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变向运球是控制球队员摆脱与制约防守队员的锐利武器。对比体前、背后、后转身等变向运球,胯下变向运球具有下列特点:1.改变方向之前及以后,球均可保持在体侧,以利于保护球。2.变向运球,隐蔽性强,对手难以预测。3.能与其它技术有机结合,连续变化使用。例一、“1+1胯下”变向:以右手运球为例,面对防守队员左脚在的,右手拍球经胯下地面弹向身体左侧,同时右肩向左前方倾出,作超越对手状。此时若对手相应侧滑步堵住,左手即再拍球经胯下地面弹回身体右侧,同时左肩迅速向右前方倾出,迈右脚换右手运球快速超越对手。例二、“体前…  相似文献   

2.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后转身,接前转身后仰跳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 动作要领(以右手运球为例) 1.右手运球欲向防守者的左侧突破,若防守者欲防守左侧时,则以左脚为中枢脚,右手按拍球的右侧前方,随着后转身,把球拉向身体的右侧方,换左手运球,从防守者的右侧突破。 2.若防守者迅速调整位置,堵防右侧,则又以左脚为中枢脚,左手再运一次球后,双手持球,右脚向左前方跨步,快速前转身,后仰跳投。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案背景近日,笔者有幸参加金华、台州、湖州、温州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活动初中组篮球展示交流课《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方法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是"蹬地、转体、探肩、加速",本课的重点是换手、转体;难点是探肩,变向突破。为此,围绕课的重难点,巧妙借助体操垫的不同摆放,围绕着"人——球——垫"进行教学,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流程环环相扣,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练一练",有效落实教学重难点,取得  相似文献   

4.
《篮球》2007,(2)
练习一:体前结合胯下八字运球(一)运动员双手各运一球开始练习(如图1-1),左手由前向后作胯下运球的同时右手作体前变向运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左手接右手的球(如图1-2、1-3),然后右手由前向后作胯下运球的同时左手作变向运球,左手接右手的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如图1-4、1-5)。如此练习30~40次后,变换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篮球运动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单个技术动作,而且要将几种技术组合、连贯起来运用,富于变化“突破———一并步低手投篮’你是技术组合运用的具体体现。动作方法:(以篮板右侧三分线附近45度角以内为#IJ)进攻队员待球基本站立姿势:面对防守以左脚为中枢脚做交叉步突破(或以右手运球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突破)右脚前脚掌内侧迅速蹬地,上体稍向左移,右肩向前下压,重。C向左前方移动,右脚向左侧前方跨出,将球引于左侧,左手运球超越防守紧接着右脚用力蹬地,向篮下跃出一大步,跃起的同时双手持球,双脚同时落地,(也可左脚先着地…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篮球教材的运球技术主要包括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按拍球的部位、球的落点、手臂的屈伸和缓冲时机、眼手分离的控制能力、降低身体重心运球、运球在身体侧前方等因素是运球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制约学生快速掌握运球技术的瓶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人、篮球、篮球场探索出一些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一、听鼓声换手运球目的:均衡发展学生左、右手原地运球的能力。方法及规则:持球姿势准备,听到一声鼓响右手运球,听到两声鼓响换成左手运球,听到密集的鼓声则变为低运球。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运球的基础上,通过鼓声提示学生运球中进行换手,增加原地运球练习的趣味性。教学建议:1.游戏前,学生先集体展示右手原地运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运球水平,纠正、规范运球的动作后再进行换手运球的练习;2.导入游戏时的语言:"让我们来点小变化——听鼓声换手运球,请同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篮球运球教学和篮球运球测试,笔者发现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S"型篮球运球过杆时换手运球脱手现象极为突出,从而导致测试成绩下降,大大消弱了学生对于篮球运球的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运球脱手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在过杆换手运球时双手掌心向下,手指指向身体前方,使得篮球在换手过程中受力位移,落地反弹角度出现偏差,导致篮球不能按照预期路径弹到另一只手里从而脱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找来运球成绩优  相似文献   

9.
<正>一、重难点确定的理论分析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1]的一个教材内容,该教材是在小学原地高低运球和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但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对于七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10.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是运球突破技术中最实用、最容易学的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最喜欢学习运球突破的,一方面他们是受到艾弗森等NBA球员高超球技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喜欢运球过人。下面我介绍教学中五种巧用篮球场地、标志物、学生来提高学生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合理分配学生练习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11.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运球队员利用突然改变运球方向来突破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多在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运用。在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技术动作的运用,由于学生对动作运用要素的理解、把握不准确以及动作变化的掌握很单一,导致了在运用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以提高学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易犯错误1:运球节奏变化少。原因分析:初学者的双手和两臂的运动肌肉感觉没有和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建立起正常的条件反射关系,运球时出现忽快忽慢的现象,容易被防守队员抢断或自身出现失误,无法完成突破动作。纠正方法:强调变向运球时,双手五指分开,按压在球的两侧,身体重心随球的变化而移动,组织学生进行原地体前换手运球(图1-1)。  相似文献   

