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观华 《教育文汇》2013,(20):22-22
一个星期二中午,婷婷来到我办公室,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我……不想在学校住宿了,想……想回家住。”我有些不解,想家了?不习惯?受同学们欺负了?与同床的伙伴吵架了?嫌上铺不好吗?四年级的孩子突然离开父母,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在学校,可能有些不习惯。有几个孩子刚住校的时候,由于想家想父母还哭了好几次。婷婷两个月来虽然不爱说话,很少与同学们一起玩,可一直表现得很坚强,从没有哭过,和同床的关系也较融洽,没有产生过什么矛盾。今天怎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2.
我从来没有这样难过 “爸,妈,我想转学。” “说什么?你?”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注视着我。 “我,我……”我语不成声,在父母面前大哭起来。 我是一个差等生,成绩一贯不好,但我有起码的自尊。上学从不早退迟到,上课注意听讲,平时自己觉得也算努力。尽管如此,可还是从来  相似文献   

3.
人人都会有心事,都会有烦恼。若要问起我的心事和烦恼,我会毫不遮掩地说:“个子矮 !”   都 13岁了,至今身高才 1.41米。在路上,如果遇到了问路的人,他们总会用“小朋友”、“小弟弟”来称呼我。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场面:家里来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客人。他们见到了我,总会向我的父母这样问道:“你的宝贝儿子上小学几年级了 ?”听了以后,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这也难怪,我实在长得太“袖珍”了。长得跟我一样小巧玲珑的同龄人士恐怕“濒临绝种”了。   一些高个子的人挖苦道:“我也想当矮仔,矮个子坐车半票……”班里的…  相似文献   

4.
锁不住的爱     
锁的作用显而易见,是用来锁门的。可是,我心中有道门,却被一把锁打开了。步入中学,同学们纷纷向父母发表“独立宣言”,我也不例外,有些想法再不向朝夕相处的父母倾吐。“我长大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了。”坐在书桌前,对着日记本,常常这样呆呆地想。  相似文献   

5.
致小娟     
“我一个劲地读书,我一定要让知识来改变我自身的命运。因为我有志气……而一天在家,我不爱梳头,洗脸,但我不在乎了。不读书,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灵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引自一位失学女童的书信  相似文献   

6.
父母粗暴地斥责我怎么办? 山东济南市一小学六年级女生来信说:我越来越感到父母不尊重我。我一有小错他们就粗暴地斥责我:“你怎么这样不要好!”“告诉你,再这样下去没有好结果!”有时我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书本呢?”在教学《书——我的知心朋友》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了:“我认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终生的伴侣,是最诚挚的朋友,我们能从书中获取大量的知识。”“我觉得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要不断地从书中吸收营养。”“我想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同学们说得真好!“我觉得书不好,我们家隔壁的一个哥哥,原来学习成绩很棒的,还是班级里的中队长呢!后来迷上了看课外书,成绩直线退步。”——不和谐的声音让…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把独生子女比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殊不知“小皇帝”的大权被“臣子”窃取后,“小皇帝”不过是空有其名,不得其权,只能一个劲地读书,在享受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的同时,选择的权利却被父母剥夺了. 是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独生子女.我渴望自由与独立,希望能够夺回我失去的东西.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考虑好了将来我选什么专业,虽然根据就业情况不时有点变化,但总是离不开那几个看上去前景大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工程、金融专业……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纷纷说:“想”。就这样我们的研究课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周建 《师道》2006,(11):25-26
“毕业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去找一份好工作,自己独立生活,不用父母再为我操劳……”“毕业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去赚大钱,帮爸爸妈妈买房子,买车子……”“毕业后,我……”“……”我手中的红笔不停地在这一本本用心谱写的周记本上勾勒出一个个倩舞飞扬的“优”字。不  相似文献   

11.
琦,是个幸福的女孩,我这样认为!“在亲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的舅舅了!”琦眼中充满光彩地说道。“他比我的父母对我还好!除了舅舅,就是外婆了!”“那你的父母呢?”“呵~我的父母?都不知道排到第几位了!”……我无奈地笑着,对她的生活并不了解,所以也不好发表什么言论,只有倾听,加上微笑!刚刚开完家长会,琦把她的舅舅叫了过来。散会,回家。一路上琦很不开心,觉得自己对不起舅舅。我看出了她的心思,但是没有什么语言,还是用我自己一贯用的方法,让她一个人想,一个人悲伤!从悲伤中总结,从难过中长大……我们走到车站,不知怎么的,说起了家人,她…  相似文献   

