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谢庭生 《资源科学》1989,11(4):16-23
洞庭湖地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包括岳阳、长沙、益阳、常德4地市的16县和15个国营农场,总面积34966.27km~2,合5244.94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16.50%。总人口1249.27万,占全省人口22.20%。 一、洞庭湖地区土地资源特点  相似文献   

2.
胡际权 《资源科学》1989,11(5):8-12
贵州是我国典型山区省份之一,虽有云贵高原之称,但实际上属于切割深度不一,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地。据量算,绝对高度>500m、相对高度>200m的各类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其中高于1200m的中高山地占全省面积30%,低于1200m的低山山地占57%;绝对高度<500m、相对高度<200m的各类丘陵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0%;坝地(较宽阔的河谷盆地)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其中<1000亩的坝地占57.5%,1000—10000亩的占34.0%,>10000亩的仅占8.5%。同时贵州也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地区,碳酸盐岩层覆盖全省面积73%。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的现状、成就与问题陕西省大部地处黄土高原,农业历史悠久。全省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80.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96.43万人,占总人口84%;耕地面积5,663.04万亩,占总面积的18.4%;林地面积6,800万亩,占22%;草地3,800万亩,占12%;  相似文献   

4.
张忠法 《资源科学》1989,11(2):15-19
云南热区系指境内具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地区。其行政范围包括16个地州(市)、76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总土地面积为1.1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北热带占10.5%,南亚热带占89.5%。 云南热区具有山地、丘陵、盆地、夷平面、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5.
苏璧耀 《资源科学》1992,14(4):62-67
江苏省位于长江及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全省土地面积为10.26万km~2,其中陆上水域面积为2183.4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4.19%,大大超过全国水域面积占土地面积2.8%的数值,这些水域为发展淡水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葛秉钧 《资源科学》1982,4(2):49-54
一、概况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包括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农业区;黑河流域的张掖、酒泉农业区和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农业区的15个县(市)。总人口293万多,土地总面积14.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2.2%,现有耕地912.8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7%,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3.39亩。其中灌溉地721.99万亩,占全省灌溉面积的56.4%。是我省主要农业区,也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廖万有 《资源科学》1993,15(2):36-40
安徽省地处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种茶历史悠久,目前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3位。全省有55个县、市产茶,1988年茶园面积为11.72万ha,占同期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1.1%,茶叶产量5.515万t,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0.1%。据普查全省宜茶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8.
唐兴夏 《资源科学》1985,7(3):43-51
闽西北山区系指福建省武夷山脉北段与鹫峰山脉、戴云山脉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建阳、三明两地(市)所管辖的21个县(市)。土地总面积49260平方公里,占全省41%;1983年总人口476万人,占全省18%。每人平均拥有土地15.5亩,比全省人均7.3亩高1倍多,也高于全国人均14.2亩的水平。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但土地资源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自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为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探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廖正城 《资源科学》1984,6(2):74-83
广西土地总面积为23.6275万平方公里,各种地貌类型面积统计见表1。广西山地丘陵约古总面积76%,平原不足15%,是山多平原少的省区。现有耕地约3900万亩,占总面积11%。山多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构成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高达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40年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内蒙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4.12%,贵州为30%,陕西、甘肃为36.6%和44.35%,黑龙江的松嫩草原竟高达77.5%,吉林省草地以每年3%的速度退化。最近25年,沙漠化土地则平均每年以1560km~2的速度扩大,尤以农牧交错区为甚,仅内蒙古每年沙化面积就达20万ha。全国草地沙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1.
徐志康 《资源科学》1986,8(1):32-38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行政上包括九县一市。总土地面积21348km~2(折合3202.2万亩),约占湖南省总土地面积的10%,耕地301.7万亩,约占省总耕地面积的5.92%,垦殖指数为9.4%。全州人口277.7万,占全省人口的5.1%,农业人口254.2万。有24个少数民族,共171.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75%,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合  相似文献   

