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刚 《大观周刊》2006,(42):70-70
一朵花的味觉记忆 我是一朵盛开在秋天里的花朵,春城的阳光在风霜来临的时节依旧给了我足够的温暖,让我昂首怒放,更幸运的是一席鲜花宴改变了我的命运。花的归宿并非都是化为泥土,昆明春天大酒楼的厨师用特殊的烹饪方式,将我做成桌上的佳肴。躺在金盘玉盏中。我的芳香,我的艳丽再次涅栗:我身体里的养分随着人们愉快的咀嚼,一点点从舌尖进入人们心中,这也是我献给人间的爱:今年秋天,在西安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在昆明春天大酒楼的精心“妆扮”下,鲜花宴获得了“中国名宴”的荣誉。  相似文献   

2.
据史书云,三国时吴末代皇帝孙皓每宴群臣,必将大家灌醉。大臣韦曜酒量甚小,孙皓便密赐“以茶代酒”之法。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且普遍起来,很像今天的茶话会。茶宴多以名茶待客,宾主在宴会上一边细啜慢品、一边赋诗作对,谈天说地。“泛花邀客  相似文献   

3.
如皋的寿星众多,是中国六大长寿县市之一,而如皋历史上的寿星更是大有人在。笔者前不久无意间翻阅了《如皋县志》,了解到《如皋县志》将历年来的长寿之人辟了专目进行了记载,其中,《如皋县志·嘉庆志》还记载了如皋有两位寿星参加乾隆年间的“千叟宴”的一段史实。现将有关“千叟宴”及如皋寿星赴会的盛况略加介绍,以飨读者。“千叟宴”是清朝皇帝为庆贺寿辰而举行的盛大的庆祝活动,届时,各省官员、士绅、老人进京赴会祝寿,这项活动在当时被称为“千叟宴”。关于“千叟宴”,史料记载,有清一代,康熙、乾隆两帝共举行过6次,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  相似文献   

4.
一饭之诺     
父亲68岁生日那天,母亲特意为他筹备了一桌丰盛的生日宴。待一切摆放就绪,我搀扶着身患偏瘫的父亲来到桌前坐下,忽然,我发现父亲的眼睛闪出一道亮光,飞快地在摆满五颜六色各种菜肴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5.
宴无好宴     
自从革命与请客吃饭挂上钩后,宴请的频率日渐高起来,特别是城市的大街上,三步一饭店,五步一酒店便是明证。 笼统地讲,宴可分为公宴与私宴。具体地讲,公宴和私宴叉都有数不清的名堂。公宴有接风宴、饯行宴、庆功宴、贺官宴、答谢宴、会议宴,等等。至于私人宴请,总不外乎围绕着私事、私情、私人关系,等等,可谓无私无利不请宴。 宴无好宴,决非故作惊人之语。不说时下的公款吃喝被巧立了种种名目,私人宴请也正在大行其道。诸如入学、入党、提干、评职称、做手术、打官司等,不搞个酒宴是断  相似文献   

6.
唐新进士闻喜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证唐代新进士宴集中的闯喜宴。放榜之后,朝廷下诏令新进士于曲江举行闻喜宴,该宴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不同于在关试后举行的由新进士醵资、委托进士团承办的关宴,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属私人和民间性质。至迟在唐末,闻喜宴已改由官方赐钱主办。  相似文献   

7.
另类进化论     
《兰台世界》2006,(12X):40-40
达尔文应邀赴宴。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贵州遵义某酒店推出所谓“红军宴”,名为纪念,实为牟利。这种变味的纪念受到人们指责)。  相似文献   

9.
皇子婚礼宴 初定之日在福晋(皇子妻)家设宴,有内外宴之分。外宴于厅堂,福晋之父及亲族职官、不入值之公、侯、伯、内大臣、侍卫、一二品大臣朝服入宴;内宴于中堂,福晋之母及亲族女眷、一二品命妇与宴。成婚日在皇子所居宫殿近处及箭亭张幕,宴福晋父母、亲族、群臣,与初定日相同。初定礼宴例设五十席、羊三十六、酒五十瓶。成婚礼宴设六十席、羊四十五、酒六十瓶。又成婚日另设合卺宴于皇子宫,用羊五。(史志宏)  相似文献   

