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棋天地》2007,(23):1
近日,由凤凰国旅、法国围棋协会、法国旅游局、法国航空公司、《围棋天地》杂志联合组织的赴法国围棋交流旅游团,在北京“天地间围棋会所”举行招募仪式。据悉,此次是法国围棋协会首次向中国围棋选手及爱好者发出邀请,并希望有更多的以围棋为主题的旅游团体赴法交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围棋进入捷克。在刚开始时,捷克的棋手和邻国波兰、德国棋手一起下棋。从70年代起围棋开始繁荣,棋手的数量大量增加,大约有300到400人。起步早的棋手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捷克围棋渐渐融入到欧洲围棋中去了。  相似文献   

3.
精彩一瞬     
邵震中 《围棋天地》2001,(10):85-86
有人说,象棋是一个局部战斗,而围棋则是一次大兵团作战。围棋的魅力固然在于其大局,但其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瞬间也同样闪射着魅力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赵南哲作品     
《围棋天地》2008,(9):88-88
赵南哲(1923-2006),伟大的围棋活动家,韩国现代围棋之父。先生十四岁赴日,投入木谷门下,二十岁回国,致力发展本国围棋事业,甚至有在汉城大街推平车推广围棋的艰难壮举。  相似文献   

5.
戴俊夫 《围棋天地》2004,(22):52-52
今年的法国围棋夏令营安排在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Belmont-sur-Rance,来自法国各地、欧洲乃至世界的围棋爱好者汇聚到这里以棋会友。除了我,法国围棋协会还邀请了郭鹃老师、日本野口基树7段、匈牙利人Csaba 6段等作为教练,负责主要的围棋教学话动,此外还特请了一位来自日本棋院的专业棋士专门辅导孩子。中国棋院也派出了杨一、丁波、廖桂永三位老师前来辅导交流。  相似文献   

6.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7.
围棋三境     
李润 《围棋天地》2005,(14):71-71
闲学围棋,深感古人将围棋语人生。黑白二子,经纬之结,真正述透人生之精妙。以下浅谈所偶悟围棋三境。  相似文献   

8.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南非围棋     
周广 《围棋天地》2004,(8):54-54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非是围棋的荒漠之地,但其实并非如此。说到南非最大、会员最多的围棋俱乐部,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在繁华的约翰内斯堡或者是美丽的开普敦和首都比勒陀利亚,但实际上,在南非唯一拥有超过百名会员的围棋俱乐部坐落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的黑人城镇索维托。一提到  相似文献   

10.
赵学民 《围棋天地》2006,(11):68-68
围棋起源于中国,已有约4000年历史,是极具东方智慧特质的瑰宝。围棋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群众基础不仅是中国、亚洲,还应是世界性的。要想使围棋这一国粹走向世界,围棋文化的国际化普及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围棋规则的国际化工作正在进行,但是围棋还没有国际化的名称、术语等。笔者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深感围棋普及的重要性。既然要普及围棋,不应该只是哪一国的围棋的普及,而应将围棋看成是世界的,等世界认识了围棋,也就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  相似文献   

11.
王锐 《围棋天地》2007,(14):69-72
全国各地学棋的孩子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与此同时,围棋培训市场也在迅速膨胀之中。作为中国围棋的中心,北京同时也成为了围棋培训的中心,而身处北京的各家高水平围棋道场更成为了围棋的“最高学府”。一批又一批从道场走出来的少年棋手,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棋坛的主力军。对这些小棋手来说,围棋与道场几乎占据了他们少年时代的全部生活,这些难忘的成长经历将永远无法逆转与复制,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有关心围棋的人们,怎能忽略道场和道场中发生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2.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父亲与围棋     
万成 《围棋天地》2004,(6):60-60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围棋爱好者。父亲最早对围棋产生兴趣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呢。据他说,一天下午下班回家时,他经过一家狭小破旧的书店,他随意从一个角落里拿起一本又小又薄的书,那就是他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04,(7):40-40
定于2004年6月24日至29日在西安、华山举行的第4届中国华山围棋大会共有四项赛事:第6届炎黄杯名人围棋邀请赛、第4届华山论道围棋精英赛、首届全国女子围棋挑战赛、第2届全国业余围棋棋王争霸战。同期还将举行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第2届理事会。应世界华人围联的要求,陕西炎黄企业家围棋俱乐部的各项筹备工作亦在进行中,大会期间将举行盛大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5.
①NEC杯以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为滥觞,至今已经举办了13届,堪称围棋普及的播种机和宣传队。本次西安站的比赛开始之前,陕西围棋协会主席黄燕京特地向赶来助阵的NEC副社长藤江一正先生赠送了纪念品,感谢NEC方面对围棋事业的“鼎力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洪洲  刘昊 《围棋天地》2007,(3):10-12
去年,中国围棋协会为促进国际围棋交流,颁发了“中日围棋交流奖”。获得此项殊荣的有三人:藤泽秀行、宫本直毅、成田胜。一些围棋爱好者看到这则消息,不免诧异:前两位大名鼎鼎,为中国围棋事业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这后一位是何许人?不要说未知其功绩,就连尊姓大名许多人也没听说过啊。如果对有这样疑问的人说:成田先生其实并不大会下棋平时也根本不下棋,那他恐怕就更会一头雾水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徐兆熙 《围棋天地》2006,(15):73-73
读了《围期天地》第11期赵学民先生写的《围棋的英文名称用“pod”较好》一文后,对赵学民热爱围棋,希望将围棋向全球普及的精神很为佩服。  相似文献   

18.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5,(16):59-60
藏棋与围棋,是我国人民的古老智慧创造出来的一对“同胞姐妹”。几千年来,它们在祖国的大地上流传,在人民的怀抱中成长,经历了无数时代的变幻,躲避了无数战火的洗劫,今天,已经很难查考它们的起源了。根据一般的推测,有关围棋的传说始于尧舜;有关围棋的记载始于春秋,想必是围棋的发明要在藏棋之先吧?说到这里,很自然就会使人想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段文忠 《围棋天地》2008,(12):102-103
《围棋天地》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拥有众多读者的围棋期刊,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也作为一名执着的围棋爱好者谈谈关于贵刊定位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连线传真     
《围棋天地》2008,(1):96-97
云南:11月17日,昆明市第6届云南红围棋周比赛在市体育馆拉开帷幕。本赛事由昆明市体育局主办,昆明市体育中心、昆明市围棋协会、云南红棋牌俱乐部承办。这一比赛为我省业余围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着云南省业余围棋的发展。共有150人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报名者中以青少年居多,选手根据自己的段位被安排在5个组别中进行对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