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梓珊 《考试周刊》2014,(77):101-101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评价学生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综合表现,有别于概念中的以考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这种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无疑更加全面和科学。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点,简要地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考试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试卷命题是教学的“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数学学习评价仍然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并随之而带来的是大量的习题、练习等学生学业负担.数学考试过分强调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尚未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日常考试过频、过难,分量过重,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有待改善,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和学生对待数学学习和考试的态度令人担忧,数学学习评价方式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教材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教学评价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来进行,过分强调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尚未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改进课堂教学的功能。《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为了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5.
论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涉及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比如 ,加强领导 ,转变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运用科学的评价等等。只有认识明确 ,行动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本文拟就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特点作些探讨 ,仅供课堂教师参考。一、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就学生而言 ,“应试教育”的教学评价是以考试为中心 ,以升学为方向 ,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单一评价体系。这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的做法 ,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了学生…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与考试评价不可分割,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考试命题及评价对数学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多年来,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教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度形成“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它所潜存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切实改变评价的理念,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考试和评价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考试评价手段,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高昂的学习士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达到以考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彻底改变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引导学校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转变的重要措施,现行学校的评价制度虽有所改善,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仅仅是以“等级制”代替了“百分制”,没有改变用单一的笔试方式评价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传统测验方式的矛盾一直存在,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制定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把评价制度的实施提高到可操作的层面,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结果,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怀感和态度”。从而真正发挥现代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改进等教育功能。具体特点总结为“一个功能,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应该是镌刻在每一位教师心底的缄言。《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考试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善后的试卷的析不可缺少。有的放矢地进行试卷评析,可鲞出教与学的“病症”,以便“对症下药、妙手叫春”,但这要求学生自己求得理解,吾省其身,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做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把发展性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评价依据。关心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诸多能力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评价目的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目标,真正反馈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方面的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在教育教学领域 ,我们往往以考代评 ,考试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成了学生的命根儿。把评价简单地等同于考试 ,片面夸大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严重地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宗旨 ,扼杀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随着国家教育部第八次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 ,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 ,许多教育工作者均意识到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显然是行不通的。旧的思想观念打破了 ,新的观念则需要尽快去建立。下面就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 ,建立教育新评价 ,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拓展评价的内容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项目组核心成员芦咏莉…  相似文献   

13.
考试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可以说,没有考试评价的教学,将不成其为教学,关键是怎样考?考什么?师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评价?为了使考试评价对教育教学起着较好的导向和指导作用。我们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以2001年小学毕业生数学素质测试题为例说明我们是怎样改革考试评价,促进教育创新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因此,我们不但应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且还应该研究建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因为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数学教学评价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以  相似文献   

15.
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过程。发展性评价强调给评价对象多次评价机会,这种评价不仅要进行有序的数学学科教学,完成知识与技能等基础性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数学教学的发展性评价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不可否认.书面考试在当前来说,仍然是各地主要的课程评价方式,仍然是衡量教与学的主要标准之一。作为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不是应不应该取消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变革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问题。“考试命题”作为考试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命题的方向与内容直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教育形式下,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就是考试。以考试的分数为出发点与归宿,强化考试的选拔、淘汰功能,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大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分数可以选拔人,也可以埋没人。新的教学理念反对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下面我谈一下如何进行评语评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评价理念。这一理念,集中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突出面向全体学生,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精英,而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就会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激发思维、回答疑问为主,体现以学生的经历和经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新…  相似文献   

19.
熊佑单 《湖南教育》2004,(24):24-25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试评价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笔试考试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只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只关注学生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数学评价主要形式的考试,如何淡化其选拔和甄别功能,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是值得当前广大数学教师探索的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评价应体现的几个原则,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