13.
《篮球》2007,(5)
练习一向前行进间双手运两球的高运球练习行进间双手控制两球开始练习(如图1-1),右手向下拍球之后接左手递过来的球(如图1-2、1-3),左手接住弹起的球同时右手再向下拍球(如图1-3、1-4),依次循环。脚下保持慢速向前行进,每步步幅大约40公分,向前作20米后变化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如何像艾弗森一样变向运球想学艾弗森,必须先做到两点:手感、速度。手感要靠多多的磨练,速度几乎就是天生。手感和技巧可以多多学习、勤加练习。第一步:运球时要以指尖感觉皮球,稍微使劲,用力运球,左手练习、右手练习、换手练习,只要多练习,可以增加球和手的触感与球感,容易让自己控球上手,人球一体,甚至随心所欲。刚开始练习运球时力道要重一点,除了可以借着皮球的反弹,增加手指感觉外,也可以缩短运球时间,在瞬间变换动作或方向,制造假动作,达到抛开对手的目的。当你运球渐渐熟练时,运球的重心就要放低,以增加你运球推进或换变方向的速度,同时减少对手抄截或干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体前不换手变向运球,是运球队员不换手向左或向右横运球,改变运球方向,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方法。体前不换手变向运球跳投是指完成这种运球方法后跨步急停跳投。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进攻技术,具有摆脱突然、不易封盖、简单易学等特点;也是"以小打大、以快制高"的进攻武器。由于整个运动是行进间进行的,所以连贯性很强,突然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关于练习设计的合理性的思考在本节课的基本部分,脚背外侧运球的教学中,执教者首先安排了三个练习,分别是:练习1:两名学生各持一球,相对站立,练习开始后向对方脚背外侧运球,当双方相遇的时候,运球从对方的右侧入(变向),到对方开始运球的地方停球。练习2:练习者一人一球,绕顺时针方向一圈,然后绕逆时针方向一圈。练习3:两人一组,一人一球,一人原地做球性练习,一人脚背外侧运球绕过  相似文献   

17.
控球的注意事项1、应该用手指运球,而不是手掌。运球高度最好不要超过腰部(这样比较容易控制球)。运球时手腕要放松,用向下按压的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2、运球时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的情况。如果运球时只顾低头看球,很容易因为看不到处于有利位置的队友而贻误战机,甚至连自己已经处于容易投篮的位置也不知道。3、控球后卫最怕的是什么?当然就是在自己控球时,球却突然跑到了对方的手里。通常说来,面对防守时,对方有两种抢断法,一是在你右手控球时上一大步,其身体贴在你身体右侧,胳臂长伸,插入你身体与球之间,将球拍掉;二是在你右手换左手过人时上一小步,胳膊正好放在你运球的路线上,等你把球送入他手中。  相似文献   

18.
对于已有相当程度的选手们,在此提供一个练习换手运球的小技巧。 在球场内可能行经的各种运球路线上放置多张椅子充当防守者,进行换手运球练习。当你接近椅子时就快速换手绕过它,同时必须准确地控制球的动向。注意!不论左、右手都必须精通这项技巧,否则只会换单一方向,极容易为防守者识破。 另外请记住:尽量降低球反弹的高度,球反弹得越低则换手的速度会越快。五、一对一单打练习 学员们分成3~4组,按组别各自站在球场任一瑞的底线,每组的第一位学员就防守位置,次一位则持球准备进攻。持球学员运球突破防守者向前场推进(注意…  相似文献   

19.
<正>开学伊始,笔者有幸在网上观摩了"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名师课堂"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笔者特别关注了两节水平四的球类教学课,一节是伍书春老师的《足球:直传斜插二过一》,一节是宋卫华老师的《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两节课的教学给笔者的触动较大,让笔者对水平四球类技、战术教学又有了新的理解,但同时就一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笔者认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一、案例背景最近参加了一次青年教师的研讨活动。笔者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上了一节三年级的《篮球——多种形式的运球游戏》课。从教学设计到上课,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检阅的过程。二、案例描述本次课上笔者设计了一个行进间的运球游戏:布置场地时在区域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地垫,让学生找2~4个不同颜色的地垫。笔者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设计自己的运球路线,完成直线运球、运球变向、换手运球等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