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词教学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取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素材,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在涵咏古诗词的过程中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观看经典节目,营造诗词氛围要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就要创设一个诗词环境,形成一种诗词氛围。我把近几年媒体上出现的经典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我爱古诗词》等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古诗词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把准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朗读、识字写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在音乐创新与文化传播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和诗以歌,诗画合璧,深化“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播。节目以经典诗词引发其中的精神内涵,带给观众文化的新记忆,为传统诗画作品赋予新时代的表达。诗词教学和《经典咏流传》的完美结合,能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让经典诗词与音乐相互交融,为其注入一汪活水,使其吐故纳新,绽放芬芳,也让学生对古诗词教学产生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美妙。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创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是很重要的手段。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当下朗读教学法使用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将初中古诗词朗读教学落到实处,使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更多学生通过朗读,爱上古诗词,也希望进一步丰富古诗词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的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一、对统编一年级古诗教学的认识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以识字为先导,先识字后学拼音;古诗词重朗读兴趣培养,强调背诵丰富记忆库。小学语文教师多学科兼教,如何发挥单体多维整合多核心学科统一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模仿运用、朗读背诵、创造表达中激发古诗词背诵积累的潜力,诵读促进识字,识字引创生成,生成引领创读,有机融合的创新转化中感受经典诗词魅力,传承传统文化。下面以《江南》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并且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了古诗词,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笔者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品德情操的目标。本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篇分布于课文、语文园地等不同的教学板块之中,这足以证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而古诗词中往往具有秀美的画面、浓厚的诗情,这些都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文章以《清平乐·村居》为例,从统整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流程两个角度,指导学生阅读和品鉴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让学生能够在朗读、对比、赏读和补白等过程中,挖掘古诗词中的语言、审美和文化要素,以此获得审美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政教育成为校园教学的重要方面,其中,古诗词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承担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道德情操的使命。古诗词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是在课程中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民族中学为背景,探讨《新闻联播》等新媒体在古诗词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守正与创新并举,推进古诗词与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近来,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成为社会和教育领域谈论的热点,选手的精彩表现让人赞不绝口,古诗词教学也再次被人们重视起来。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需要教师从课堂导入、语言示范、指导朗读等方面进行教学分析,突破古诗词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提高了古代诗文的比例,更加强调以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以满足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感知文化精神的需求。情境创设有益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登高》为例,从导入、朗诵、观察、情感和实践等方面探索古诗词情境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新编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写景诗大多以描绘景物为主要题材和抒情媒介,这些诗词篇幅短小、格调明快、语意浅显,学生们易读易记,学起来饶有兴趣。本文主要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加强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对基于古诗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阐述,分析朗读教学的意义与对策,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教学实践中,要践行《历史课标》理念,在历史教学中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以历史理解为专业方法,以家国情怀为教育目标。具体策略有:把握线索,厘清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创设情境,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中外联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37):1-2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诗歌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情感传达、文化传承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越性。如许多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都与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脉相承或者由古诗词意象发展演变而来。其中,现代诗意象对于古诗词意象的传承与借鉴尤为明显。本论文基于对《相信未来》意象的分析,从探究《相信未来》中的意象在古代和现代的变化入手分析,着重探寻古诗词与现代诗歌意象的意境统一、思想统一以及现代诗歌对于古诗词意象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等,以确保读者能够通过形式、内在等方面的差别对古诗词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也让古诗词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当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文明传唱至今,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其中古诗词更是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宝库。传统文化是古诗词得以发展的思想引擎,古诗词是传统文化得以发展与传播的文化载体。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逐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了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相应有效策略,从而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诗词绵延了几千年,千淘万漉,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初中古诗词教学应该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古诗词教学应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卫视近期推出一档节目,名叫《中华好诗词》,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不由使我深思:古诗词是我们的先辈流传下来的珍宝,我们如何才能将其传承好,并发扬光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更好的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一、强化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证明了诵读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有着节奏性和韵律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6):81-82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与哲学》是四个政治教学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哲学意味。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当前的《生活与哲学》教学也显得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诗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魅力,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融知识于一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已经掌握或是熟知了很多古诗词,其中不乏包含哲理的古诗。所以,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将古诗词运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课程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