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棋天地》2010,(20):17-17
两年前,天地曾经提出过一个“四十五分钟”的问题,要旨就在于希望能够尽量缩短围棋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者可以更快地领略到围棋的妙趣,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读者对这一话题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2.
饶有兴味地读了程宏谊先生的《反常之美》一文,略有疑惑:反常……“美”么?且不要查阅美学定义,还是想想常人的感觉吧!不美?不美——因为常人不习惯反常。那么,就非常高度的视觉而言,也许是很美的么?  相似文献   

3.
对局介绍:对局选自第一届天王山业余围棋擂台赛。该比赛是由热心棋迷李永平先生赞助,天地间围棋会所承办的。所谓天王山是从天地间棋友队、王汝南棋友会、燕山手谈社队名中各取一字而成。虽然就比赛水平而言,只是个业余比赛,但比赛规格却直追职业围棋大赛。怎么着?您不信?那就给您介绍一下比赛的规格吧!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08,(15):102-102
读了天地:2008第12期《四十五分钟》,颇有感触。这篇短文道出了围棋在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一面。天地抛砖引玉,让大家一齐出谋划策,正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洪洲  刘昊 《围棋天地》2007,(3):10-12
去年,中国围棋协会为促进国际围棋交流,颁发了“中日围棋交流奖”。获得此项殊荣的有三人:藤泽秀行、宫本直毅、成田胜。一些围棋爱好者看到这则消息,不免诧异:前两位大名鼎鼎,为中国围棋事业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这后一位是何许人?不要说未知其功绩,就连尊姓大名许多人也没听说过啊。如果对有这样疑问的人说:成田先生其实并不大会下棋平时也根本不下棋,那他恐怕就更会一头雾水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究竟哪对围棋夫妇是世界上最强的?这种问题恐怕也 只能出现在围棋界。首先,世界上的围棋夫妇前后有20多 对,数量不小;其次,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下联棋,两对或者 数对夫妇之间总能决一高低。如果换了其他项目,可能想 比都比不了。 围棋夫妇固然不少,但真正实力接近且水平都很高的 却并不多见。原因很简单,成为高手特别是成为女子高手 已是大不易,夫妻俩都是高手那还不是凤毛麟角么? 因而,由常昊、张璇夫妇与江铸久、芮乃伟夫妇来争夺 2000年“联众杯围棋伉俪友谊赛”的冠军,不能不说别有一 番意义和情趣。最有趣的是,这个…  相似文献   

7.
李昌镐是世界围棋第一人已经不容我们争辨,韩国围棋早已超越中、日,这也同样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什么原因使韩国人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就超越了强大的中国和日本呢?原因当然很多。 韩国棋界良好的竞争氛围自不必提,如果说 曹薰铉的崛起带动了韩国围棋,李昌镐的 横空出世 将韩国围 棋提到了 一个崭新 的高度,那 么其中最 为重要的 因素就是李昌镐的X世现象,韩国围棋是在这些生龙活虎的小家伙潮涨潮落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当我们对李昌镐天神般君临棋界还感到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昌镐二世──睦镇硕已悄无声…  相似文献   

8.
鲁田 《围棋天地》2005,(21):71-73
余文宇的棋在湖南省业余界绝对不是最强的。但是有棋友戏言:在湖南,你问任何一个人:“你认识余文宇吗?”他如果说不知道,那就证明你遇到了一个不懂围棋的人。  相似文献   

9.
传播之责     
《围棋天地》2006,(2):13-13
围棋之美,如何让更多人体会?围棋之趣,如何能更生动地表达?围棋之乐,如何有更多人来分享?围棋之真正价值,如何会被世界深刻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三分大赛开赛前,现场大屏幕播放了拉里·伯德和霍金斯当年三连冠的画面,意图很明显,今天在菲尼克斯会不会再诞生一个传奇射手卡波诺呢?想当初,佩贾那是何等红人,可他还是被长相酷似西游记里霸波奔(是个鲶鱼精)的莱纳德压在身下失去了创造三连冠机会,今天同样是白人.超能射手、身高在两米以上的卡波诺能三连冠么?拭目以待吧。  相似文献   

