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政治混乱的一个年代。战争的混乱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南北人口不断迁移和融合的过程中,魏晋六朝时候的饮食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幻,胡人和中原的交流同样丰富了魏晋六朝时期饮食。魏晋六朝时期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也中国饮食文化重大的转折点。魏晋六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众多的文人创作和饮食分不开。魏晋六朝的饮食文化为文人创作提供了题材,文人的创作也推动了魏晋六朝饮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2.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3.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朝贡与民间贸易、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迁移及文化交流,中国的食品和饮食文化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泰国食品与饮食中的"中国元素",说明中泰两国在饮食上的相似性及饮食文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史学界中,姚伟钧先生作为著名的饮食史专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的基本构架和发展变化,以通观全局的宏观眼光与文化整合的研究方法,详细地阐发了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汉唐饮食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内在规律,及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间的互动关系。另外,姚先生还对中国古代饮食典籍进行了梳理与考证,阐明了文献典籍在中国饮食史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姚先生的中国饮食史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对中国饮食史研究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建富有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数据库,是丰富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数据库理论与饮食文化学研究的交叉,是新饮食文化运动研究范式的转变。赵荣光饮食文化数据库的建构,是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与结构特点为依据,以"赵氏理论"为研究性样本。此数据库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学网络数据化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四大高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饮食文化研究是由形而下的日常饮食生活活动和事像入手,把百姓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上升为形而上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想。姚伟钧教授不仅注重中国层面的饮食文化研究,更注重国内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他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透过区域饮食表象研究其文化内涵,总结区域饮食文化发展规律,致力于建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孙波 《海外英语》2011,(12):279-281
饮食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占据第一需要的地位,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出现不同,并且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该文着重分析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菜品命名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11.
湖北处于中国腹地,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由于物流便捷,食用原料丰富,鄂菜一度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菜式的典范。鄂菜的精髓则是善于制作各种圆子,历来有"无圆不成席"之说。荤菜圆子、素菜圆子多达几十种,一种圆子一种风格,一种圆子一种味道。湖北人把圆子菜发挥到极致,通过吃圆子追求事事圆满,展示了湖北人圆通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客家酿豆腐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是我国一种传统烹饪方法,即将调好的肉馅置入另一种食物中一并烹调,"酿豆腐"的命名理据正源于此。酿豆腐是中原传统饮食习惯与迁徙地特殊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典范食品。加强客家饮食文化研究,对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加强海内外客家人联系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谈桂菜的特点及拓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菜简称桂菜。桂菜的发展离不开广西得天独厚的食物原料。多年来,随着原料、调料的不断开发与引进,桂菜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烹调方法的创新与改良、盛装菜肴器皿的革新与变化也给桂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桂菜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西烹饪风格的不同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文化视野下的中西烹饪表现出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思想与个体主义,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差异;中式烹饪是感性的,西式烹饪是理性的,这就形成了以经验性为主的中式烹饪方式和以机械性为主的西式烹饪方式的差异。学习和借鉴西式烹饪,有利于创新中式烹饪文化,加快中式烹饪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川菜大厨把创新用在菜肴滋味的研发上,通过巧用麻辣,烹制出各种口味的麻辣系列菜肴,不仅使麻辣川菜香飘全国,而且落户世界各地。川菜的成功经验说明,在传统菜系的烹制上不能一味地固守传统,只有在菜的滋味、口感上不断创新,其菜系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更好地传承下去,实现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本人从西部考查中获得启示,分析了餐饮业和餐饮市场,提出了我校发展烹饪高职教育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鄂西土家族春节期间的饮食文化为核心,从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概况和形成因素出发,对春节特色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阐明食物作为特殊民俗符号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象征意义。从土家族大年三十团年饭上的祭祀仪式、进食仪式和饮食禁忌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食物通过自己特定的表达方式完成象征意蕴的表达,强调饮食民俗的文化功能,健康优秀的饮食文化应该得到保留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湖北省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描述了湖北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入境旅游增长缓慢、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客源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机构日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目前存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湖北省旅游产业在中部地区的地位、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竞争力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更新观念、推进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创建品牌、改善收入结构等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烹饪人才的稀缺成为包括浙中地区在内的餐饮业发展的瓶颈,要突破瓶颈的制约,必须大力发展烹饪教育。本文比较烹饪教育发展,从餐饮市场、本地经济发展角度对当前烹饪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浙中地区烹饪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浙中地区烹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1月,日本扶植的伪湖北省政府在武汉成立,这是日本统治湖北沦陷区乃至整个华中沦陷区的重要机构。在整个抗战时期,这一伪政权机构在组织形态和隶属关系上经历了若干变化,其内部也充满着权力纷争;在本质上,它始终是一个影子政府,是日本推行"以华治华"方针、对中国实行野蛮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