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 基于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相关研究和再造实践现状的调研,提出对未来空间再造发展的展望,旨在推动公共图书馆不断实现空间服务转型与开拓服务创新。[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分析,阐述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现状;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结果/结论] 空间再造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机生长点,应遵循谋求多元跨界融合、关注特色图书馆、重视智能化建设和坚持普遍均等服务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公共图书馆自身、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的价值,并通过对国内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现状进行梳理,将理论价值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提出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建设提供新思路,实现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环境下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成绩斐然,突出表现在:①构建了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标准化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②扎实推动和服务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特殊群体阅读权益得到明显保障,“图书馆+”和“互联网+”服务创新成为新常态,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城市阅读新场景,“图书馆之城”建设加快形成全球阅读典范城市;③数智赋能开创文化惠民工程新局面,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④古籍保护工作硕果累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显著。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十年发展中显现出四个主要特征: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公共图书馆发展持续动力;③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双轮驱动,打造创新发展“中国样板”;④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并示范引领国际发展,开启“中国经验”的世界化时期。面向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图书馆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开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图景。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4.
潘希荣  吴小娟 《兰台世界》2023,(S1):206-208
<正>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公共图书馆正在不断寻求变革与转型,从传统的以收藏、借阅和信息服务为中心,逐渐转向对服务创新、职能拓展、空间打造和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空间打造和服务创新成为公共图书馆实践领域的一大聚焦,通过对新型空间的打造暨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开启了服务功能上的又一次转型升级。一、公共图书馆新型空间打造暨服务创新的意义新型空间打造是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创新探索,对于借助空间凸显美学,彰显图书馆的人本属性,依托新技术应用提升体验感,灵活拓展社会合作,盘活借力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市民百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模式是以创新为基本特征,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一种服务模式,它对拓宽公共图书馆发展空间、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增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力、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并与其他文化产业资源相融合,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老龄化和代际共融倡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探寻公共图书馆促进世代融合的多元路径,是公共图书馆继续服务所有年龄群体、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型途径。美国公共图书馆界促进世代融合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指南、开展代际项目、建设代际资源、举办代际会议等层面,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美国公共图书馆促进世代融合的路径包括:加强代际理念和代际项目的教育研究及培训工作,将“代际学习和交流”作为图书馆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将代际视角融入政策文件,将世代多样性作为图书馆的重要资产;构建和完善包含准确、积极和多元老年人形象的代际馆藏资源,培养儿童对老年人和老化的积极认知;拓展或专门开辟代际共享空间,促进图书馆从单代空间和多代空间向代际空间转变;开展多元主题的代际项目,搭建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美国公共图书馆促进世代融合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参考。图2。表2。参考文献62。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主题服务逐渐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与创新实践。本文以苏州图书馆开展的“江南文化”主题服务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可以从主题资源体系的构建、主题活动、主题展览、主题信息服务的开展等方面考虑,并总结出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应加强主题选择、用户体验、与旅游资源融合、与社会力量合作和品牌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为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文章以广东省“粤书吧”工程为例,重点分析了“粤书吧”工程建设的14个最佳实践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创新合作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提出了坚持走多元主体参与的特色化道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注重品牌建设等建议,以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共图书馆需要建设全域服务体系以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全域服务是对单域和多域服务的突破和超越,其体现出线性时间与立体空间的延伸、穿越、塑造、融合、选择、感知,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时间与空间的丰富逻辑。全域服务在中国公共图书馆已有了多年成效卓著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城乡一体总分型、主题活动推进型、社会协同共建型、物流配送便捷型的新模式。未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应首先在持续深化的法制建设下不断提升全域服务建设水平;其次,根据全域服务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服务模式深化公共图书馆改革;再者,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全域服务建设有机结合;此外,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婕 《新世纪图书馆》2023,(2):42-45+71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方式。