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湖北省这次评优活动参与的各地市32节小学体育课各具特色,每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上,都能根据各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材内容。32节课的教学内容集中在球类、田径、韵律、体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游戏六个项目上,具体为:球类12节,占37.5%,其中足球9节、篮球3节;田径6节,占18.7%,其中跑3节、跳跃2节、投掷1节;韵律4节,占12.5%;基本体操6节,占  相似文献   

2.
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上,高中组共展示了12节课(其中指定内容6节,自选内容6节),其中,田径类5节、球类5节、新兴体育类1节和体操类1节。本届高中组展示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的创新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均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对下一阶段高中模块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本期专题从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器材的创新运用以及高中课程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课例的设计理念及思路进行了回顾,以期能够给予一线教学实际的指导及借鉴意义。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在本期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3.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4.
按国家器材标准安排少儿篮球教学内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家器材标准下少儿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研究。认为:小学1年级学习原地运球及运球走技术,2年级学习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3年级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4年级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5年级学习持球交叉步突破、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6年级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初中阶段学习进攻基础配合及小学阶段学习的进攻技术在配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本次活动共展示了3节课,评课点是围绕"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准备兼体能"进行探讨,在此,笔者针对《篮球: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一课进行剖析,探讨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与可参考借鉴之处。一、教材理念呈现篮球运球与传球是篮球教学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之一,学好篮球的运球和传球技术,能够为其他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执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与传球技  相似文献   

6.
<正>球类体育课中有教师、学生、球3个要素,存在4个主要关系(图1)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学生关系左右教学质量,教师—球关系衡量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学生—球关系体现学生对球类项目兴趣培养与练习质量提升,学生—学生关系决定团队协作效果,他们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本次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小学五年级《篮球:移动+传接球》教材1个单元5个片断、2节常规课和1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现场展示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妥  相似文献   

7.
一、重新理顺教学内容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以后,教师有了自主选择和安排教材的空间,但大部分教师还是过于坚持以往的技术教学规律,围绕"运球——传接球——投篮"等直线型的教学模式,这从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讲,是有值得商榷之处的。首先,从学生情况讲,初中阶段都已经接触过篮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1年"案例互析一",通过对杨文能老师编写的"篮球传接球教学设计"讨论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物体在空间的传接方法",教材选为"篮球胸前传接球"。这个结论的教学意义体现在:第一,以"物体在空间的传接方法"为教学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为教材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缘起篮球运球技术是水平二体育教材球类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是初学者较易掌握,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运球技术为其他篮球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原地运球,笔者通过多种运球游戏在实践中运用,但总是不能很好解决学生运球的节奏问题和运球看球的毛病。  相似文献   

10.
许斌 《体育教学》2010,(7):42-42
一、案例背景 篮球运球技术是水平二体育教材球类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是初学者较易掌握,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运球技术为其它篮球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原地运球,我也进行了多次教学,也运用过多种运球游戏,但是总是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运球时的节奏,解决运球时眼睛看球的毛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深圳市50位中学体育教师在田径项目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高,但长期形成的体育教学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球类项目已经取代田径类项目成为深圳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首选。同时发现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完整运动技术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简单的围绕着单元教学体系进行设计,使内容过于枯燥单调,缺乏趣味性是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体育教学内容要反映教育和体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不断更新。因此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强调改革和创新。然而现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内容多时数紧,而班级人数又多,想在每学年内较精的掌握各项技能和方法,有较大困难。其基本教材共七大项。 1.基础知识(6~8节); 2.田径(16~18节); 3.基本体操(8~10节); 4.技巧与器械体操(14~16节); 5.球类(8~10节);  相似文献   

13.
1.1体育教师对体操类教学内容的选择较少受“安全第一”以及象山县当前学生运动比赛项目的影响,例如象山县每年主要有田径、篮球、乒乓球等比赛项目,体操类项目在学校属于一个冷门项目.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田径、球类为主,器械体操没人上的现状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学生注重文化课学习小胖墩较多,学生体质差不便开展体操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分类对于初中田径教材拓展体系的研究,应建立在对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合理分类的基础上。从文献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以往的田径教学内容分类方式过于突出了技能性的内容,混淆了田径运动与田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弱化了田径健身、娱乐、实用性等价值的开发。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应以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为核心,有利于引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基本情况的概括与分析小学展示课的授课内容是以田径类(跑、跳、投)、球类、体操类为主,校本类项目为辅,分布于各个水平段,但是没有三年级和六年级的课(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展示课自选教材的选择均以常见的体育教材为主,并且侧重于学练相关的运动技能,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相关的运动技术为目标。每节课的器材选择与运用大多数能恰到好处,从  相似文献   

16.
田径教学课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体育教研员评课中经常点评的教学内容。因而,如何评价一节田径教学课是体育教练员时常关注的学校体育学术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评课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此为推动我国中小学田径教学水平的提高尽微薄之力。一、体育教师对田径教材的把握体育教师是否对田径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评价一节田径课成功与否的切入点。田径教学与其它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能教学部分在这次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首届室内体育课展示与研讨活动中,共有中小学室内体育示范课33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泳、体育舞蹈、健美操等。教学层次更是涵盖了水平一到水平五(见表1)。二、副教材部分副教材的设计主要围绕两个目标。一是主教材的教学练习过程无法达到课程所要求的运动强度,需要副教材加大练习强度。二是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身体的局部(比如上肢)进行活动,需要副教材补充练习(比如下肢练习),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8.
1 完善健身课程 (选项体育课教学内容 )表 1 实验班学生选项体育课教学内容类型重点技术教学明确基础配合了解战术配合素质练习篮球选项课(1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2 )原地持球突破技术(3)体前变向运球技术(4)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5)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6)个人防守传切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穿过、交换配合攻守人盯人战术配合攻守区域联防战术配合排球选项课(1 )侧面下手发球(2 )正面上手发球(3)双手垫球(4)双手上手传球(5)正面扣球“四二”配备“五一”配备“中一二”“边一二”“心跟进”“边跟进”武术选项课(1 )基本功练习(2 )…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0,(3):44-45
<正>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第六章的教学内容之一。八年级教材是在七年级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学习较难掌握的脚步动作,以及提高传接球、运球、投篮等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运用能力。运球急停急起教学主要通过由"慢—快"的速度变化进行行进间练习,在基本掌握动作技术之后,进行由一名防守队员逐渐过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初中组共展示了12节课(指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各6节),其中,体操类7节、田径3节、球类2节,从课时计划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安排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从器材的创新到多媒体教具的运用等,均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对下一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形成了启示与引领。基于此,为了较为全面地呈现本次观摩展示活动的理念与特点,聚焦当前初中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热点及存在问题,本期结合初中组的教案集和现场展示情况进行了专题组稿,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与落实、课时计划撰写的规范性、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环节组织、教材分析与处理、器材资源开发与创新、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设置、体能练习与"课课练"及如何参与观摩学习等,涉及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操作的各个层面。其中,体操类教材、练习密度及运动负荷等问题成为了广大观摩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对于"课课练"的内容与时间安排等则仍存在不同观点,对此也请广大读者在关注本期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思考这些问题并积极撰稿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