11.
盲棋之路     
鲍云 《围棋天地》2008,(8):84-92
我在盲棋之路上已经走了几年的时间,下过的对局数量也不少了,但是围棋盲棋这一存在对于围棋本身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和我的尚未结识的同道们的盲棋之路将通向哪里?这样析问题还是常常会让我困惑。在这里,我只能提供我自己的一点未必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并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2.
棋路同归     
李守彤 《围棋天地》2013,(12):20-21
站在兰州一家围棋培训中心的广告宣传栏前,我拨通了上面的电话——“请问是张侃张老师吗?”“我是,请问您是?”“我的孩子想学围棋,我们现在就在您的教室门口。”“好好,请您稍等五分钟,我马上赶过来!”  相似文献   

13.
天来棋声     
罗洗河 《围棋天地》2006,(15):45-57
不知道你最欣赏围棋中什么样的场面,百目屠龙?妙手突围?半目逆转……相比之下,围棋中的“诡道”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06,(14):58-58
读过《墨香棋趣》和《为惨败干杯》,会不会有人哂笑?这日本文人的棋也忒菜了!且慢,陈祖德九段在谈到中日文坛围棋交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对专业棋手来说,胜负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命。围棋圈子,是生死的世界。面对棋盘,友谊是次要的。业余棋手不一样,不能以胜负做为唯一目的。特别是文化界的朋友,将围棋视为文化,胜负就只是一部分,友谊才是首要的。”这里,文人的友谊又必然地浸透着浓浓的文化色彩。欲品其中味,需放眼棋盘之外。再者,中日文艺界也不乏业余高手在,那却是后话了。  相似文献   

15.
老侯  刘琦图 《垂钓》2012,(6):44-45
八、诱钓同步 前面说到开竿15分钟时,我们已经打下了不少的诱饵,但那就是我们钓鱼时诱饵应该落入的准确位置么?NO,当然不是。那只是我们对鲷妹妹们吹响开饭集合号罢了。真正的诱饵落点,关系着鱼群在标点中被诱集的位置,不恰当地施打诱饵,会让你难以掌握鱼儿的动向,甚至将鱼群诱引到你攻击区域以外的远方。  相似文献   

16.
余曼 《围棋天地》2007,(16):95-96
拙作《我为先生造棋室》幸得天地发表后,有棋友感慨:世上棋迷千千万,因痴迷此道而招致夫人不悦者万万千。诚哉斯言。倘若随机设问几位棋迷夫人:您先生平时在家下棋吗?那你多半会听到诸多的嗔怪和抱怨。若不知趣,还要细问根由,你甚至会看到一副愤怒的面孔了。何以致此?先生们嗜棋无度使然。缘何无度?围棋这东西牵魂夺魄,割不断,舍不掉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热爱围棋.不管我与朋友下棋是输还是赢;同样的,我们广大棋迷热爱围棋,也不管我国的职业高手们输还是赢。2005年以前.国手世界比赛的成绩总体上说比较惨淡。那时我热爱围棋,总有太多的期盼。2005年以后,世界比赛成绩突飞猛进,2013年甚至出现了六位青年才俊分别登顶世界大赛顶峰的壮观景象。我来不及让庆祝的心情平静下来,就迎来了下一场庆祝,然而,在新的一年快要到来的时候,不知为何。我却有此疑问:我为什么热爱围棋?我比以前更加热爱围棋了吗?  相似文献   

18.
吴启雷 《围棋天地》2014,(21):98-100
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围棋杂志的约稿,此前我的文章大多是刊登在一些国学类的期刊上,但主要方向也都是我所专修的宋史和书画史一类。至于围棋方面的文章,在我的新书《画中有话》上有一篇专文介绍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但那篇文章至多也只是提到了文章的“围棋”元素,至于围棋历史、文化一类的文字还是不多。毕竞,我主要是做宋史和书画史方向,围棋史是不敢多写、乱写的。  相似文献   

19.
二月河 《围棋天地》2008,(23):94-95
在不久前的《弈事琐记》一文中,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讲述了自己的围棋故事,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和他的家庭竟然与围棋和棋界有着那样深的渊源。不过,那篇文章更多地还是讲述他的围棋故事,而本期的这两篇文章中,二月河先生则将痛快淋漓地书写围棋带给他的巨大乐趣。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连线     
《围棋天地》2013,(5):20-20
您好!我之前向天地投稿,在《围棋天地》2013年第1期发了一个彩页的新闻稿《世界冠军,来了!》,请问这类稿件有稿费么?麻烦您了,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