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学内容:第六册67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的方法(代换法)。 教学关键:中间量(用小括号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例2“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在前一册学过的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例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重点是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难点是三步计算文字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关键是先要明确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另外,在文字题的教学中,要强调一些数学术语如“除以、除,和、差、积。商·、”的含义,以及“的”字在定语成分中的作用和规律。一、复习导入(一)说一说SO+(32O-2()55)的运印顺…  相似文献   

3.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5页“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 ,包括三步式题和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这节知识是在两、三步计算式题和两步计算文字题基础上学习的。掌握这部分技能可为进一步学习综合算式解两、三步计算应用题打好基础。通过本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的意义 ,掌握其运算顺序 ,能正确计算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2 会列综合算式解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提高计算能力 ,发展初步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 通过参与知识发生过程及讨论交流的小组学习活动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复习要点是: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根据有关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调整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计算;2.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3.解答典型应用题——相遇问题;4.解答稍复杂的倍数应用题。一、掌握运算顺序,训练运算技巧通过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另方面要求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并通过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1.对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可用“画线法”标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以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顺序。如: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中年级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些专项训练,能使学生学会分析方法,掌握列式规律,发展综合能力。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专项训练。一、把一步计算式题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训练列综合算式时,首先必须考虑运算顺序和是否要加括号,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时,如果经常设计一定数量的把一步计算式题组成综合算式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内容分三部分:1.混合运算;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3.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二、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初步掌握三步计算的文字题,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理解连市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两类应用题;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学会对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检验,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  相似文献   

7.
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可帮助学生较好地认识题中的数量关系,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综合式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列综合算式,需要把所有已知条件综合到一个算式,还要运用好“运算顺序”、“括号”等有关知识,有时,还得处理好计量单位名称,因而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列综合式解题常常感到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提出列综合式的要求,学生就完全可以学会,并能熟  相似文献   

8.
系统整理巩固提高──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混合运算与应用题”期末复习建议都安县教研室邓孟高本单元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要使学生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求平均...  相似文献   

9.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六年制第八册(五年制第七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后,应组织必要的学年复习,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以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下面谈谈对这部分内容复习的设计。一、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合理地计算三步以上混合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  相似文献   

10.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汁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53页例1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分析和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把三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在编排体系上没有大的变动,但在具体内容上作了必要的修改。归纳起来,有下面三点: (1)补充了内容。关于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试用教材未作任何讲解。现用教材在分步解答之后,先提出“怎样把分步解答的两个式子列成一个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讲解怎样用代入的方法列综合算式。补充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1~92页“三步计算式题”包括三步计算式题和两步计算文字题等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过的三步式题基础上学习的 ,是进一步学习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提高计算中的判断能力 ;2 能正确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及可以同时进行计算的简便运算式题 ,提高计算技能技巧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3 培养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提高数学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内容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部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在第五册学过的三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已学过的三步式题相比,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并从带一个小括号发展到带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的重点仍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是第一次出现,重在结构特征的认识和解题思路的训练,而正确使用括号应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的应用题在编排上仍同前几册一样,把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应用题编在一起成组出现:例1、例2是第一组,是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字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帮助学生学会理解文字题的题意,熟练正确地解答文字题,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文字题由数学术语和数字  相似文献   

17.
文字题是联系式题与应用题的纽带。学好文字题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字题比较抽象,特别是复合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列式容易出错。所以,在文字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正确理解数学名词、术语文字题是用数学名词、数学术语表达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各部分名称及和、差、积、商的概念以及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看算式编题,有助于…  相似文献   

18.
答疑二题     
1.文字题如“一个数乘2与3的和,积是35,这个数是多少?”当列出算式计算完毕后是否还要写答语?(威信县周道谦)答:文字题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式题,也叫文字式题。仍属于式题的范围。式题的解答从来都不写答语、文字题的解答亦不必写答语,数学课本上的例题为我们提供了格式规范,查一查课本对文字题的解答也是从来不写答语。况且如果硬要写答语,那么也只是把题目再抄写一次,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曹文)2.文字题如“2与3的和除5与7的积,商是多少?”一定要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列分步算式错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五年制统编课本第五册第107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 算的应用题。 2.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并掌握如何 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 式的方法。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教具准备:写有习题的投影胶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连乘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八册第一单元《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第六册用两种方法解答的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册的连乘应用题与第六册的连乘应用题不同,其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杂归一应用题的教学做好辅垫。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