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信息传真     
《档案与建设》2006,(2):55-55
2006年1月23日,由常熟市文明办、档案局、团市委主办,常熟市青年书法篆刻协会承办的第三届常熟青年书法展在市档案馆隆重举行。展览共展出书法篆刻作品90幅,以不同的书体、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当代常熟青年的整体书法水平。本次书法展作品数量众多,质量上乘,显示了常熟深厚的文化底蕴。展览结束后,其中部分获奖作品将被市档案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钱君匐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诸多艺术于一身的多面手。由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中国近现代书籍整理编目工作,几乎天天在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上看到人称“钱封面”的钱君匐先生设计的封面,故对他早已熟知。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门面简陋的书画店里,看到了林散之先生的一幅草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林先生的字,又一次让我心醉神迷,呆看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林先生的书法,是他为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写的一首诗。不懂书法的我却一眼就喜欢上了他的字,而今那种感觉又在心中苏醒,仿佛30岁仍孓然一身的人在茫茫的人海中邂逅他18岁时的初恋。林散之的字如林散之其人,潇洒儒雅,而又傲骨铮铮,气势逼人。他晚年的行草,已到了物我两忘,出神入化的境界了,让人叹服,也让人惭…  相似文献   

4.
展览演出     
吴昌硕艺术特展 在近代中国艺术界,吴昌硕无疑是光芒四射的。他在书法、绘画、篆刻等多个领域的成就,至今都令人难以逾越。在书法上,吴昌硕的“石鼓文”体篆书久负盛名。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画派海派的名家,吴氏的写意花卉成  相似文献   

5.
卜可 《兰台世界》2013,(22):124-125
<正>清朝末年出现了众多的雕刻艺术大家,使得篆刻艺术成为了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时期。吴昌硕先生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的篆刻艺术家之一。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大量参考了石鼓、砖瓦、封泥等文字的特点,在布局上凸显书法的意蕴,其虚实相生,蕴含深厚的功力,最终形成近代史上的吴派画风。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发端于金石篆刻,他曾说:  相似文献   

6.
游走于写作、书法、篆刻三界之间的李学彦.被朋友称为“三栖”艺术家。对此说法,李学彦淡然处之,“受之有愧”。对于自己在艺术上取得的一些成就,军人出身的李学彦总是谦虚而低调。他认为“艺术”二字,术是方法,方法每个人都能掌握,而艺在心里,在脑海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方法论,也不是每一人都能抵达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刚到而立之年的山东临沂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尚继文,出生在沂蒙山区的羲之故里──临沂市。他自幼承家训乐于翰墨,从《石门颂》、《孔宙碑》入手,旁涉诸家名帖习书舞墨。参军后,师从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创作员张立进和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部队青年书法家阮天朝,勤学不辍,潜心临池,对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在硬笔书法艺术的殿堂里执著地追求着艺术的价值和人生的真善美!“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一味追求艺术。”这是尚继文同志一贯的艺术思想。参军不到一个月,他被连队任命为文书,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主动为连队出黑板报、墙报,…  相似文献   

8.
一苇 《中国档案》2003,(12):46-48
2001年APEC会议期间,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席韩天衡,亲自制作了20枚方印,由江泽民主席送给2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当时他说:“印章非常民族化,非常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追求,我感觉中国印章在最近若干年会愈来愈走向国际。”韩先生的预言在两年之后得到印证,2003年8月3日,一枚名为“中国印”的徽章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将把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带向全世界。印章与档案也有着不解之缘。玺印产生之初,其作用就是一种凭信物。在历朝历代的档案中,印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局正在开展的“印鉴的保护与修复”课题研究,正是把印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理清中国档案印鉴方面的一些基本数据与发展规律,为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为了让读者对中国传统的印章篆刻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特意邀请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85岁高龄的叶一苇老先生撰文,介绍中国的印章篆刻艺术。  相似文献   

9.
刘江 《新闻天地》2006,(8):61-62
刘泽荣同志早年曾仿黄牧甫“但视其字知其人”一印成“视其印知其人”。今观刘君近作篆刻作品,可换一字:“但视其印知其人”,以作其印之评介。刘泽荣,字龙文,号无闲居土,别署江南一痕。1954年3月出生于湖南津市一个贫苦家庭。17岁时因“文革”而辍学入伍。14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他从小热爱书法篆刻,先后得到了高石农、韩天衡、张牧石等篆刻艺术名宿指导。对秦玺汉印用功最多,同时对明清流派印风及当代篆刻名家的优秀作品亦广收博取,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我对刘泽荣的了解是从他寄给我的资料中得知的。1998年,他把刚出版  相似文献   

10.
篆刻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它是集书法和雕刻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一种用线条、刀法造就的抽象美,在此我称之它为"篆刻之美".篆刻是一种将方寸天地的石头玩"活"了的艺术——方寸红白蕴古今.在这方寸天地之间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结合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篆刻校本课程的教学,对初中引入篆刻作为校本课程而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冬夜,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汉风风火火地敲开我的家门。啊,原来是我的老战友──广空越秀山干休所所长、书画艺术家张福铭。久未相见,很想知道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他见我发问,神秘地笑笑,慢慢从提包里拿出两轴该好的书画:一幅是行草,一幅是国画《牡丹》。我虽不擅书画,却因喜欢品评观赏,对书画之艺术功力也略知一二。我将眼前的两幅书画挂在书架上仔细把玩,从心底进出一句赞叹:其艺术进步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势!。福铭非出身书画世家,更没有“科班”“的系统培训,他走的完全是一条艰难的自学成才之路。1968年入伍时,他对…  相似文献   

