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及投掷能力,提高学生兴奋性。游戏方法场地为椭圆形,半径8~10m,如附图。一个排球,10个小手球(或沙包),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各为10人,成半圆形站在起跑线外,中间两名男生用力将排球高高传起,周围一组学生打空中排球,击中得分,计分数。另一组学生拾球,中间两名男生再次把球传起,换另一组学生投掷手球,对组拾起,累计分数,以此类推,最后以累积分数定输赢。游戏规则1)学生必须站在线外掷球得分,过线为违例,击中1次为1分,最后以累计的分数多的一方为胜。2)投掷的学生可不同时投掷。…  相似文献   

2.
神奇小投手     
1.游戏:攻占堡垒游戏准备:海绵球若干,海绵垫6块,游戏方法:以肩上投掷的方式将球迅速掷向前方堡垒(海绵垫摆造的三个堡垒),以攻占最远的堡垒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正>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远度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即投掷者身体后倾的角度和投掷者的腰腹以及上肢力量。在这两个因素中,身体后倾的角度可以通过短时间辅导予以纠正、提高。而投掷者的腰腹以及上肢力量则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才能获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应把改善投掷者身体后倾角度作为首要教学因素。面对"怎样才能获得尽可能长的用力工作距离"和"怎样发挥腰腹以及上肢力量"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两种"直观教学法"的演示,改善教学环境和方式,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4.
掷实心球是发展青少年力量素质的很有实效的锻炼项目。新《标准》在测验规则中,明确规定了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规范和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它的技术特点注意强调:1.双手握球.因器械体积大,握法很重要。2.掷球时两脚前后站立,身体正对投掷方向,这就要求学生不能转体成侧向,不能单臂发力,球出手前不能跳起,应掌握好蹬腿以腰腹力量带动挥臂的用力顺序,充分发挥腿、腰、腹、背、臂部肌肉群的协调用力把球掷出。3.球举于头上后方至出手前,因受动作限  相似文献   

5.
<正> 打目标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和投准能力。游戏准备:实心球四个,排球二至四个.在场地上划一米和八米为直径的同心圆两个,四只实心球放在小圆圈内.跑表一只. 游戏方法: (一)在大圆圈外将游戏者分为单数和双数面向圆心相隔站立人数相等的两队即甲队和乙队. (二)教师发出游戏开始信号后,先由甲队一方的游戏者用双手掷球向小圆内的实心球打去,直至甲队把小圆内的实心球全部打出小圆圈外,然后由乙队进行游戏,单位时间内用时最少的一队为胜队. 游戏规则: (一)投掷方法必须以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的姿势打出有效.  相似文献   

6.
前言 塑质地掷球(Bocce意大利语)是一项古老而年轻的体育项目。据史料记载,这项运动起源于5000年前的古埃及。那时。人们用石头磨成圆形的球进行投掷游戏,由于这种游戏方法的简便易行,且饶有兴趣,很快被人们所喜爱,并广泛流行起来。19世纪末,这项运动便风靡西欧诸国,并随欧洲移民传播到世界各地。球的材料亦被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所代替,发展成塑质地掷球和金属地掷球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7.
<正>一、体育学习方式应用例析(一)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水平四)教学目标:1.学生乐意参加实心球的各种练习,主动探究投掷实心球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了解影响实心球远度的两个因素;2.通过各种投掷练习促进学生上、下肢力量的提高;3.培养学生勇于探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力图解决学生前掷过程中如何利用身体各关节力量进行投掷,增强身体各关节对球的控制,提高控球手感,掌握双手正面前掷实心球中的肩关节带动肘关节挥臂用力技术动作,体会全身协调用力,为完整的前掷实心球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标能说出对墙掷反弹球的动作要领,做出背后过肩、蹬地转体、快速挥臂的投掷动作,提高掷准能力,发展力量、速度和协调素质;培养竞争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肩上出手、背后过肩、快速挥臂;投掷和接球的准确性。过程一、课堂常规:(略)二、热身活动:游戏:“单脚开火车”可乐瓶操(音乐伴奏)一、“反弹球”——对墙掷球反弹比远二、游戏:“保龄球”——滚球击可乐瓶放松:小雨沙沙总结和评价布置亲子活动教学内容1.成四列横队站立。2.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的交流讨论。3.4人一组进行游戏,做到注意安全,注意力集中。4.韵律操动作到位有力,充…  相似文献   

