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的试验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限选·全一册)(以下简称“试验本《中国古代史》”),今秋即将在两省一市试验使用。有关教学。教研人员对此极为关注。本文拟从体例、结构、课时、内容、编写思路等方面对这本教材略作简介,期望有关专家和广大师生届时针对教材多提宝贵意见。体例与结构试验本《中国古代史》叙述了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古代历史,采用章节体例编排,共6章46节。作为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一部分,试验本《中国古代史》的编写,遵循全套教材的编写体例,体例和结构与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朱绍侯先生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建设方面.成功主编十院校本<中国古代史>和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史教程>,是他对当代中国史学的重大贡献.回顾总结朱绍侯先生在教材编写方面的历史经历、编纂思想和编纂经验,是研究中国当代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教材,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学史使人明智,”在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利用中师历史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下列途径和方法进行,即: 一、发掘历史教材本身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可划分成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从每一时期的教材特点出发,把分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从未中断的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的教育教学整体。中国古代史突出灿烂文化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及其为…  相似文献   

4.
王斯德、王家范先生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上册 ,初中一年级使用 ) ,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于 2 0 0 1年 8月出版。这部教材是在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出来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 ,反映出推陈出新的独创精神 ,对建构适合素质教育的教材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国历史》在内容和历史分期方面 ,避开了中国古代史社会性质和历史分期这一敏感、繁杂的问题。在近四、五十年中国大陆上出版的各种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 ,是第一次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 ,其与众不同之处 ,于此可见一斑。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和…  相似文献   

5.
书讯三则     
部编高等院校通用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上、中、下三册修订本即将出版由我校历史系副主任朱绍侯教授主编、十院校协作编写的高等院校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上、中、下三册(修订本),将于1982年7—9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该书曾于1979年9月初版.1981年经教育部组织修订,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观点更加稳当,体例进一步统一,并纠正了初版中的差错,各章增加了插图,更加适应教学特点.该书已正式列为部编通用教材.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受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等地理因素影响的,历史地图是我们研究、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国古代就有"左图右史"之说,现今高中历史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历史地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验修订本教材为例,<中国古代史>有30幅历史地图,<中国近代史>上册、下册分别有22幅和21幅,<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下册分别有29幅和26幅.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诗词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在五个必修本中就有三个单元是古诗词内容。《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作者李清照。  相似文献   

9.
以政治为主线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已不适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因而亟需改革。改革中国古代史教材,一是要丰富其社会史内容,二是要反映普通人的历史,三是要反映有血有肉的历史真面目,四是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正>人教版教材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在教学评价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编排上,图片资料、文献资料较丰富,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下面以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谈谈人教版教材的编写。一、优点1.内容(1)每一课内容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就某一领域纵向深入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探究历史发展规律,有利  相似文献   

11.
孙传胜 《山东教育》2002,(29):33-34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试验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六章元明清部分中的元朝历史与1992-2001年起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2章“元朝的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论在内容还是在章节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大增加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严密性,更加系统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调整章节结构,便于师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1)旧教材中第22章用了四节内容专题讲述了元朝历史,而新教材则在第六章中前三节讲述…  相似文献   

12.
人们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实践中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审查通过)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这五本教材都是按章节体编写,每章有二到八节不等,整个课文按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规律安排,有些一章就是一个阶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的编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于200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作为国家“九五”重点教材项目为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编写的教材。参加编写的有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多名富有长期中国古代史教学经验的教师。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和今天关于那些事情的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在今天人们的思想中被区分为重要的和次要的 ,其重要的内容成为历史叙述的内容。人们关于历史上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思想会发生改变 ,历史著作的内容也会因此而改变。过去写作…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材料,教师在知识传授以及备课工作过程中都要依赖于此,在目前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材的设置中也应当对其进行充分体现。目前在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上主要包括了教材导言、教材正文、课后配套练习以及课后活动探究四个部分。针对初中中国古代史课程教材的开发与改革路径进行了相关分析,旨在提高对中国古代史教材利用的效率,促进中国古代史历史课程教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初中《中国历史》古代部分,有关经济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篇幅。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历史教学必须讲清楚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规律。只有讲清楚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才能正确说明当时的阶级斗争规律和政治上文化上的变化,勾勒出历史的全貌。研究如何讲授有关经济方面的教材,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下面谈谈个人对讲授这类教材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学任务也是繁重的.广大高中学生需在两年学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如果是高三文科班的学生还要学习《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整套高中历史教材共达75万字之多.如何在短短的三年高中学习中,迅速、灵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教材内容改革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内容进入教材的步履缓慢,学习效果不明显。因而改革中国古代史教材的内容,以适应加强社会史教学的需要,遂成为中国古代史教材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古代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用生动形象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教师的光荣职责.我国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在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国古代史、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并将它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专题讨论、专题讲座、小论文、历史报告会等不同方法,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进而振奋民族精神,作“四有”新人,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方面,历史教学是大有可为的,这里,就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史实,择其主要者书之.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导言”,是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中国通史”课所用教材《中国古代史纲》的“导言”。在这个“导言”中,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由来,也就是“人类的起源”问题和中国古人类问题;二是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意义。这两项内容都不属于中国古代史本身,但又都与中国古代史有密切关系,必须在讲授中国古代史之前讲清楚,因之就将这两项内容归入“导言”中。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在我们今天的中国,似乎问题不很严重。广大劳动人民不甚关心这个问题;而且由于唯物主义的影响较大,“上帝造人”之说并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