12.
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对地处内地的甘肃来说,既是帆遇又是挑战。如果不及时认识这一挑战,不及时出提新的战略对策,势必拉大同全国的差距。面对这种新的现实,本文就甘肃畜牧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谈一孔之见。一、甘肃的畜牧资源优势甘肃现有草原面积2.7~3.0亿亩,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40%。其开发利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畜牧业。全省农田面积为5300万亩(据遥感测算资料为7500—8000万亩),如  相似文献   

13.
大西北的资源与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西北辽阔广大,包括陕、甘、宁、青、新,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8.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9000万,为全国的7%,人均土地面积3.8公顷(5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万公顷(2.78亿亩),人均耕地0.203公顷(3.09亩),高于全国人均数的一倍。还有大面积的草地,计6544  相似文献   

14.
李强 《资源科学》1992,14(5):56-6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当前,我国人口激增,人均耕地锐减,在现有农业资源条件下,如何加快农业特別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益阳地区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但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区土地总面积1.23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8%,其中耕地面积由解放初的45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80万亩,人  相似文献   

15.
对于西北荒漠地区的潜力探讨,有的人比较悲观;有的人则比较乐观,认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在西北”。本文想就这个地区的挖潜与利用问题,谈点浅陋之见。(一)我国荒漠地区的总面积有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有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西北荒漠地区面积很大,却是我国各种生态系统中人口最稀少,利用程度最低的生态系统。由于西北荒漠地区的特点之一是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16.
苏璧耀 《资源科学》1987,9(3):35-42
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沂河和沭河下游,东濒黄海,属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全省土地面积为10.26万km~2(15390万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7%,是我国土地资源面积较小的省区,但却是我国工农业较发达的省区,近两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第一位,农业总产值仅次于山东省,居全国第二位。这种情况除了因为它有着较高的经济和文化技术水平外,也跟其土地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有关。那么,江苏省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呢?今后在利用上还有无潜力可挖呢?下面将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之丽 《资源科学》1980,2(1):72-78
巢湖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东临长江,西靠大别山,怀抱巢湖,总面积1147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2237平方公里,占19.5%,丘陵区5678平方公里,占49.5%,圩区2638平方公里,占23%,湖泊918平方公里,占8%(其中:巢湖面积783平方公里)。全区现有农业人口433万,总耕地584万亩(其中:山丘区358万亩,圩区226万亩),每人平均有耕地1.35亩。本地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无霜期230天。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因此如何搞好水稻田的园田化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和气候资源,是我区农田基本建  相似文献   

18.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83,5(3):15-22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大致在北纬26—28°之间,赣江纵贯全境,是一个以丘陵为主的红岩盆地。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吉安地区的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永丰、泰和、万安和安福等8县1市,土地总面积18714.49平方公里(折合2807.17万亩),约占江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1.2%。其中,丘陵约占盆地面积的52.5%,山地约占25.5%,岗(台)地占6.4%,河谷平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志明  晏明  何艳芬 《资源科学》2004,26(5):111-116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对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5年间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数量和程度明显加剧.盐碱化土地面积从123.25×104hm2增加到146.83×104hm2,平均每年增加1.68×104hm2,年增长率为1.26%;盐碱化程度加重,轻度盐碱化土地减少35.4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均有较大增幅,分别为79.50%和36.7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已占盐碱化土地面积的75.08%.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在通榆县和大安县.整个西部地区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已占该地区国土总面积的30.80%,区域内个别县(市)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草地盐碱化是本区域的主要盐碱化类型,约占整个盐碱化土地的60%,许多草场由于严重的盐碱化已失去利用价值.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已经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正> 山东土地总面积23508万亩,耕地12001.50万亩,总人口8838万人。人均土地2.66亩,仅为全国人均11.87亩的22.4%,同世界人均55.2亩相比仅占4.8%;人均耕地1.36亩,低于全国人均1.68亩的水平,仅占世界人均6亩的22.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更为强烈,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到2000年山东大部分地市土地人口承载量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