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历史文献干旱记载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等级以中度旱灾和轻度旱灾为主,大旱灾与特大旱灾数量较少。旱灾频次的年际变化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时段,呈增长趋势。季节变化以夏旱最多,跨季干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周期特征以42年主周期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和西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多,南部和东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少。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社会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移民垦荒、政治腐败等。  相似文献   

2.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是以标准化降水指数、湿润度指数及近期降水量为基础,同时考虑了降水和潜在蒸散两项因子而设计的干旱指标。通过对衡阳市各区域1960—2012年逐日Ci指数统计,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检验),分析了近53年来Ci指数的年代际、年及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衡阳市干旱日、重旱日及特旱日出现频率分别为24.6%、3.1%和1.2%,其中有94.3%和77.4%年份出现了重、特旱日,进入21世纪以后,特旱日出现频率略有增大;Pd值在冬、夏季呈减少变化,而在春、秋季则有增大趋势,且在Pd值较高的季节,其倾向率增大(减小)更为明显;Pd值在8~9月达到高点,而Pz和Pt则在10~11月达到较高水平,9月份Pz、Pt偏低是由于8月降水较7月偏多所致。  相似文献   

3.
咸阳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秦的都城,其北部汉、唐陵墓群闻名遐尔,优越的旅游环境及服务设施为咸阳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固原的干旱水涝灾害频发。旱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频次呈递增趋势,且以夏旱最多,连旱现象不断;水灾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往往集中在局部范围,导致部分地区偏涝,部分地区偏旱。水旱灾害导致人口伤亡严重,饥民流民增多,经济遭受破坏,社会动荡不安,灾民心理恐慌等严重后果。灾荒发生后,历代政府采取赈恤、蠲缓、借贷等救济措施,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民间救助和灾民自救也是重要的救灾方式。  相似文献   

5.
旱灾是贵州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危害。清代贵州共发生108次旱灾,这一时期旱灾发生频次、灾情范围、灾情深度都超过前朝,又在时间和空间上独具特点。从时间上看,清代贵州旱灾在波动变化中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连旱灾年与受灾范围也在总体上逐渐增多;春、夏则是旱灾频发的季节。从空间上看,旱灾主要集中分布在省东部、中部和北部地区。针对清代贵州旱灾情况,政府建立起仓储积谷、开渠筑堰防范旱灾,拨发钱粮、设坛祈雨救济灾民,减免额赋、平粜粮价纾缓民困的灾前、灾时、灾后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川滇地区干旱灾害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熵组合权重、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对川滇地区干旱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研究发现:干旱灾害的高、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和云南大部分地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干旱灾害风险区分别占川滇总面积的3.02%、29.24%、42.80%、24.93%和0.01%;干旱趋势、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是影响干旱灾害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西旱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对山西农业生产威胁次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气象灾害。本文根据1991—1999年的降水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暴雨频次对山西近期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干旱趋于严重,全省干旱大致2-3年出现一次,每年都导致粮食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降水量减少现象在冬季(12-2月)最严重。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并存在地区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夏旱和夏秋连旱损失最大。山西省暴雨次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年际差异和地区差异比较明显,降水量多的年份暴雨场次多、范围大、损失严重。暴雨具有南多北少、山区多、盆地少的特征,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南部和东南部。山西省暴雨集中在7、8、9三个月,尤以7、8月份最多,占总数的77.7%。与前几十年相比90年代暴雨次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暴雨洪水损失除粮食减产一项不如干旱造成的严重外,其他各种经济损失都居各种自然损失之首。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漳州市1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近30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漳州市旱涝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整体有偏旱趋势,其中1990s和2010s偏涝,2000s和2020s前期偏旱;夏季整体往偏旱发展,其中1990s和2000s偏涝,2010s和2020s前期夏季偏旱;秋季往偏涝趋势发展,1990s秋季和2020s前期偏旱,2010s偏涝;冬季整体有偏旱的趋势,其中1990s秋季偏涝,2000s和2020s前期冬季偏旱。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之季风气候显著,致使我国的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主要有传统和新生气象灾害两大类。下面主要讨论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干旱:干旱按季节可分为春旱、夏旱和秋旱。春旱发生在3—5月份,这个时期气温上升快,空气相对湿度低,土壤水分丧失快。夏旱多发生在7—8月,此时我国气温处于最高时期,蒸发快,且作物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危害较大。秋旱在处暑到秋分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干燥少雨,它直接影响了对作物的浇灌和播种。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干旱类型:黄淮流域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以夏旱为主,有时伴有秋旱。干旱对作物产…  相似文献   

10.
结合GNMMS 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各个生态地理分区NDVI变化特点,对各地理分区内的植被覆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率整体呈改善趋势,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北部地区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咸阳渭河以南及渭北滨河地段。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绮丽无比。在今咸阳境内,仍存有一些宫观、池泽及楼台遗迹。  相似文献   

12.
泉州主要的农业气候灾害有春旱、夏旱、秋冬旱、高温、倒春寒、五月寒6类.地形地势及环境的差异使这6种气候灾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受旱较西北内陆地区严重;高温区主要为安溪、南安、永春;倒春寒主要发生在惠安、德化、晋江;五月寒主要发生在德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渭北中部永寿县自然条件下小麦灌浆速度的实测,模拟得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呈现单峰特征;干旱年灌浆速度增长快,一般正常年灌浆期长、千粒重大;渭北灌浆期干旱的主要影响是灌浆期时长。揭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规律及其干旱的胁迫效应,为促进渭北小麦稳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Regional drought analysis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at multiple time scal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trends of drought in the Han River Basin, one of the largest tributaries of Yangtze River,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in terms of drought severity, the upper basin of the Han River is the least, while the growing trend is the most conspicuous; a less conspicuous growing trend can be observed in the middle basin; and there is an in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lower basin. Meanwhile, the impact of drought on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as investigat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water intake must be reduced in times of drought, particularly when successive or simultaneous drought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basins of the Han River Basin occur.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ubstantia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water allocation schemes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相似文献   

15.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16.
秦都成阳可区分为秦国都城成阳、秦朝都城成阳和包括内史部分地区的“大成阳”三个地理范围,秦都成阳人口也可分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实际人口三个人口范畴。将这两结合起来考察,得知秦国都城成阳的实际人口约25万,秦朝都城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65万,“大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140万。  相似文献   

17.
古咸阳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咸阳城遗址在汉长安城西北五里渭河北岸,不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唐宋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东郊任家嘴东南二三里的渭河滩中,不在市东北咸阳原下的摆旗寨一带。古代咸阳城两次西迁,都与渭水北移、驿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西咸经济一体化产业布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西安、咸阳两市产业在某种程度上的趋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在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既要优势互补,又要错位发展。咸阳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电子、医药、医疗器械、新型方便食品,依托杨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2—2010年洞庭湖流域GIMMS NDVI数据及30个气象站点月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洞庭湖流域NDVI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值空间分布特征呈中部低,西、东和南部高的格局,NDVI和降水空间分布总体具有较大一致性,在流域北部、东部、西北部及中部呈正相关,而流域东北和中南部NDVI值的分布受降水影响较小。(2)过去29年流域NDVI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夏季NDVI值最大,春季值明显小于夏秋季;NDVI与降水量的同期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5,与滞后3个月的NDVI相关性最好。(3)流域NDVI变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小,整体以增长趋势为主,仅洞庭湖区附近出现降低,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