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发展并走向世界的的主要干道,更是炎帝神农建功立业、推动历史,发明创造,走向辉煌的地方——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尤其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更是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防腐技术与饮食习惯、荼叶产业与荼叶文化、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国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这一课题持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炎帝神农文化读本》即是近年来全面系统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又一力作。面对纷繁交错的神话与传说,该书将考古最新发现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相结合,考证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炎帝神农肇兴于南方""楚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炎帝"等观点。通过研析中华文化尊崇炎黄二帝思想发展的轨迹,尤其是考察炎黄文化与近代革命的关系,认为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根脉相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历史上的炎帝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称,而是一个特定的首领位置的称号,是由许多曾经担任这一职位的首领的共称.炎帝称谓的基本模式为"炎帝 担当炎帝的那个氏族的姓氏",如"炎帝神农氏"."帝号 氏族姓氏 首领的名字"是炎帝称谓的完整模式,如炎帝神农氏帝承,指的是神农氏族担任炎帝职位的一位叫帝承的首领.先后担任炎帝的氏族有神农氏、厉山氏、大庭氏、归藏氏、蚩尤氏等.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即是神农氏和蚩尤氏两家.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把炎帝仅仅视为一人的独称造成的.对于炎帝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氏为一系,他们都是炎帝文化的杰出代表.所谓"黄帝战蚩尤"的事件乃汉代当时政治文化的叙事产物:汉初尊崇炎帝,司以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则体现出对于黄帝的尊崇,但炎帝文化的内在力量与影响,与黄统展开了长时间的较量,终于使汉王朝重回炎帝文化怀抱.班固等人重新改写古史,看似三皇说和新的五帝说,实际上是对于历史的恢复性书写,具有历史实录和维护汉初赤统本位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我们深入地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精神内涵,寻求神农文化中薪火相传的切入点,光大神农文化中古为今用的融会点,凸显神农文化中与时俱进的闪亮点,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传统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5.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探寻炎帝遗迹、了解和传承炎帝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羊头山诸多与炎帝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都反映了羊头山地区是当年炎帝活动的重要场所。结合当地"神农尝百谷""耒耜发明"等炎帝发明农业的历史资料,考察羊头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物种等历史自然条件,可大致了解羊头山地区与炎帝农耕文化的关系。探究羊头山地区的炎帝农耕文化,了解其在炎帝农耕文化及整个炎帝文化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汉水沟通西北与东南,将西北的游牧文明与东南的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使汉水流域的炎帝与渭水流域的黄帝共同成为华夏族的始祖。炎帝诞生在秦岭南坡的"华阳"(汉中盆地),成长于秦岭北坡的姜水(关中盆地)。神农诞生在汉水中游随枣走廊的随州,这里是古代烈山氏和厉国的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北文化大融合,为炎帝与神农交汇于汉水流域创造了条件,而战国秦汉时期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国家的大一统,最终促成了炎、神的合二为一。炎帝神农的出现与华夏族转化成为汉族共同体的步伐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当前炎帝祭祀与经济建设关系非常密切。炎帝陵、炎帝庙、炎帝故里等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炎帝祭祀活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神农"、"炎帝"等名号成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等。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景区建设滞后、有些景区缺乏充分论证、有些景区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有些人随意使用"神农"、"炎帝"等名号作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我们应该采取相应对策,使炎帝祭祀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光辉灿烂的炎黄文化中,由于历史原因,黄帝轩辕氏名声煊赫,论述良多;而炎帝神农氏则相形逊色,歧说不少。最近,韩致中同志撰文提出,运用模糊说和传说圈理论,对于炎帝神农的研究可跨进一步。笔者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的尝试,颇有启迪。不过。该文在具体阐述炎帝神农两个传说圈(“以历山为核心”及“以宝鸡为核心”)时,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与现今流存的炎帝神农传说圈并不完全符合。为此,特撰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炎帝神农说”流行二千年。然司马迁《史记》无此说,且查检先秦汉初的二十多部文献,言神农或炎帝50多处,神农与炎帝皆不相混,二者的时代特征、重大的行为和事件皆判然有别,是神农与炎帝为先后不同时代之人。“炎帝神农说”源于汉代刘歆,其《世经》以上古帝王世次附会五行说,捏造了“炎帝神农氏”。传统的“炎黄子孙”的说法也是沿袭了“炎帝神农”在前、黄帝在后的错误。若依史实,只当是“黄炎子孙”。  相似文献   

