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3世纪以来,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就一直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其间,中国虽经历改朝换代,但无论是哪一朝代或哪一个民族的统治者执掌中国的中央大权,都在西藏地方有效地行使着主权。本文试图分析民国时期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阐明南京国民政府对西藏地方的重视,这标志着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1939年 10月 ,国民政府派吴忠信赴藏 ,代表中央举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 ,进而商讨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 ,并在拉萨设立了驻藏办事处。吴忠信是民国时期中央派往西藏的最高官员 ,其使藏表明西藏最高政教大权属于中央政府 ,密切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巩固了抗战的后方基地。  相似文献   

3.
清末,处理西藏问题严重失当引起的汉藏隔阂,导致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恶化,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了改善与西藏地方的不正常的关系,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了解,先后多次组团入藏,在修复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西藏的稳定和团结,做出了重要的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不承认其与中央政府的政治隶属关系,其"离心"势力为追求国际地位而积极活动,西方势力也加紧对西藏地方的渗透,恢复和强化中央政府的治藏主权,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治藏的核心内容。但国民政府自身因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内部日益严重的腐败,始终无力切实解决西藏问题,遂以羁縻笼络之策对藏开展政治运用,其表现之一即是优崇藏传佛教。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对西藏地方开展的传昭布施,即是国民政府希冀通过优崇藏传佛教增进西藏地方对中央权威政治认同及国家认同的具体表现之一。驻藏办事处在种种困难之下坚持开展传昭布施,对于宣示中央政府的治藏主权和增进西藏地方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49年至1959年这段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中央到西藏地方各级组织通过模范遵守与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十七条协议》以及其他方针政策,做好上层统战工作,进行影响群众工作与大力培养西藏民族干部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向西藏社会成员阐明立场原则、明确方针政策、宣传协议精神,使其逐渐摆脱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分裂主义势力的思想束缚,形成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关键,发展西藏始终是中央治藏方略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西藏地方的客观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西藏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但始终以推进西藏现代化发展为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前期,国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一度缓和的关系再度紧张,国民政府的对藏主权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改善双方关系,巩固对藏主权,稳定抗战后方,国民政府打破常规选派沈宗濂入藏.沈宗濂为了完成中央赋予的使命,多方筹备,在藏积极活动,取得了一定"战术上"的成绩.但由于此时国民政府并未将解决边疆问题作为重心,加以英国的阻挠以及西藏上层分裂势力的膨胀,沈宗濂此番入藏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国民政府仍未能有效控制西藏局势.  相似文献   

8.
清初康熙帝平定西藏,结束了蒙古诸部在西藏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祖国统一。清朝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决定排除蒙古诸部首领在西藏的角逐,通过支持本民族领袖来执行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从而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直接管理,这是清朝对西藏施政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西湖中小、胜利中小、联立一小全体教工,从报纸上看到关于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的叛国罪行后,纷纷举行了拥护国务院采取措施平息西藏叛乱和解散策动叛乱的西藏地方政府的座谈会。会上,全体教师都一致声讨西藏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进行叛乱的滔天罪行,严正的指出了西藏叛乱集团的罪行为国法所不能容忍。中央一贯对西藏地方政府做到了仁至义尽,而这撮反动集团,却丧心  相似文献   

10.
从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元帝国的版图,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在中央设置了宣政院,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宣政院在西藏地方上设置了宣慰司,同时,乌思藏本钦作为教主份地的首席官员,也成为元朝政府承认的正式地方官员,而且有时还可兼任宣慰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和灵活的多元化的治藏体制,为明清等朝对西藏的统治和管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以来,由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关系一度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西藏地方在一段时间内与内地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在地理上存在于西藏与中原之间的康区,成为了热点地区,一时风云激荡。各派势力相继出现,较为典型的代表为诺那呼图克图及格桑泽仁等人,本文就其中之一的诺那呼图克图生平及其宗教、政治影响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西康建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康建省始于清末川边藏区的改土归流,民国初年停滞不前,终成于抗战时期的1939年。前后历时30多年,时断时续。在建省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以及各地方势力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权力博弈,最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完成了建省。西康建省,加强了中央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加快了西康社会的转型,巩固了国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也出现过分裂、民族间的战争和改朝换代 ,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结构不仅始终存在 ,而且其疆域范围越来越大 ,最终在清王朝最强盛的 1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笔者以清政府与蒙、藏、新等民族地方的政治关系为中心 ,探讨清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清政府治边政策的实施与国内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于中国西部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凸现有两大原因:一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存在的外在压力。从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来衡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六大关系:财政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等,这种静态的理论划分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中动态地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民族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一种“边缘”与“中心”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民族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等教育为例,对中国10省市比较分析显示,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通过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自觉加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领导者更要提高投入教育的意愿,并硬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指标,中央政府也须进一步健全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团阀政治是在四川防区制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一部分地方名流借地方自治办理团防武装,和中央集权官僚行政衰微甚至笼络地方名流之机,垄断地方行政事务而形成的特殊历史现象。在铲除团阀后,刘湘当局通过强化县级行政对地方团防的督导权,把团防改造为平时负责社会治安、战时承担战争勤务职能的社会保障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