论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的探索实践,认为社会力量以“互助合作模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主要有引进资源、引进资金、引进受众等可行方式。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需要图书馆具有主动合作意识,寻找共同合作目标,提供合作便利,以此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文化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文旅融合的文化耦合点,并结合案例介绍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国家主导路径、基于全域旅游的"阅读+行走"路径、主题图书馆路径和图书馆全域服务路径,利用服务创新四要素分析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下的服务创新路径的价值。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要重视多元化社会合力与协作,主动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但要明确自身定位,以传承与复兴文化为主要目标,不能丢失基本职能和自身特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以内蒙古赤峰市图书馆为例,探讨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实践问题,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结合内蒙古赤峰市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过程,总结公共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结果/结论] 提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应首先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图书馆发展和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关注民生问题、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发展和战略规划,才能丰富创新源泉,适时推出响应国家号召、满足公众需求的新型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网红现象是指因公共图书馆的某种特质与公众关注点相契合,在互联网上引发话题讨论和传播的社会现象。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公共图书馆网红现象的分类、价值、问题与策略进行剖析。根据引发公众关注的主导因素,公共图书馆网红现象可划分为建筑设计类、焦点事件类、特色服务类和名人效应类4个类别。图书馆网红现象对图书馆营销推广、文旅融合、公众多元文化需求满足、社会化发展具有价值,但也存在实用性功能减弱、旅游化色彩过重、热度难以维系等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明确社会定位、坚持正确导向、因势利导开展营销活动、推动专业化品质化发展、打造文化特色来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赵龙英  靳长昊  陈琦 《图书馆》2023,(11):81-85
学习型社会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而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创新能有效推动学习型社会建立。国内图书馆在这方面作出了部分尝试,但模式创新程度尚不能满足当前学习型社会建立的需要。文章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相关实践为例,详述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实践过程和社会服务流程,阐释其社会服务实践方式与服务效益,剖析其运营策略调整机理,总结出乡村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营销服务三种服务创新模式,并以此启迪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吴文浩 《图书馆杂志》2012,(4):46-48,36
从公共图书馆融合社会资源,创新图书馆服务和活动入手,通过静安区图书馆对社会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应用的分析,探索社会资源对于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历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建设、从民间自发到行业自觉、从政策推动到法律规范的转型跨越,提供了社会教育、专业服务、辅助管理、扶弱助残等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人力替代,更是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以及服务体系中的各类场馆,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可以强化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不断提升图书馆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和认同度,助力图书馆事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图书馆在人类知识传播、实现终身教育中占有优越的地位,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创建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建学习型社会理当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应当用法律保障图书馆的建设,探索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注重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内容与服务进行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获得新的发展。文化走读服务满足了时代需求与公众的现实需要,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价值。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了解文化走读服务的基本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实践活动质量,多主体、服务形式、受众范围与公益性都是“图书馆+旅游”服务发展实践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内容。为满足受众要求,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公共图书馆需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强化普惠服务,丰富服务内涵,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服务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提升社区影响力应当成为新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介绍美国《图书馆杂志》社区影响力奖的评选标准,分析近四年获奖的10家公共图书馆案例。获奖图书馆的服务特色主要体现在:联合各界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创新服务类型,强化知识服务;促进种族平等与社会公平;积极推动组织变革;实践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分析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社区影响力的现状,结合上述美国获奖公共图书馆案例,从建立影响力发展规划、构建广泛社会支持网络、促进服务类型多样化以及塑造创新型组织文化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行动,图书馆学应增强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共进。本文从政策、理念、实践三方面阐述了国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行动路向:政策行动路向体现为明晰空间定位发展部署、鼓励空间功能跨界融合、呼吁空间主体协同联动和形成公共文化空间品牌;理念行动路向体现为数字中国战略下趋向“数字空间”弥合城乡差距、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场景、强化空间新型产品装备应用;实践行动路向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创新形成的四类代表性样态,包括服务文化生活场景的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注重社会力量参与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强化文化空间品牌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和数字技术赋能的图书馆智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