10.
在光辉灿烂的炎黄文化中,由于历史原因,黄帝轩辕氏名声煊赫,论述良多;而炎帝神农氏则相形逊色,歧说不少。最近,韩致中同志撰文提出,运用模糊说和传说圈理论,对于炎帝神农的研究可跨进一步。笔者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的尝试,颇有启迪。不过,该文在具体阐述炎帝神农两个传说圈(“以历山为核心”及“以宝鸡为核心”)时,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与现今流存的炎帝神农传说圈并不完全符合。为此,特撰文进行讨论。众所周知,民间传说以其与特定的历史和地域发生关联,特别是借助于具体的、特殊的“纪念物”(或称“可信物”)而使人们觉得真实可信。这是传说不同于神话、民间故事的内在质素所在。  相似文献   

11.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汉代已经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而且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如“神农社”之类。汉代画像中常见有对炎帝神农事迹的描绘,虽然这些事迹具有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却形象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炎帝神农的崇敬。现代各地对炎帝神农的纪念活动,便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优良传统,将寻根问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张扬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蚩尤和炎帝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后裔或臣属的关系。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不同的两次战争,而且后一次的战争是黄炎联合战败的蚩尤。炎帝和神农并非一个人,古人之所以将其合并为一是因为神农氏是农业时代的部族,而炎帝正是后来农业部族的首领。  相似文献   

13.
炎帝神农时代大约距今 80 0 0年至 6 0 0 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 ,史籍有“生于烈山”说和“长于姜水”说。炎帝的陵寝史籍记载只酃县一说。葬在“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炎帝神农氏"称谓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轨迹,可分以下几个阶段:战国以前,"神农氏"与"炎帝"二者截然分开,有着严格界限;战国时期,二者开始交叉叠合;西汉仍以区分为主,两汉之际开始逆转,东汉则以融合为主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彻底融合为"炎帝神农氏",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此过程与不同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演进趋势相适应,反映出民族融合进程中人们对古史传说的整合及对上古史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中华龙凤文化的最早家园,根据丰富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方志家谱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料研究证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公元前580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会同连山乡;黄帝轩辕氏公元前466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的长沙寿丘(即今岳阳君山的轩辕之丘);帝少皞青阳氏公元前4600年前诞生于湖南怀化芷江县;颛顼公元前4491年诞生于湖南怀化会同县的若水镇(或洪江的高庙);尧帝放勋公元前2317年甲申诞生于湖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舜帝重华公元前2277年甲子,诞生于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此外,战神蚩尤和"霸九州""平九土""步十日四时"的江淮"水正"共工等人亦于公元前4300年以前分别诞生于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大熊山麓和怀化洪江的高庙。  相似文献   

16.
周宣王对期,申伯在南阳唐河县境内建立的诸候国,史称南申.后楚国伐申,申国并没有灭亡,而是于公元前688年左右迁都于今信阳平昌关的谢城,谓东申,直到公元前585年左右东申亡于强楚.南申与东申灭亡后,申人或以申为姓,或以国都“谢域”之谢为姓.作为南申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申国的国都,信阳与南阳同为谢、申两姓的重要起源地.这一点也被历史地理学和在信阳一带的考古发现证明.  相似文献   

17.
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作《易》之祖伏羲氏即为巴人。巴蜀地区卜筮活动兴盛,易学在此产生、传承具有一定基础。秦楚与巴蜀毗邻,文化联系紧密。巴蜀易学从楚地传入是可能的。明杨慎以孔子弟子商瞿为蜀人,宋人杨绘、谯定之易传自扬雄之师严君平,均反映出巴蜀易学起源早,影响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试论楚玉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玉文化作为楚文化的一枝奇葩,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于一体,积淀着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美学等文化内涵,放射出楚文化璀璨夺目的光彩,数千年来深深影响着楚人的人格、民族品性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执拗地称自己为“乡下人”,这一自许源于他的以“民间”为主体的文化资源。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文化资源大致由屈楚浪漫文化、沅湘苗族文化与五四新文化所构成。他的这种民间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文化资源,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但却呈现出和谐互补、交融互渗的关系,从而构成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与异质性,也形成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独特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