12.
李群 《新闻传播》2005,(7):51-51
作为当今艺术样式的书法,如何在先人的艺术模式上继承、发展,是当今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在当代,怎样才能真正地展示出这一传统文化样式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内涵来,人们就不能不涉及书法创作上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书法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因此,一幅书法作品不仅要写出艺术特性来,同时,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上也能表现出来一定的文化韵味。当人们在一起谈论书法作品的好与差的标准时。人们往往首先提到的是这幅作品的文化内涵。只有那些既有艺术格调,又有一定文化韵味的书法作品才能让人们认可,在这样的作品上能让人们从中品味出一些东西来,比如作品的书卷气、作品的韵味、作品的品格等等。但就艺术美来讲,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但要看运笔的功力、气韵的外在之美,同时还要看这件作品的内涵之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它的审美观念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和播音艺术一样具有形态美的,是书法、音乐和围棋。在艺术的简约与素朴方面,播音和书法最接近,书法和播音都是“点”与“线”的艺术,书法是“无声之音”,播音则是“有声之象”;在艺术的辩证关系上,播音和音乐最沟通,他们都追求对立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葛冰华 《新闻传播》2006,(10):I0002-I0002
葛冰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篆刻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曾在当代全国中青年篆刻展中荣获“十杰篆刻家”称号.在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获三等奖.并且被中国书协评为首届“德艺双罄”书法家。他主编了《高等院校书法教程》.并出版了《葛冰华篆刻集》、《葛冰华书法集》等书。  相似文献   

15.
文化部出版局团委为活跃局直属单位青年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青年们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于去年12月在局会议室举办了青年艺术作品展览。展览会上共展出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作品152幅。这些作品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出版局系统青年们丰富多采的业余文化生活,其中有不少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刚过而立之年,便已跻身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这所令许多泼墨挥毫者苦苦追寻的大门。他就是解放军老干部俱乐部青年书法家邹正桃。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谈起爱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桃之书法,落笔、收笔直率,稳重扎实,以章、楷、隶之点画入行、草书,七分古、三分今,青到老成,堪称上乘之作”。艺术的神奇魅力,让我们不得不来回眸这位书法“苦行僧”的艺术之旅。墨海初航艺术家的成功,是与痴迷和勤奋分不开的。邹正桃也不例外,少年时代的地,虽然家境贫寒却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用竹节做笔,摔坏的碗底作视台。下学堂…  相似文献   

17.
走进他的学习室,只见有两张桌子,一张摆放着医学书籍,另一张摆着的则是笔墨纸砚。墙上挂满了他在各类医学报刊上发表过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不是报刊剪贴,也不是用微机打的,而是用毛笔写的,这一篇篇学术论文也是一幅幅好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国书法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齐鲁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现为54960医院院长的刘俊枝,不仅有着“军营神医”的美誉,在书法艺术领域内所取得的成绩也早已令人刮目相看。早在1984年春天,在全省军地联办的书法展览会上,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给其作品以“笔成冢,墨成规,不及羲之及献之”的高…  相似文献   

18.
两个海军上校──某潜艇基地修理厂厂长白凤玉、该厂设备科长周前夏,在艺术的“王国”,他们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业余时间却酷爱篆刻艺术。8月的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俩认识了巨书微雕大师孙宝。言谈之中,孙宝得知两位上校有篆刻毛主席36首诗词的雄心,激动地说:“有这个宏愿大好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金石工程,我想了10年没完成,若能亲眼目睹你们完成,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并当即鼓励他俩:“以往传统的篆刻‘方寸’,表现不出毛主席诗词中浩大的气势和雄伟的气魄,你们要干,就要篆刻出‘独创巨幅’的作品!”他…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走进他的卧室,就被一幅幅隶、楷、草、篆书法作品吸引住了。然而,谁能想到,这些作品竟出自一个退伍军人——响水县商业局王金龙之手呢?如果说,“美”是书法艺术的核心,那么“苦”则是攀登艺术之巅的阶梯。王金龙就是这样走过来的。1981年10月,王金龙携笔从戎,来到孟良圄战役所在地的山东省莱芜市某部当兵。在紧张的军营生活中,从小就爱好书法的小王白天参加沙D练,晚上铺纸儒墨。为了不影响此友歇息,他用纸糊了个灯罩,扣在本来就不大亮的煤油灯上,以床代桌,不停地写呀、写··,…精彩的文艺演唱、欢乐的相声晚会、激烈…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省档案学会举办书法、篆刻、摄影、绘画比赛活动。全省档案工作者踊跃参加这一活动,共提交作品100余幅。省档案学会组成评委会,依据主题突出、有一定技巧艺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