10.
我是县城小学的体育教师, 在实践中,克服了人数多、场地小的条件,自创“三多一注意”方法来提高小学生投掷兴趣,现介绍如下: 一、三多 (一)自制小器材多 教师自制器材有竹条、彩带球(系有彩带的垒球或其他小球); 学生自备器材有纸飞机。纸板、沙包、橡皮球、(旧)羽毛球。 (二)投掷方法多 对地练习:打纸板游戏、对地掷橡皮球反弹比高。 对空练习:掷纸飞机、沙包、橡皮球、羽毛球、彩带球,甩竹条。 对墙练习:根据学生身高,在墙上画不同高度的图案,让学生对着图案掷。 击悬挂物:在投掷区上空悬挂球、花环或其他标志物,让…  相似文献   

11.
<正>在排球教学与训练时,利用排球游戏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既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体能提高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此,笔者将自己常用的增强学生力量的排球小游戏介绍给大家,期待获得广大体育同仁的建议和指正,以便丰富与完善游戏,以及更好地为教学与训练服务。一、俯撑拱球游戏目的:增强学生的上肢力量,激发学生力量练习的积极性。游戏准备:在平整的地面上画2条相  相似文献   

12.
1、游戏目的1)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垒球项目的方法和基本规则,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协调等素质和起动速度、短程加速能力及投掷能力。2)在分组合作中,使学生知道团结产生力量,协作才能成功,体验快乐体育。2,游戏方法将男女生各分为人数相等的2个队,轮番攻守,比赛共6局,每队攻守各3局,积分多为胜。比赛开始,攻方1号队员将沙包掷向  相似文献   

13.
推铅球和掷实心球是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投掷内容,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测练内容,是许多省市初中升学考体育选择的典型项目。推铅球和掷实心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发展力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强上下肢和腰腹部肌肉力量。特别是增强肩带力量;学会正确的投掷方法,提高投掷能力,获得田径竞技运动的心理效能。要想提高推铅球成绩,练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投掷实心球现状及技术动作进行浅析,认为在教学中要将投掷动作进行规范、细化,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技术,并通过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的练习,能有效提高投掷实心球成绩。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游戏目的: 1.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发展上肢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二、游戏准备: 二公斤实心3个,伍百克手榴弹10个按等边三角形立放,每个手榴弹之间的间距均为13-15厘米(视实心球大小而定)。场地如图: 三、游戏方法: 1.参加比赛的同学每人连续掷滚三次实心球。掷时应站在起掷线之后,用手将实心球掷滚向前面立放在等边三角形规定位置上的手榴弹,击倒一个手榴弹得1分,第二次、第三次掷的方法同第一次,但每次掷完后需将击倒的手榴弹重新立放在等边三角形规定的位置上。累记三次所击倒手榴弹的个数为每个同学的最后得分。 2.以班为单位进行分组比赛,规定每组参加比赛的同学人数,各组同学得分相加即为该组团体总分。比赛既计团体总分又计个人名次,如有同学一次掷球能同时击倒十个手榴弹,另外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6.
一物多用     
<正> 一球多用。实心球是力量性器材,可做推掷练习,发展腰腹和上肢力量的练习。编一组球操,或把球等距离码放在地上,能做跨步跑和“穿过小树林”曲线跑等游戏。一包多用。人手一包,除空中抛投拍手接包外,还可投固定目标和打活动目标游戏,以及组织分组拽包比赛。  相似文献   

17.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8.
铅球教学与训练,主要技术是持球,滑步,最后用力拨球和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几个部分,而用力掷拨球又是决定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为提高上肢力量,在掷拨球教学中采用提拉式,上推式和吊球拨球法进行练习,不仅提高运动机能,而对提高身体素质,增加上肢肌群的爆发力量,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实验对比,明显提高了运动成绩。该方法不仅适用教学,而且对训练也有指导价值,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胶圈具有安全、耐用、多功能的特点,作为投掷器材、重物以及各种替代物,增加投掷类辅助游戏的数量,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提高肩、肘、腕关节的灵活度,发展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和力量、协调等素质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一、青蛙跳兜1、游戏准备胶圈、圈网兜、垒球或小皮球,场地如图1。  相似文献   

20.
掷球不远的主要原因是上肢力量差,其次是对技术动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就技术而言,应该明确持球时一定要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根部触球,大小拇指支持于球两侧。持好球后将球放置在锁骨窝处,紧贴颈窝,尽量靠近人体中心轴,以利于稳定重心。臂要稍低于肩。以便于发挥胸大肌和背阔肌大肌肉群的力量。投掷时,一定要滑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