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中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但若按教科书中以新鲜鸡血为原材料,一只活鸡最多能取血60mL,而鸡血细胞液占鸡血体积的1/3,每班以28组算,需活鸡8只,一个年级一般有8~12个班,做一次实验需要活鸡多达近百只,这对学校的实验经费是个不小的负担,推广起来很难。并且这个实验准备工作繁重、步骤复杂、操作时间长,很多学生不能当堂完成。同时因为使用鸡血,男同学活泼好动,在做实验时难免出现混乱现象.有可能把鸡血洒在实验台上,  相似文献   

2.
高二生物依照人教版教材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不但大量鸡血难寻、步骤冗长繁琐,而且实验过程长、鉴定现象不明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实践过程中,我们企图采用香蕉、洋葱、菜花等植物材料替代鸡血。香蕉、洋葱成本低,但鉴定现象不明显;菜花鉴定现象可以,成本又不低。偶见网上一文述可用鱼白代替鸡血,即摸索实验。后经数次改进,达到药品用量小,适宜两人一组操作,而且30min即可完成,90%以上学生均能做出结果。具体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生物》高中第二册中,新增添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该实验材料采用鸡血提取DNA,由于鸡血用量大,难以去市场收集。另外,在加入氯化钠溶液后搅拌时有许多粘液悬浮,使过滤速度减慢,最后所得的DNA粗产品较少,鉴定实验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学实验必须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分组实验的内容。实验材料为黑藻。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再次重复早已知道结论的实验,不能激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了。文中就通过三种化合物的鉴定实验,进行了实验创新途径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做好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做好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一分校李小玉614000“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第一个分组实验,也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较难做的实验。因为各地温度、气候等条件的不同,所选植物根尖的分裂高峰时间不一样,使实验的技术处理与教材所述...  相似文献   

7.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为了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研究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酶的活性所需的温度条件,其中两个安排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一册(必修)实验四“比较过氧化酶和昭’的催化效率”、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改进陆荣荣(上海嘉定二中201802)高中生物实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般选用的实验材料是洋葱鳞茎,但洋葱鳞茎不如大蒜鳞茎普遍且其根的生长时间也较长(5~6天).经过多次试验,笔者改用大蒜根尖做此实验效果更佳.同时对该实验的...  相似文献   

9.
1氯化氢喷泉的微型实验 (1)设计意图 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事先制备好一烧瓶氯化氢气体,再带到课堂上演示。由于从制备到上课时间间隔较长,演示时效果不是太好,往往喷入烧瓶的溶液太少。特别是收集HCl的烧瓶不很干燥时,放置时间再长,效果更差。  相似文献   

10.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较复杂、繁琐,实验步骤比较多,实验时间比较紧,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也比较多。为让初学者准确验证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和颜色,增强分离后色素带的清晰度,确保实验成功率,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本中介绍的水分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 ,形象地说明了水分渗透作用的原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为了更多地说明问题 ,进一步满足教学的需要 ,对该实验进行了补充演示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设计课本实验是在一烧杯中盛清水 ,用一长颈漏斗盛蔗糖溶液。长颈漏斗口封有一层半透膜 (笔者选用的是动物的膀胱膜 ,经过轻刮处理后效果较好 )。由于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扩散 ,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单位体积的清水中的水分子数比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 ,在单位时间内 ,由烧杯向漏斗中通过的水分子数多于由漏斗向烧杯通…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行教材做电泳演示实验往往实验时间长,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设计了一套全波整流装置,该装置利用照明电压全波整流,得到电压155V左右,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时间只需2min,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课本中的一个必做的分组实验,从以前的人教版教材到目前比较流行的北师大版新教材,其实验方法几乎是不变的。然而,在按照教材所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当中,可以发现实验方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确实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1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本教具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成功率达100%等特点。②是一个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装置。③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用途①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时间是绝对的,但时间的描述是相对的,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性原理的自然推论,光速不变可以看作是各惯性系研究时空问题时的一种约定,以此来定义各惯性系的时间标准,光速不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理科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依靠实验仪器来完成。由于实验仪器大多是专用的,所以,各学校能开多少实验,基本上取决于仪器的数量。而实验成功与否取决于仪器的性能质量、实验的难度和实验的环境等。传统的实验方式从空间上来说,学生必须到实验室操作;从时间上来说,学生必须在实验时间才能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渗透现象”演示实验基础上所做的改进与补充,以及开展的教学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有关主题的实验设计训练和具体的探究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1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点 ①实验所需程序较多,操作不便。②实验中SO2的处理不完全,易造成污染。③实验内容不全,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未安排。④实验时间过长,浪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实验背景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是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相对量以及卫生香复燃的情况,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并进而来验证酶具有高效性。但实验时发现使用肝脏研磨液效果并不好。后改用小块新鲜肝脏重新实验,产生气泡多而快,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燃烧剧烈,实验效果明显,证实了影响实验效果主要是肝脏研磨液浓度过低或放置时间过长。教学后我想:教材设计的实验中猪肝是不是最好的实验材料?是不是植物也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相同?能否通过定量测定来反应酶的活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化学气体收集方法的启发下,我着手设计定量收集氧气并研究不同植物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出发,依托网络资源设计学生实验。其实验的数量、内容范围都超出了我国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类型丰富,设计新颖、独特而又操作简单、花费低廉;活动过程充满乐趣,并从观察、实验设计、分析数据、预测等多个侧面充分地展示了科学探究的真谛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