12.
叶歆 《教师博览》2009,(11):61-62
敬爱的编辑: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看了你们的《教师博览》杂志,在吸取了很多营养的同时,也想向你们倾述我对中国教育的一些想法。我曾想放弃学业,只因为我不喜欢这样的教育,但老师对我说:“你现在这个年龄,不读书又能干什么呢?”想想确实也是。我知道。在如今的社会上没有知识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我更知道作为一个山村里的人,不读书、没有知识意味着什么。知识是重要的,也是我们所渴望的,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却让我感到了教育的众多弊端。  相似文献   

13.
10月24日 星期三 小雨 “怎么回事?才考这么点分?还想不想念书?”,不堪入耳的话又是一大箩筐,我烦躁地甩甩手,准备耐心听完父母的训斥,在父母面前,我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家务活也不做,成绩还考这么差,以后不许熬夜了,别浪费了电……”“我……”我欲言又止,什么嘛,一次考差就这样,到底要我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策划人语】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城里孩子被父母带到乡下外婆家难得地放松了几天,回来后,孩子写了一篇日记,日记中有这样几句话:“我真羡慕外婆家的大黄狗,多么自由,多么轻松自在,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没有人管它,它也用不着做那些总也做不完的作业,更没有人逼着它学什么钢琴、书法、英语什么的。我要是外婆家的大黄狗多好啊!”真是人不如狗。这样的想像,这样的语言,匪夷所思,令人惊诧。可是孩子的情感却是真实的。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从进幼儿园起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学习的负担与日俱增,除了上学读书,回家后还有…  相似文献   

15.
开不了口     
我很佩服那些沿街乞讨的人们,他们敢于向过路的人开口,向你要施舍;我很佩服那些搞推销的人们,他们敢于向陌生的顾客开口,问顾客是否要自己的产品;我甚至佩服那些拦路抢劫的人们,他们敢于向目标开口,问你身上有没有钱。我却开不了口。“妈,您到底是怎么想我的?您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个没用的东西,说我长大了以后肯定没出息。我不止一次想问问您,可一想到您那严肃的神情,话又缩了回去。我没有面对您的勇气,实在是开不了口,我也有自尊,您天天这样说我,我如何生活?干脆……咱们一辈子也不讲话算了……就让我成为一个废物吧,成为一个社会的败类。”…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17.
马秀珍 《宁夏教育》2004,(10):58-59
刚刚期中考试结束,我收到了一位中学生朋友的来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现在很无助、很痛苦。我的痛苦来自于期中考试失败,我几乎没有生活的勇气,虽然我的父母没说些什么,但我想他们一定也很失望,不知老师、同学们又是怎么看我的,我甚至都不愿再面对任何人……”几乎与此同时,我又看到了这样的一组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死亡,每分钟有一人自杀死亡,自杀已成为中国15岁至35岁人口的第一种死因,每  相似文献   

18.
“妈妈,我不想读书了!”我正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她向我提出辍学的请求。女儿的想法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于是我反问她说:“怎么突然不想读书了,你才刚刚上初一,不读书能干什么呢?”“不读书后,我想———我想去———当‘三陪’。”女儿的回答虽然有些吱唔,我听来却字字如惊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太不像话了,从现在起,你哪儿都不要去,在家等着我,我连夜赶回去!”我气愤地挂断了电话,急忙安排完手中的事情后,我连夜开车往家赶,因为女儿的辍学想法让我很震惊、很紧张,我更担心女儿一时冲动真的跑去当“三…  相似文献   

19.
“葵花朵朵向太阳……”我从小就会这样唱。向日葵怎能不向阳?想也没有这样想。  相似文献   

20.
墨翟 《广西教育》2005,(1C):94-95
“小的时候,奶奶过早的去世了。那时候我有一种茫然的冲动,一心想当医生的。但是真要是那样的话,妈妈也就生错我了。我没有自信去胜任这个关系到人宝贵生命的重要岗位,负担太重……”安在旭回忆道。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安在旭不顾父母强烈地反对而进入演艺圈。1994年从汉城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他加入了MBC广播电视公司第23期演员培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