998年3月算起,我从事新闻工作并跑口房地产行业已有10年之久.而这些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不管是北京还是全国各地,各大媒体有关楼市的报道和信息非常混乱,各种信息满天飞,今天某报报道了一个有关房地业将被列入十大振兴产业的消息,明天就有报纸出来澄清"是误读";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新闻实践》2013,(3):12-13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和渠道多元的年代:报纸电视上各种声音云集,新闻评论动辄以数千上万条计,而全国三四亿网民更是能随手发布140字微博信息。但就在我们被各种信源的消息包围时,却发现“真相沦陷”。为了帮公众剥开包裹住真相的层层外衣,调查性报道成为媒体近年来颇为热衷的报道形式。所谓调查性报道,即通过记者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某一社会事件或某类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深度报道。一个成功的调查性报道,除了向公众陈述事实外,更重要的是找出单个、零碎表象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立体解构,从而使公众看到隐藏在背后的真相。2012年底,今日早报刊发了一组有关温州楼市真相的调查报道,记者通过多天的走访调查,对当时甚嚣尘上的“楼市崩盘说”进行了深入求证。以该组报道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调查性报道采编链条上的四个关键节点,即主题认知、外围搜索、核心调查和样本分析。  相似文献   

18.
理性光芒和民生关照——谈宏观调控时期的房地产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蔚 《新闻记者》2007,(7):44-46
当住房成为中国老百姓家中的主要财富,当受众对宏观经济之于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当今经济新闻中的热门领域——房地产新闻报道肩负的使命,已不再是公布统计数据、报道楼市行情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19.
王国建 《新闻传播》2010,(8):103-103,105
《谁在高房价背后推波助澜?》,这是2009年12月央视播出的系列报道——《聚焦疯狂楼市》中的一则标题。那么,究竟谁是高房价的推手呢?报道归结于三个因素:投资性购房者、恐慌性购房者和地王,但惟独没有言及自身——媒体。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近20年苏州楼市从起步、发展、繁荣到今天的壮大,在改变了古城面貌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状态。那么,苏州过去有着怎样的"楼市"?人们又是如何进行房产、田地交易的?历经三年编辑出版的《苏州房地产契证图文集》(主编余同元、唐小祥,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历史上的苏州"楼市",当然这个"楼市"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楼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