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笔者创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验证了这些创编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开发了一系列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大课间等活动,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社会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一、设计思路以"健身育人"的理念为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体验、欢乐合作的学习环境。本课是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身体娱乐板块中的学习内容,整节课以"欢乐游戏合作分享活力课堂"为主题,设计了"动物模仿秀""动物跳跳乐""食物大搬家""食物大作战"等游戏,结合游戏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采用游戏练习、比赛练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以弘扬民间体育文化,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发现相关政策、领导与教师对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持开放性态度,学生态度积极,目的成多样化,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的热情与创造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本课程体系,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76-77
<正>一、问题分析(一)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誉为"生命的蝴蝶"。毽子的踢法甚多,共有一百零八种花式踢法,集趣味性、普及性、健身性为一体。可基于"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通过普及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二)踢毽子活动器材简单,携带方便,不受场地限制,参与面广,为学生提供了正确课间游戏活动的方法,同时踢毽子还可以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为学生锻炼找到了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 为适应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培养中师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我根据小学体育的特点,从游戏教学入手,制定了游戏教学进度,使其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我的游戏教学进度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学年学习编写游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整理自己熟悉的民间少儿游戏。在民间有许多游戏,但大都没有文字记载。通过整理这些游戏,学生就可掌握游戏的编写步骤和方法,为以后编写体育游戏打下基础。第二学年注意观察教师的游戏组织方法;将民间游戏修改、翻新;在体育课上组织同学进行游戏;锻炼组织能力。第三学年了解游戏的类型、特点;自己编写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组织进行,提高组织能力。实施游戏教学一般应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进行,学生在课前向教师说明要组织的游戏及其组织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学生整  相似文献   

6.
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既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又简便易行,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合理利用.从而能增强学生体质,继承弘扬民间体育文化,拓展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民俗体育游戏是民间的传统游戏,其特点在于趣味性强、规则简单,且流传广泛,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效引入民俗体育游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体育,不再抗拒;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运动中爱上体育,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缓解学业压力。实践证实,民俗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民俗体育游戏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民间体育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容丰富、简单易学、促进健康等显著特点,近年来逐步进入学校体育的视野之中,深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融合运用。研究认为: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融入民间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激发运动兴趣,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展大课间校本课程以来,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增强了,师生、学生间关系更加和谐,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民间游戏与大课间活动的关系,探索了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的操作程序,对民间游戏在大课间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初步探析,将传统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大课间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同时传承民间体育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体育游戏创编的几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继承是基础点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在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继承和保留一部分对体育教学有积极影响的传统体育游戏,或借鉴和吸收部分传统、民间游戏中的积极因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民族  相似文献   

11.
<正>靖江城北小学靖江城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充分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城北小学是江苏省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实施大课间以来,学校充分发挥乒乓球特色效能,积极开展乒乓球游戏、乒乓球素质操、师生校园集体舞等,确保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它不仅是主教材的有益补充,更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良好方式。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对一节体育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一节立定跳远课为例,就体育游戏辅助主教材的教学谈一下选择游戏的策略、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阳忠诚  杨海平 《灌篮》2021,(3):79-80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引进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其中就包括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其因丰富性和趣味性,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高校体育教师所接受。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应用策略,最后论述了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体育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辅助形式。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高质量地完成,不但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对稳固体能、提升技术技能,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融融,即融入。纵观现在的一些家庭"体育作业",存在单一、随意、无目的性,只是一些单纯的、类似课课练的内容,并不能把平常生活中趣味性强、学生乐练、乐学的民间游戏、传统体育内容融入到家庭"体育作业"之中,致使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5.
主动"体育游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将体育课的内容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运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区别于根据大纲规定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为了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将深圳第一技工学校94、95级432名学生(14~15岁)分为传统教学班和主动"体育游戏"教学班.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婴戏图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画,记录了大量古代少儿体育游戏活动,有着"礼失求诸野"之价值.婴戏图中展现出的少儿体育游戏形态具有浓厚的民俗性、娱乐性、地域性和阶层性等特征.少儿游戏的道具应是环保和安全的;少儿游戏的空间应是敞开式的;少儿游戏的群体应以生活中的伙伴为主;少儿游戏的目的应重在"寓教于乐",不能太功利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从建立监督机制入手,以切实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决定实施"校园体育一小时‘飞行检查’",并于2015年初制订了关于开展校园体育一小时"飞行检查"的工作方案,成立中小学"校园体育一小时"飞行检查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开展随机检查,力求在制度建设上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深圳开展"飞行检查"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具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主题的提出为了有效地破解课改中的教学难题,我们提出了"游戏辅助的体育单元教学"主题研究。大量的研究证明:以游戏的活动方式辅助体育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体育技能有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以游戏的活动形式关注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游戏辅助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避免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损害,教师采  相似文献   

19.
韩风歌 《体育科技》2022,(5):54-56+59
在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积累了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休闲娱乐内容,当其应用于体育教育时,它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对KDL理论进行论述,站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从KDL理论出发,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类,系统地搭建体育游戏资源库,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多专业的体育游戏选择,为游戏化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志超 《体育教学》2009,(12):11-11
广西灵川县大圩初中以体育课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游戏、舞蹈、项目训练为一体的艺术体育教学模式来促使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学校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