10.
诸葛子瑜之驴诸葛亮有个哥哥叫诸葛瑾,字子瑜,在东吴孙权手下当差。此人脸长得很长,有人称他驴脸。诸葛子瑜有个儿子名叫诸葛恪,因勤奋好学又聪明,当时被誉为神童。一日孙权大宴群臣,叫人牵一头驴来,拿个纸条,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贴在驴头上。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1.
偶翻《半岛晨报》早期报纸,我发现、我记起了,有着浓郁本乡本土气味的报道笔笔皆是。请看标题:“星海湾备下爆竹宴,喜气洋洋邀您过大年”,是说大连开放烟花爆竹,邀外地人到星海公园参加烟花爆竹迎春会,饱览大连喜庆风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孙焕英 《新闻界》2003,(6):58-58
幼稚的时候,非常崇拜有“无冕王”之称的大记者们:虽无官衔,却有喉舌;代人民利益,为真理立言。后来发现,这并不是自己幼稚,而是那种时代幼稚——这是自己也做了段小记者之后的感悟。在我行记后,有一次到一地采访。此地很穷也很小。我对陪同的宣传干部说:饭食越简单越好,就我一个人。不料,当我被带进餐厅时,已有两大桌陪客在等候了。而且,特别显眼的是那成排的烟酒。寒暄之后,再也没有人和我谈工作,只听得金戈铁马,偶尔有不隐的交易——官场的、商场的。最为奇特的,宴还未罢,就有专人将那些原封的宴品打起包来,且那包们颇有梁山泊聚义厅排座…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26):66-66
“风云际会,财富鞠躬”.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可容纳3000人的大宴会厅里.席开100桌.宴请出席《财富》全球论坛的跨国企业家代表。这些世界上最有钱的富豪们.平时吃遍了全球各地的山珍海味.到了中国.上海锦江集团这席汇集中西餐文化精髓的大宴让他们频频点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基于现实的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出版界,无数的误解仍然在阻碍着他们的选择,结合传统与技术的数字出版“融合”性发展之路,仍显得迷雾重重。破解传统书商走向数字出版的,依然是观念问题,尤其是基于现宴进取的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宋岳柯《桯史·稼轩论词》记载:“稼轩……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每至此……顾问座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此中三昧何在?确乎值得探究。“妩媚”一般指“姿态美好可爱”,主要表达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一场生目宴30桌,每桌平均费用在5000元左右!有网友在某网站上贴出了部分他所目睹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生日宴的图片,引来网友们感叹:"公众人物也要注意形象啊,更别说钱要节约."  相似文献   

17.
餐巾的由来     
金卫东 《档案时空》2003,(12):24-24
传统的福寿宴、婚庆宴、锦程宴、致富宴、时景宴以及禽宴、鱼宴、蟹宴等各种宴席上,都少不了餐巾。作为一种卫生用品,餐巾为一种卫生用品,餐巾可根据不同宴席的要求折叠成千姿百态的花型,装饰和美化席面,起到渲染宴会气氛的作用,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餐巾的由来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英国。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剃须刀,男人们都留有大胡子。当时刀叉也没有发明,男人们采用手抓食物的方法,这就很容易把胡子弄得全是油腻,无奈他们只得扯起衣襟往嘴上擦。家庭主妇们见到这种既不卫生又失大雅的动作后就想了个办法——在男人的脖子下挂块布巾,这…  相似文献   

18.
曹聚仁三十年代在上海教大学和办《涛声》杂志时,曾和鲁迅有过交往,多次宴聚,在鲁迅的日记和书简中有所记载。鲁迅有时还托他查一些资料,我记得的有鲁迅请他找《隋书》查隋炀帝“焚草”之变的出典。那时,徐懋庸寄住  相似文献   

19.
诈马宴是元代最为隆重的皇家宴享盛会,是融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元代许多高级官吏都参加过诈马宴,用诗文的形式记载了这些历史的场面。通过他们的诗文,元代诈马宴的过程就清晰地展现在了后人的眼前。  相似文献   

20.
刘宏英 《兰台世界》2014,(6):114-115
诈马宴是元代最为隆重的皇家宴享盛会,是融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元代许多高级官吏都参加过诈马宴,用诗文的形式记载了这些历史的场面。通过他们的诗文,元代诈马宴的过程就清晰地展现在了后人的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