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独特生命轨迹的诗人。本文对他的作品的分期、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质进行了论述 ,从而揭示出朱湘对我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不错,朱湘是一位诗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拿他当作一位诗人来谈论,那是不能反映出朱湘的全貌来的。作为诗人的朱湘,他同时也是一位对中西文化都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在留美前,他就有意识地在中国文字和文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留美时,他又专习了西洋文字与文学。在文字方面,他很早就掌握了英文,以后又学习了法文、  相似文献   

3.
朱湘十年诗歌创作生涯可以分为初创期、成熟期、开拓期三个阶段,其每一阶段的诗作都有几个核心意象。横向地看,这些意象不仅能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创作心态和艺术趣味,而且总揽着每一阶段诗歌创作的主题和情感倾向;纵向地看,意象之间又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和流变。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离别诗很多,诗人常将离别之情寄寓在流水中,形成了离别诗中的流水意象,对后世离别诗创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送别方式、离情与流水的关系及流水意象形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湘诗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诗歌论王伟1933年12月5日,诗人朱湘在马鞍山采石矶投江身亡。滔滔的江水虽然吞设了诗人年轻的生命,但是却无法泯灭他那用心血灌溉出来的诗篇,正如他的挚友罗念生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①一生把写诗作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诗人林徽因以她横溢的诗才 ,摆脱唯美派和格律派的束缚 ,极力追求自己诗歌创作的审美风格。她的诗作清新淡雅 ,玲珑透彻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剖取了一个无暇的透明”。从林徽因的诗行中 ,我们能直接感受到诗人生命所承受的寂寞和清静。在进一步的意象分析中 ,我们又能发现诗人对轻盈意象的钟爱 ,在这些轻盈意象中 ,诗人用自己的创作方式解读着人生 ,品味着人生 ,最后又如同那些轻盈的意象一样 ,淡出了时空 ,淡出了生命、艺术的舞台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本文试图从林徽因诗歌中的轻盈意象入手 ,探讨林徽因轻盈型意象的审美风格 ,以及这种风格与她生命价值观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诗歌中的河     
诗歌是一条河,由那日光无法触及的亘古,一直流淌到今天。生命是诗歌长河中的一脉流水,经历了千回百转,奔流不息。或许正是因为诗歌如河,生命似水,彼时的诗人们对于“河”的意象怀有特别的情愫。  相似文献   

8.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具体的物被诗人赋予生命色彩,产生了许多典型意象。在传统诗词中就有柳、水、马、石等许多意象被广泛运用,并有了特定的内涵。该文对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中的月意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朱湘是一位对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诗人。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对朱湘的研究,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年表、回忆录以及研究论文。《安庆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的梁家林、潘延年两位同志合写的《诗人朱湘年表》,比较详尽地记载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梗概,对进一步研究朱湘有很大的帮助。朱湘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其中不少诗歌后来没有收入他的四个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朱湘投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人朱湘在20岁左右时,经历了人生两次大的波动,就是被清华学校开除和在新婚之夜与大哥反目。这两个事件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意味着悲苦的身世对朱湘的人生投下了阴影,但同时也促成了他的成人独立和走入文坛,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湘的诗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别讲究诗情、诗意、诗形、诗韵,注重诗的音乐的美。他的诗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识为主导的。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的本真情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美”的审美标准,因而关注人生社会、亲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海子为重点个案,以透析诗性活动过程中主体的思想和精神之基本进路为观照视角,以考量审美与信仰作为潜在极性的抒情场中诗性个体的精神生态深富悲剧色彩的两重性表现为主线,试图触摸一下诗人"生命叙事"的内涵,找出某些贯穿诗人心路历程的"真值"函项。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收割人》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对世界名作《孤独的收割人》的深入剖析,来了解作者华兹华斯的人生之路,把握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对作者和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诗的"探险者",穆旦以其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诗的殉道者"的搏求与创造,日益引起海内外文学研究界的关注与极高评价.他的代表作<赞美>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试验修订版),也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追溯了穆旦的生平,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作史料,对其一生的诗艺创作和不同阶段的诗艺风格给予精辟的分析,并对穆旦诗歌的深入研究与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导航.  相似文献   

15.
叶燮的诗性智慧不仅能够将哲人的智慧与诗人所应具有的生命力、感觉力、想象力和情趣合理地统一起来,以实现诗性与理性的有效互动,而且能够将理论创新与文论家的人格锻造、才胆识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时至当下,从家庭影响、现实激发、文人之间的论争与对话、个人体悟四个方面去探析叶燮诗性智慧的成因,为深度理解叶燮及其文论遗产提供一种有效的视角,有益于当代文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湘诗歌成熟期的代表作《草莽集》典型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的流派特征,而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在中国新诗从自由体诗向新格律诗转型道路上做出了许多独特的有价值的探索,尤其对新诗的形式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草莽集》中的诗音节和谐优美,形体圆熟美观,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讨论及触及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结合陶渊明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陶渊明诗文及其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诗人的存在方式、诗歌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对人生不断筹划与超越的特性,以期呈现一个更加全面、丰富并具有动态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18.
诗人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朱湘之死与其他诗人的自杀一样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并各持异议。朱湘的自杀不仅有形而上的原因,也有形而下的原因,是诗人的人格缺陷、婚姻爱情悲剧、理想追求的失落等内外综合因素的挤压而导致的精神压迫感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海子后期长诗创作一改前期温情脉脉的叙述方式,让位于表现冲突、暴戾与雄强。他借助象征着毁灭之力与光明的“火”、变形后的“水”以及有着拯救之力的至高无上的“王”这些独立又相联的意象,营造出一个溶入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太阳”意象系列,使其诗风格变得丰富多彩,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极为动人,她见证了诗人凄美的爱情和坎坷的一生。义山诗的月亮意象能够独具魅力,其原因在于诗人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意象组合的动人魅力和独特细腻的笔法与奇幻色彩。透过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义山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